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在山西晋南的山村里目睹了一位老人做的野菜饭,看上去很有食欲。她说这野菜叫“花啦啦”,是麦田里最常有的一种野菜,用小麦面粉拌好后用大火蒸上15分钟,出锅后浇上大蒜泥,就是一顿“野味”。
老奶奶姓陈,今年75岁。她说小麦返青后,伴随麦苗生长,也有一种野草跟着一起长,长到4月底就会开花,花花很小但很密,粉红色的样子,所以当地农村人就把这个野草叫“花啦啦”。
陈大娘说的“花啦啦”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仔细端详后,感觉这就是小时候记忆中的麦岑,也不知道学名叫啥,可能一个地方一种叫法,你哪儿叫啥,说说看。
大娘把野菜择捡好后,用清水淘洗了几遍,又用干爽的笼布把水分檫干,拌上小麦面粉。她说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要同时拌入一点碱面,这样蒸出来的“菜疙瘩”比较干酥,吃起来会更爽口。
陈大娘住的院落是一个黄土窑洞,用的灶台是一个用黄土泥巴制作出来的柴火炉子,她说这是老伴三十年前做的,老伴今天去风陵渡开发区赶集去了,一会就回来了,他最爱吃这“菜疙瘩”,一顿能吃上两碗。
她说,自己和老伴养育了3儿1女,现在儿女们都有自己独立的院子,过着各自的日子,自己和老伴现在身体还硬朗,不愿意的儿女住在一起,就一直住在这个老院子里。院子看上去还保持着农村的原生态面貌,看是简陋,但满满是乡土味道。
15分钟后,陈大娘的“菜疙瘩”出锅了,顿时院子里飘出田野的清香,真有一种记忆中的“妈妈的味道”。
大爷赶集回来了,擦了吧脸,端起饭碗就开吃了。还连连让我们尝尝这庄户人家的“土饭”,我们在盛情下,每人尝了半碗饭,成了我们清明节的一次野餐。但饭吃完了,那个“花啦啦”野菜名字究竟叫啥,让我们回味至今,有人知道吗?【看百姓故事,关注黄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