夜幕降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广场灯光璀璨,开始喧闹起来。民族风情歌舞展演、“瑶族小长鼓”广场舞、篝火晚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以及福堂白切鸭、连山大汤糍、炒米饼等特色美食展销区,吸引众多游客和群众聚集,流连忘返于壮瑶山城独特的文化夜市之中。
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风俗特色,连山今年10月在文化广场开启“相约周末·文化夜市”系列活动,有效推介了壮瑶文化和特色美食,也擦亮了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招牌,在丰富市民夜生活的同时更营造了浓厚的城市文化氛围,促进农文旅体康融合高质量发展,为“百千万工程”落实落地增添新动力。
文化夜市
焕发文旅品牌新活力
非遗文创、特色美食摊位灯光闪烁,连山大汤糍、糯米血酿、“口水糍”等特色美食散发出诱人香味……10月13日晚,连山首场“相约周末·文化夜市”活动在连山文化广场开幕,吸引了数千名群众和游客参与,场面闹热欢乐。
连山的篝火舞会备受游客青睐。黄琳雁 摄
连山文化夜市人气爆棚。
为打造新的文旅品牌,焕发文化新活力,在文化和旅游部启动的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热烈氛围带动下,连山在10月起启动文化夜市活动,于每周六晚举行“瑶族小长鼓”广场舞、绣球广场舞和民族风情歌舞展演,现场还有壮族民俗体验项目,竹竿舞、装古事、篝火集体舞会等精彩节目与在场群众互动。
而山苍子药枕、壮锦、瑶绣等非遗文创产品展位,福堂白切鸭、连山大汤糍、炒米饼等特色美食展销区,为游客群众带来了更好的逛吃购物体验,晚晚人气爆棚。
为给游客带来更丰富多彩的体验,激发全域旅游新活力、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丰富游客的文化生活,连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用心组织,通过增加现场文艺志愿者们和广大游客、本地居民互动,让文化夜市的气氛直线升温。
此外,连山还连续举办多场“壮瑶特色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工程之壮瑶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动力(乡村夜游经济)”专题培训班,对连山文化旅游工作者、机关干部、群众进行壮瑶民歌、壮瑶民族迎客歌舞、瑶族小长鼓舞、篝火舞等内容的培训,让更多市民成为非遗传承者和传播者,有效带动连山非遗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
嘹亮动听的壮瑶民歌、律动欢快的舞蹈……文化夜市中,连山的篝火舞会备受游客青睐,因此“篝火热潮”不仅仅出现在县城,一团团篝火相继在永和镇蒙洞村、石坪村燃起,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当地少数民族村民一起,在欢乐的氛围中载歌载舞,享受着村落繁星下的无尽美好。
“相约周末·文化夜市”活动开展以来,连山结合自身特点,搭建夜休闲、夜娱乐场景,促进居民夜间消费,实现文娱活动与“夜经济”活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效果,浓郁的县城篝火气息,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动能。
随着形成规模,连山今后将开放更多免费摊位,召集手作、美食、咖啡等集市摊主共同摆摊,打造一个新的特色坐标点和夜间消费集聚区,促进连山“夜经济”蓬勃发展。
活化非遗
探索保护传承新方式
“相约周末·文化夜市”活动不仅点亮了连山的“夜经济”,更让连山“非遗”之美融入百姓生活,让游客零距离、面对面地了解非遗,带来丰盛的非遗“大餐”。
这是连山挖掘、保护、传承非遗的有效举措之一。
近年来,连山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依托丰富优质的非遗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不断加强非遗的发掘研究、保护传承、转化利用、宣传推广等工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57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民俗,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市级 18项、县级34项;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5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15人。
为进一步健全连山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全面提高非遗保护能力和水平,连山今年发布了《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围绕夯实非遗基础建设体系、优化非遗传承传播体系、做强非遗创新利用体系为核心,重点实施非遗资源挖掘入库、非遗传承体验设施总分馆建设、非遗名录制度提升、非遗研究提升、非遗保护品牌塑造、非遗人才能力提升、非遗教育传播、非遗创新发展、非遗与旅游融合、非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十大工程”。
同时,为给连山“非遗”筑牢“法律屏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它将进一步促进连山非遗的保存、传承、传播、发展,强化政府责任、动员社会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
此外,今年以来,连山依托文化遗产日、戏曲进农村“一镇一节”、“七月香”戏水活动、惠民下乡演出等活动对非遗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常态化开展“非遗五进”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开展非遗项目传承教学及展演展示,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展示保护成果,让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
连山探索“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全县已成立4家非遗工坊。黄津 摄
在强保护、促传承的基础上,连山还不断探索“非遗+”发展模式。以传统工艺为重点,探索“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支持非遗工坊建设,目前全县已成立4家非遗工坊,将传统培训授徒转化为非遗产业工坊,增加非遗传统手艺人就业渠道,不断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增效、农民增收,推动非遗产业化赋能“百千万工程”。
南方+记者 黄津
通讯员 温锦霞 虞月明 胡雪娇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黄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