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西柏坡精神:战天斗地新征途,永不止步赶考心

  【探寻精神源头彰显时代价值·第八期主题:西柏坡精神】

  【光明日报社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宣传部协办】

  光明日报记者 王昊魁 王琎 陈元秋

  西柏坡,太行山东麓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普通小山村,群山环绕,翠柏葱郁。

  自上海石库门出发、从嘉兴南湖起航,经过20余载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胜利曙光。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前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这里,与中央工委会合。从此,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风雷动,旌旗奋,起宏图。在西柏坡,党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扭转乾坤的丰功伟绩,孕育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

  改天换地,山河一新;沧桑巨变,精神永恒。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重访西柏坡,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

  回首来路,是为了更好锚定前行的方向。对历史方位有着深刻洞察、对复兴之路有着深刻体认的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以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姿态,汇聚起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广场的五大书记塑像。资料图片

西柏坡精神:战天斗地新征途,永不止步赶考心  战之必胜: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河北平山,西柏坡纪念馆。走进电报长廊,触摸刻印在墙体上的电文,此起彼伏的电报声仿佛在耳畔回响。70多年前,三大战役期间,一封封电报,把战略部署传递到每个战场。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在西柏坡这个“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战役”,取得解放全国的决定性胜利。也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历史名篇,留下了彪炳史册的战斗檄文。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西柏坡时期的斗争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鲜明政治品格。这种光辉品格蕴藏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不懈奋斗中,磨砺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中,闪亮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淬炼中。

  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

  西柏坡纪念馆,观众正在参观学习。光明日报记者王昊魁摄/光明图片

  不为乱云飞渡所扰,不为山高水险所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发展新阶段、矛盾新转化、奋斗新目标,在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扬斗争精神,破旧立新,战之必胜,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把准斗争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步稳蹄疾。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15个领域,336项重大举措,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涉及部门、单位超80个、180多万人,影响面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锚定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被破除,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彰显。

  发扬斗争精神,凝聚攻坚克难磅礴力量。

  2020年3月10日,武汉所有方舱医院全部休舱;4月8日,“封城”76天后,武汉正式解封……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世所罕见。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资料图片

  历史和人民永远铭记:面对严峻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广大党员枕戈待旦、冲锋在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340余支医疗队、4.2万名医务工作者逆行驰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支援物资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日夜防控……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打响,筑造起团结协作、坚不可摧、从容应战的抗疫防线。

  提高斗争本领,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面对美国挑起并不断升级的对华经贸摩擦,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战略定力,沉着应对,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彰显大国脊梁的胸襟、责任和担当;面对“修例风波”以来香港出现的严峻局面,制定香港国安法,弥补香港长期以来存在的法律漏洞,使“一国两制”方针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国共产党人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实践中锻炼了战斗本领,砥砺了斗争意志,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仅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展望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宣示。

  万众归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8年4月30日,代表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的“五一口号”自西柏坡发出,迅速传遍中国。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通电响应。

  同一时间,南京独裁政府却上演了一幕幕假借民意、伪装民主的闹剧,派系纷争、众叛亲离的颓势,历历在目。

  历史的对比,总是意味深长。众星拱月与孤立无援,昭示民心所向。

  西柏坡,是“赶考地”,也是凝心聚力擘画蓝图的“梦工厂”。这里诞生的彻底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引广大农民汇入革命洪流;规定“非党人士要占三分之一以上”的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依靠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的火热实践,为新中国奠基。

  西柏坡,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小村庄,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党、国家、人民交给我们的沉甸甸的接力棒,我们一定要接好这一棒。”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重温革命前辈的谆谆教导,展望民族复兴光明前景。此次非同寻常的行程,被香港《大公报》描述为“一次政治上的‘寻根’”。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弘扬西柏坡精神,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增进团结,在巩固团结的基础上夯实民主,勠力同心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篇闪耀真理光辉的文献,诠释中国共产党“团结得差不多像一个人一样”的真谛。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时期的重要著作,其核心内容民主集中制,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在学习中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自觉性,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日渐形成。

  一番开诚布公的对话交流,凝聚政治共识,汇聚各方力量。

  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十九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和建议。

  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面智慧,报告日臻完善……事实上,征求党外人士对重要政治报告或决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工作的意见建议,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惯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生命力愈益彰显。

  一场暖心提气的座谈会,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吃下定心丸。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2018年11月1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党中央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坚定立场,为民营企业家扫除疑虑、鼓舞干劲。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新阶层、新组织、新群体中代表人士的团结引导,不断扩大团结面和包容性,服务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以西柏坡精神为引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万众归心,复兴在望。

  赶考奋进:不忘初心,做新时代合格答卷人

  “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毛泽东同志的话意味深长。

  “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

  时间回到“进京赶考”前夕。彼时,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从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折。如何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郑重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号召;动身离开西柏坡前,誓言“决不当李自成”。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穿越时空,时刻警示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一心为民,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即成立中央和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到发起“三反”“五反”运动;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重大论断,到党的十四大通过的党章首次将“从严治党”写入总纲……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示范,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导。

  赴地方考察调研,足迹遍及农村、社区、车间、港口码头、边关哨所,考察工作时吃自助餐、大盆菜,住临时板房……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始终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给全党树立了榜样。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关于“两个务必”,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体悟。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在西柏坡著名的九月会议旧址,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立规矩”的重要意义。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立规立矩,制度治党。把党内法规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方位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之笼越扎越紧、越扎越密,一条条红线令权力难以任性。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抓住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根本,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浊扬清、固本培元,拧紧思想的“总开关”。

  打“虎”拍“蝇”猎“狐”不停歇。仅党的十八大后的5年,立案审查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就达440人。

西柏坡精神:战天斗地新征途,永不止步赶考心  一项项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悄然形成。

  伟业垂青史,精神励后人。“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自觉当好宣传者、践行者,让西柏坡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西柏坡纪念馆党委书记王红说。

  70余载倏忽而过,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弘扬践行西柏坡精神,不忘初心、矢志奋斗、团结拼搏,从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聚精会神奋力书写让人民更加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光明日报》( 2020年08月19日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