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故事源自一起乡村诉讼,里面牵扯到宋代农户分家产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很鲜明的反映出宋代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当然主要聚焦点是个“贪心”,贪心真是会要命的。
【原文】
德兴民丁六翁,与同邑陆二翁为姻家。其居隔一都,皆致力农桑,为上户。陆一弟客游他乡,二十馀年而归,从兄析赀产。兄靳之,讼于县,乃尽敛金帛浮财,寄诸丁氏。凡田园之在契劵者,一切中分,事始息。
未几,陆访丁索所藏,丁曰:“君兄弟争讼方竞,遽取物归,万一彰露,是自启祸端。我亦当受追逮证左之扰,且牵连获罪矣。宜更少留吾家,徐取之未晚。”陆喜谢,以为诚言。过两岁,复扣之,则谰词抵触曰:“君盖戏我。安得寄橐如是而无片文只字可凭?盍理于有司?”陆虽知丁已萌掩有之志,念终不可泄漏以招弟讼,但隐忍茹苦,怏怏而殂。
丁即往奠哭,唁其诸子。及还家,望陆翁坐其厅上,见丁至,叙谢款曲。丁曰:“亲家已亡,何为在此耶?”陆曰:“我以君干没寓货,饮恨而死,故来取之。宜悉以付吾儿,不然,断不相舍。”丁曰:“身履冥路,须财何为?今当广集僧徒,多造佛果,为资它生福助何如?”陆不可。往复辨诘,奋然而起曰:“我去矣,汝自商量。”遂隐不见。丁心知不义,然贪得弗改,终不肯偿。
后数月,陆白日来,怒骂曰:“我为汝故陨命,固已弗问,但令返我元物,开谕周悉,而略无悔意。相与证于阴间耳。”丁氏子弟在旁,共聆其语。少顷,捽丁仆地死,家人扶救之,已无及。(县士鲍栖筠说。)
【白话版】
德兴县(今江西同名地)百姓丁六翁跟同县的陆二翁是姻亲,两家相隔着一个都(宋代乡间行政区划),他们都是专心从事农业生产、养蚕种桑的人家,而且还都是上户。
陆二翁有个弟弟一直在外地游居,二十多年后才回老家,回来后就要跟兄长陆二翁分家产。陆二翁心中吝啬不想给,于是弟弟就到县里告状,陆二翁赶紧把家里的财物全部收拾打包,寄放在丁家。结果,所有记录在地契上的田园等产业,官府判决一切中分,兄弟之间这场官司才告平息。
没过多久,陆二翁拜访丁六翁,索要寄放在他家的财物,丁六翁说:“你们兄弟打官司刚结束,你这就马上取回财物,万一被你弟弟知道了,你不是给自己找祸吗?你弟弟会要求继续中分这些财物,我也可能会被官府抓去做证人,这样我就被牵连获罪了。你最好把这些财物在我家多放些时候,过段时间再慢慢取回也不耽误。”陆二翁挺高兴,感谢亲家翁说的这些有道理的真心话。
过了两年,陆二翁又去丁家索要财物,这回丁六翁就开始胡说抵赖了,他说道:“亲家你跟我开玩笑呢吧?你怎么可能在我家寄放这么多财物却没有片纸文字的凭据?要不然我们去打官司吧!”陆二翁虽然知道丁六翁已经打算侵吞自己的财物了,但想来此事还不宜泄漏,否则会招来弟弟再次打官司,他只能隐忍,打碎牙往肚子里咽,这样一来,陆二翁最后竟郁郁而终。
丁六翁当即去陆家吊唁哭丧,并慰问陆二翁的几个孩子,等他回到家中,见到陆二翁(的鬼魂)竟然坐在他家的厅堂上,陆二翁见丁六翁回来了,开始两人还是很客气的聊天寒暄,丁六翁说:“亲家你已经死了,怎么还会在这儿呢?”陆二翁说:“我因为亲家你侵吞我放在你家的财物,我是饮恨而死的,所以现在来你家拿东西。你应该把我的财物都交给我的孩子们,不然的话,我是绝不会放过你的。”丁六翁说:“亲家,你已经身在冥间了,要这些财物有什么用呢?这样吧,我帮你多找些僧人来,为你多做些佛事,帮助你往生善地,为来生多积些福,你看怎么样?”陆二翁不答应。两人就此反复争辩。最后,陆二翁奋然起身,说道:“我走了,你自己看着办吧。”陆二翁这就消失不见了。丁六翁心里很清楚自己不讲义气,但因为贪心,也不肯改变主意,结果也没有返还陆二翁的财物。
几个月后的一个大白天,陆二翁又来了,他愤怒地冲着丁六翁骂道:“我就是为你才送的命,你从来就没问过,我现在让你返还我的东西,而且要把此事跟家里人公开说清楚!但你一点儿后悔的意思也没有。那咱们一起到阴曹地府去对质吧!”丁家的孩子们在一旁,都听得到两人的争论。过了一会,陆二翁(的鬼魂)把丁六翁揪倒在地,丁六翁这就死了,丁家人再去扶救,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事儿是德兴县士子鲍栖筠说的。
【祥宏点评】:都dū,旧时某些地区县与乡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当初设立时可能与军事有关;上户,宋代主户中占有常产(主要是土地)较多的人户。宋代主户分坊郭主户和乡村主户。乡村主户按田产多少分成五等,一般第一、二、三等户称乡村上户;靳,吝惜,不肯给予;证左,亦作“证佐”,即证人,当时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谰词,即谰辞,说假话、虚妄不实之辞;橐tuó,一种口袋,借指财物;干没gān mò,暗中吞没他人的财物;捽zuó,揪;虽然丁六翁和陆二翁是姻亲,但两人的贪心都是明确爽直,而且都为这贪心丧了命,当然丁六翁罪过更大,这种暗自侵吞,比明抢明夺更可恨。贪心要命,后人当思。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