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外交事业的需要,周恩来总理决定抽调一批将军出任大使,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第一研究室主任黄镇就是人选之一。1949年11月,黄镇交接完中央军委的工作后,利用难得的假期,决定回一趟阔别二十年的安徽老家。
黄镇于1909年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东乡(现枞阳县横埠镇)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追求进步。1925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画,毕业后担任美术教员。1929年,黄镇因支持进步学生被解职,愤而离开家乡。1930年,黄镇到冯玉祥部队当兵,次年参加了著名的宁都暴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在革命历程中,黄镇以出色的政治工作著称,1948年4月,徐向前组建第十八兵团,原本打算抽调黄镇担任政治部主任,但适值中央军委决定加强扩大总政治部的工作,黄镇改前往总政工作。一直到调任外交工作。
黄镇的家乡坐落在大别山东向余脉三公山南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各路武装都选择从这里行军。这里的人民饱受军阀压迫,极具革命思想。在黄镇离开家乡的1929年,这里的地下党直接和上海党中央周恩来联系。1932年,黄镇的弟弟黄斌领导和发动了“周潭立夏节”起义,后来成为新四军的重要干部。
1937年底,黄镇随八路军总部由山西洪洞县东进沁州,黄斌则西去延安“抗大”学习,恰好途径洪洞县,中间相隔一宿,兄弟俩擦肩而过。黄斌自抗大毕业后,就回到老家开展抗日救国斗争,后来担任新四军七师五十五团副团长兼政治处主任。1942年初,黄斌率部在无为县土桥附近的江面上,遭到日寇炮艇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
一年后的1943年11月,黄镇见到了新四军七师副师长傅秋涛,听说弟弟已经为国捐躯的消息后,他悲痛万分。在当天的日记里,黄镇写道:“闻此噩耗,能无动于衷乎?与吾弟屈指计之至今不见已14年矣!”
弟弟牺牲了,黄镇在老家还有弟媳,有侄儿侄女,有姐姐,有长辈小奶奶,还有20年未见的父老乡亲。家乡的父老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1941年,国民党纠集重兵准备偷袭新四军七师五十五团,正是乡亲们冒死前往报信,五十五团才得以顺利突围。但敌人却恼羞成怒,大量捕杀了无辜群众。几天后,当地游击大队四百多名游击队员又惨遭围攻,损失惨重。
想到这些,黄镇恨不得长出翅膀,快些回到家乡看看这些乡亲们。黄镇从芜湖坐小轮船到桂家坝,这里距离他的家乡黄山村有几十华里的路程,一路上阡陌纵横,水道交错。其中有一条横埠河,青少年时代,到桐城上学,他走横埠河,到浮山教书,他走横埠河,到双井边上街,他也是走横埠河。
黄镇决定就在横埠河会见乡亲们,附近的村民蜂拥而至,都想看看从这里走出去的将军,和黄镇谈上几句话。黄镇待了好一阵,却没见到几个人前来。原来,当时解放军才打过长江几个月,华南、西南地区都还在打仗,国民党的特务依然很猖獗。因此,华东军区安排了一个加强排充当警卫,在黄镇周围布了岗哨,蜂拥而至的乡亲们多数被岗哨拦住了。
布岗的事,黄镇一点都不知道。乡亲们向他反映这一情况后,他笑着对战士们说:“这里是老区,是家乡,不要布岗。”岗哨拆除后,乡亲们都过来了,有人爬到树上,只为见一眼黄震将军。
回到家的第一件事,黄镇便是打探自己的父母葬在什么地方。在黄镇离家的20年中,父母已双双去世,临终前的遗憾也是没能见到儿子一面。而黄镇戎马倥偬这么多年,为革命事业牺牲奋斗,在心中始终还是牵挂家中的亲人。得知父母坟墓在黄家凹东边的虎形山上,黄镇当即便步行到虎形山上,拜谒父母。
从父母坟上回来后,黄镇开始跟乡亲们交谈,了解大家都有什么难处。一般家里的问题,大家也都不愿意麻烦黄镇,倒是有一件事,大家不约而同诉起了苦。三公山崇山峻岭,林木茂密,是野兽栖息的地方。成群结队的野兽经常下山,危害黄山村,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野猪。这些野猪糟蹋庄稼,咬坏耕牛,拖走猪、羊、鸡、鸭、鹅,啃掉和毁坏稻谷、山芋、玉米、花生等农作物。
乡亲们跟黄镇说,他们一年辛辛苦苦耕种出来的粮食,都被野猪毁得精光,如果不能制伏这些野猪,村民们就要迁移了,不然会要饿死。因此,乡亲们请求黄镇将军带人上山,把野猪统统打死。这让黄镇有些为难了,野生动物要受到保护,他不能打死,但乡亲们的切实利益也需要得到维护,他也不能不管。
送走乡亲们后,黄镇召集警卫战士商量对策,最终决定杀一儆百,让其他野猪不敢下山。一切布置妥当后,黄镇便带着战士们上山寻找野猪踪迹,很快就发现一头极其凶猛的野猪。战士们隐蔽好,一枪打中野猪要害,野猪受了重伤。凶悍的野猪没有马上倒下,拖着受伤的躯体,在一个山沟里躺下了。凶猛的野猪被击毙后,野猪和其他野兽再也不敢下山骚扰村民了。
乡亲们没有提其他的困难,但黄镇还是每天跟大家一起谈话,发现家乡发展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教育。在黄镇的过问下,黄山村办起了史上第一所公办小学,挑选了十几位高中文化程度的优秀青奶奶,将他们送进了大学。
再回到家的第二天,黄镇踏着田野的泥巴路,来到一位名叫左宏富的老奶奶家,一进门就喊“妈妈”。左奶奶愣住了,好久才激动地说:“小儿,你回来了!”左奶奶是黄镇小时候的干娘,曾养育过他八年,非常疼爱他。自从黄镇参加革命后,干娘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心里一直惦记。这次见到他,干娘慌忙拿了七八个鸡蛋,全都煮成糖水蛋,一定要黄镇吃了。
黄镇离开的时候,干娘含着热泪送出了村子,送到了桥上,说了很多关心的话。直到黄镇走远了,干娘还站在那里,目光迟迟不愿离去。黄镇回到家里后,叫夫人朱霖给干娘做了一条棉裤。干娘每个月的生活费黄镇从未间断,一直持续到她离开人世。
从1950年开始,黄镇先后担任驻匈牙利大使和驻印度尼西亚大使。1958年担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期间,黄镇曾利用回国述职的间隙,也曾回过一趟家乡。那次,他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桐城中学,跟同学们愉快地玩了许久的乒乓球。遗憾的是,他的干娘在1957年逝世了,当时远在雅加达的他只能寄回丧葬费,无法回来奔丧。
1961年回国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亚非地区事务。这年10月,黄镇携夫人朱霖再次回到家乡视察。这次回乡,他们是从安庆乘船到桂家坝的。路过汤家沟,黄镇将军兴致勃勃地来访,回答了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
有居民向黄镇将军反映布票少、衣服不够穿的事。黄镇将军亲切地说:“马上就要好了,把旧衣服拿出来补补穿。”他牵牵自己的衣服,对在场的乡亲说:“我这衣服是国家发的,是对外的。我搞外交,给国家撑面子。在家里,我也和大家一样,把衣服补补穿。”
黄镇夫妇在汤沟吃的中饭,餐桌上清一色当地最具特色的莲藕。在困难时期,这些莲藕救活了一大批枞阳人。黄镇将军十分喜爱,边吃边对朱霖说:“藕只有我的家乡才有,您的家乡是没有的。”
当天下午,黄镇就回到了家乡黄山村。村干部得知他在汤沟吃的是藕餐,就想用大米饭来招待他。但黄镇将军一进村就宣布了接待三不准:不准吃鱼肉,不准喝酒,不准吃大米饭。村干部只好到地里挖了点山芋,给黄镇做了山芋餐。晚餐是在煤油灯下吃的,餐桌上摆着汆山芋、焖山芋、山粉皮……黄珍夫妇吃得非常高兴。
第二天一大早,村干部笑嘻嘻地端来两大碗糯米汤圆,汤圆很大,每碗五个,说是给黄镇夫妇准备的早餐。黄镇先到村子里看社员们吃的是什么。他到村子里看到大人和小孩的碗里是很稀的山芋粥,他感叹地说:“这和我们在太行山打仗没有什么区别。”看过社员的早餐,黄镇将军又来到村干部那里,见村干部都在吃汤圆,和社员不一样。黄镇将军三步并做两步回到住处,对朱霖说:“赶快走!”两大碗汤圆,一个也没吃。
整个一上午,黄镇都在跟村民们开座谈会,一直开到下午两点,村干部请黄镇将军用午餐。黄镇对他们说,就不要请我们了,把村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五保户、困难户都请到食堂,每人一份饭一份菜。村干部说,那我们呢?黄镇表示,有剩的干部才吃,没有剩的干部就不吃。
从会场出来,黄镇走到村边大塘埂上的一棵大桦树下,看到一个小孩端着一碗小山芋在啃。他弯下腰,笑着说:“给我一根好吗?”小孩高兴地将碗递上,黄镇拿起一根放到嘴里就嚼,连根带皮都吞到肚子里。在场的村民都惊呆了,大家都说:“黄镇将军开国就当大使,外国总统经常请他吃山珍海味。回到山沟里来,他跟村民们一样吃山芋。中央来的干部,真能和群众同甘共苦啊!”
后来有一天,黄镇到矿山视察,山下来了一位面容沧桑的大嫂,提着竹篮,竹篮里装着一只老母鸡。大嫂一直站在矿领导办公室门口等着,就为了把老母鸡送给他,让他补补身子。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碗稀饭、一把山芋禾子、一卷红花草都可能缓解燃眉之急,老母鸡是何等的金贵啊!
等到黄镇下了山,等着见他的人很多,大嫂根本无法靠近。直到大家都散去,黄镇挤进了屋,那位大嫂仍在那里等着。屋里出来一人,她赶紧上前去打听,来人告诉她,黄镇将军在开座谈会,忙得很,抽不出时间来接见,叫她把老母鸡带回去。实心实意的山村大嫂好像没听见,仍然挤站在人群里,等候黄镇出来,她相信黄镇很快会出来,和她见面,同她说话,她好把老母鸡塞给他。
黄镇将军终于走出会议室大门。那位妇女看见黄镇将军出来,走到他的面前,要把老母鸡送给他补身子。黄镇将军说:“你把老母鸡带回去,自己吃吧。”随即从荷包里摸出五十元钱递给她,叫她回去买买油盐。黄镇将军那时工资不高,五十元对他来说,也不是小数。黄镇边走边对朱霖说,她是远房亲戚,小时候常在一起,她比他小。
黄镇没有收下老母鸡反而破费,山村大嫂心中很不平静。她站在那里呆若木鸡,直到人群渐稀,她才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往回走,走几步回回头,看看黄镇和朱霖,再走几步再回头,直到看不见黄镇和朱霖。
解放后,黄镇将军一共四次回到家乡,每一次都留下许多感人的故事,他永远活在家乡人民的心里。
黄镇在法国和戴高乐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