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历来被称为战争之神,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需要火炮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不过,当坦克出现在战场之后,战争双方的机动性都大幅度提升,传统的拖拽式火炮显然不能胜任新的战场机动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火炮也必须装载在坦克底盘上,使之成为自行火炮。在二战中有无数的自行火炮,但如果论及最优秀的自行火炮,那必然是美国的M7’牧师’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的出现很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就有出现过。俄国在1914年时曾把高射炮放到了卡车底盘上,法国也在一战时把火炮装在了履带式底盘上,以加强火炮的机动性。法国当时的’圣沙蒙’突击坦克,本质是就是在坦克底盘上装备了一门75毫米野战炮。虽然说是一辆坦克,但它执行的多半是给前线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说白了就是担任了自行火炮的任务,只不过当时没有自行火炮这个概念罢了。
而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注意到了这种趋势,尝试着自己开始研发自行火炮。可当时的美国陆军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搞自行火炮,一方面是炮兵部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些自行火炮,一方面是当时的美国陆军没有相应的作战需求,所以这种研发就统统以失败告终。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见识到了德国装甲部队的恐怖之后,美国陆军才意识到机动作战的重要性,并重开了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研发项目,其研发成果是将M3半履带车和75毫米榴弹炮的T-19自行火炮。
但是这种东西毕竟是基于M3半履带车研发的,机动性和承载能力都不尽人意,75毫米榴弹炮能提供的火力也过于贫弱,所以在美国陆军眼中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品。于是美国陆军又把目光放到了坦克底盘上,1941年8月开始量产的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的底盘就是个不错的目标。故此美军着手于对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的底盘进行魔改,将其变成一辆T32试验型自行火炮。
这种改装的T32试验型自行火炮去掉了无用的炮塔,并在原来车体上装载的M2型75毫米坦克炮拆了下来,换上了一门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后改名为M101型榴弹炮)。这种榴弹炮是美国陆军的主力榴弹炮,在美国是团级支援火力,威力足以满足援前线作战部队的需要。如果配属在T32试验型上,那么满足机械化部队的火力支援需求也不是什么问题。当然,考虑到有可能执行反坦克作战,因此这门150毫米榴弹炮也是可以平射的。而作为自卫火力在车体右侧加装了一挺M2重机枪,因为机枪位置特别像是讲道坛,因此它得到了一个’牧师’的绰号。
但是考虑到装配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后,需要让榴弹炮满足35度仰角需求,所以T32试验型自行火炮是没有顶盖的,这让它在面对曲射火力时会显得非常脆弱。但是考虑到这种危险通常来自于敌方的炮兵,所以相对还是可以接受的。另外,T32试验型自行火炮的装甲厚度也要加以削弱,因此它的装甲厚度最厚处为62毫米,但其余位置就只有12毫米了。同时为了保证开火时的车体稳定性,所以T32试验型自行火炮的车体前部塞了一块巨大的钢锭,用来作为车体的配重物,这在某方面加强了它的正面防御能力。
这种T32试验型自行火炮在1942年接受了美国亚伯丁试验场和诺克斯堡基地的测试和修改后,在1942年2月末正式命名为M7’牧师’自行火炮,并在1942年4月进入了量产阶段。此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激烈的时刻,尤其是在北非战场上,英军和德军间的决战即将打响。于是美国按照租借法案为英国提供了军需物资,首批90辆M7’牧师’自行火炮就被投入到了北非战场。这一去,就开始了M7’牧师’自行火炮的服役生涯。
彼时北非战场上的英军已经是背水一战,能否击败德国非洲军团将成为北非战场,乃至是整个中东是否安全的关键。当时M7’牧师’自行火炮在1942年9月运到了开罗,英国第八集团军接收了这批装备,并进行了适应性训练。在1942年11月的第二次阿拉曼战役里,英国第八集团军配备的M7’牧师’自行火炮参加了战斗。M7’牧师’自行火炮在战斗中表现优异,为英国装甲部队提供了宝贵的支援火力。
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后,作为胜利者的英军开始投入反攻。此时的战斗转换为了追击歼灭战,M7’牧师’自行火炮是英军手中少数可以随时紧跟装甲部队的支援火力。M7’牧师’自行火炮对于英国军队是如此宝贵,即便它的炮弹在英军自己的库存里难以找到,但是英国还是向美国一口气订了5500辆M7’牧师’自行火炮,希望能够满足英国陆军对自行火炮的需求。
但英国提出的如此巨额的订单,即便是美国也感到难以完成,所以直到战争结束,英国人也没拿到这么多的M7’牧师’自行火炮。不过,美军还是为英国提供了828辆M7’牧师’自行火炮给英国陆军,帮助英国度过了在北非战场最艰苦的时光。而英国人自己也没有闲着,仿照M7’牧师’自行火炮制造了,装备有QF-25磅榴弹炮的’司事’自行火炮,以此来解决英国的自行火炮需求。
美军自己也是M7’牧师’自行火炮的使用大户,在美军的作战体系中M7’牧师’自行火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射程能达到11公里,再加上公路时速42公里,越野速度24公里,能够快速的进行战场机动,并为前线部队提供强有力的火力支援。美军总计编组了62个M7’牧师’自行火炮营,其中48个为师属炮兵营,14个为独立炮兵营,美军的每个装甲师也都会下辖3个M7’牧师’自行火炮,是美军作战体系的中坚力量。
在1943年的西西里岛战役里,美军第一次投入了M7’牧师’自行火炮,因为使用的是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的底盘,所以它能够涉水作战和越过泥泞地区。但这样的行动通常会让M7’牧师’自行火炮受到较为严重的损耗,因此在美军内部并不是多推崇这样的做法。同时,因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取代了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因此在1943年9月,美军又推出了使用M4’谢尔曼’中型坦克底盘的M7B1’牧师’自行火炮,彻底取代使用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底盘的M7’牧师’自行火炮。
而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则没有装备太多的M7’牧师’自行火炮,绝大多数火炮都还是牵引式榴弹炮。但这不代表M7’牧师’自行火炮就没有配给他们了,美国海军陆战队配备的M7’牧师’自行火炮被充作了突击炮,以便于在近距离平射日军的工事和火力点。因为日军的反坦克火力薄弱,再加上M7’牧师’自行火炮车体正面那块被当做配重物的钢锭的存在,日军几乎没有什么办法摧毁M7’牧师’自行火炮。只能眼睁睁的看着M7’牧师’自行火炮开上来,用105毫米的高爆弹来给他们进行物理超度。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M7’牧师’自行火炮生产了3490辆。其中大部分都装备给了美军自己。在战争中M7’牧师’自行火炮承担了多种作战任务,有时甚至在一线上充当突击炮,用105毫米榴弹炮平射摧毁敌军的坦克和工事。即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7’牧师’自行火炮仍旧服役了多年,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才被更先进的M108自行火炮取代。
参考文献:《二战美国坦克装甲车辆发展史》
《重装集结:二战美军坦克装甲车辆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