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基建投资未来增长潜力有多大?惊喜来袭

  1、短期:完成经济增长目标的必然要求

  投资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支出法核算角度看,经济增长是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这三者形象地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可以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可以分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反映外部需求,指货物和服务出口减货物和服务进口的差额。

  从占比来看,截至到 23 年末,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为70.1、53.0、2.7 万亿元,占 GDP 的比重分别为 55.72%、42.14%、2.13%。从 2009 年开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下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波动上升,但相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居民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占比仍然较低(23 年我国为 39.2%,同期美国、日本分别为 67.9%、54.4%),投资仍然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主导作用(23 年我国为 42.14%,同期美国私人投资占比 18%,政府支出 17%,合计 35%,日本为 26%)。

  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形成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统计口径存在一定差异,前者统计中不包括土地购置费、旧建筑物和旧设备购置费,而后者则不包含 500 万元以下项目的投资、固定资产的零星购置、商品房销售增值、新产品试制增加的固定资产、未经过正式立项的土地改良支出、无形固定资产的增加。从数据层面看,两者的实际差异较小,202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 5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8%,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为 52.11万亿元,两者差额约为 1 万亿左右。因此我们以统计局披露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来近似的拟合 GDP 核算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三成,我们测算 23 年投资规模大约在 13.9 万亿元左右。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拆分来看,可分为制造业、基建、地产、其他四个大类。其中基建主要由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项加总。

  由于 17 年以后统计局不披露细分项的具体数值,因此我们按照统计局公布的可比口径同比数据来对 18-23 年各细分项目的累计投资额进行计算,可以算出至 2023 年制造业、基建、地产、其他投资完成额占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分别为 33.7%、27.2%、18.3%、20.8%。

  需要注意的是,如按照上文中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到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加总后数据,与统计局披露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有一定差异,我们认为可能由于部分不符合投资统计制度规定的项目退出了调查范围,且统计局对部分问题数据进行了改正,并剔除跨地区、跨行业重复统计数据所致。

  但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测算出的各细分行业投资占比数据仍具备较好的参考价值。如按照 23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1 万亿元、基建占比 27.2%进行计算,则我们预计 23 年广义基建投资的规模大约在 13.9 万亿元左右。

  自上而下来看,我们预计 24Q4 基建投资仍有约 9000 亿元左右的增长空间,24-25 年基建投资均有望同比+9.7%、8.8%。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 GDP 增长目标为5%左右。从实际情况来看,24Q1-3 我国 GDP 为 949746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4.8%,其中消费、投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49.9%、26.3%、23.8%,分别拉动 GDP 增长 2.4、1.3、1.1 个百分点。参考前文对于基建投资规模的测算,在假设消费、贸易等均维持前三季度的平稳趋势下,我们预计 24 年固定资产投资需增长 5.3%,其中基建投资需增长 9.7%至 15.2 万亿元,同比多增加 1.4 万亿元左右,对应到四季度,即仍需新增约 9000 亿元左右的基建投资规模。

  自下而上来看,若将基建细分行业拆分开来进行预测,我们预计 24 年广义/狭义基建增速分别为 9.0%、2.2%。其中基建的结构性和区域性特征明显,真实需求主导的水利投资、铁路、电力等重大交通领域建设、城市综合管廊的确定性较高,结构性和区域性机会值得重点关注。其中,我们预计 24 年基建增速预测主要基于以下假设:

  1) 交通水利类:公路:据交通部数据,24 年 1-9 月公路建设投资同比-11.6%,而统计局披露的 24 年 1-9月道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2.4%,综合来看,我们认为 24-25 年公路建设投资整体仍有较大的下行压力,对应增速为-5%、-4%。铁路:此前国铁集团预计“十四五”铁路投资规模与“十三五”相当,21-23 年已完成铁路投资 2.22 万亿元,则我们预计 24-25 年的年均铁路投资需达到 8800 亿元左右。

  从实际情况来看,24 年 1-9 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0.3%,我们预计 24-25 年增速分别为10%、6%;机场:机场建设在经历了 2020-2021 年超过 10%的快速增长后,2022 年机场投资完成 1231亿元,增速仅为 0.7%,23 年为 1241 亿元,增速 0.8%。我们预计 24-25 年机场民航建设或仍维持低位增长,增速保持每年 2%左右;水利:23 年我国水利管理业同比+5.2%,24 年 1-9 月水利管理业投资同比+37.1%,我们认为 24-25 年水利投资景气度仍有望保持较高景气度,预计增速分别为 37%、20%。

  2) 偏市政类:电力热力:从 22 年开始我国电力热力投资持续高增长,我们预计 24-25 年趋势有望延续,增速分别为 31.2%、26.2%。其他市政类项目:真实需求主导的民生基建也是这几年的发展重点,其中水的生产和供应以及燃气的生产和供应包含在内。由于偏市政类的投资大多由地方政府主导,考虑到当前地方政府防风险以及控制负债比例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我们判断增速均有望维持相对平稳的态势。

  3) 生态环保及城市轨交:生态环保作为专项债支出的重点领域,24 年三季度开始,随着专项债发行提速,生态环保投资增速实现转正,我们预计 24-25 年仍有望保持 2.5%、2%的增长;21-23 年轨交投资连续三年负增长,据可统计的 36 个城市 24 年计划完成投资数据情况,24 年计划完成投资额合计约 4153.59 亿元,从整体看,我们预计 24-25 年的增速或将持续维持在低位,分别为-6%、-5%。

  从下游建材产品的需求量角度来看,24 年基建整体开工节奏有所延后,随着三季度专项债密集发行,基建微观实物量端的反映可能会在 Q4 逐步显现。我们选取与基建开工密切相关的重要建材指标——水泥、沥青的消费情况,来表征基建项目的实物工作量。以天山股份为例,水泥的下游需求主要包括基建、房地产和农村,其中基建占比约 50%,农村市场占比 30%,房地产市场占比 20%左右。而沥青下游需求中道路市场的占比高达 75%以上,其次为防水需求,占比 15.5%。综合来看,上述两种大宗建材的需求均与基建密切相关。

  1) 水泥方面,24 年 1-9 月全国水泥产量为 13.27 亿吨,同比-10.7%,总体需求仍较为疲软,9 月单月产量 1.7 亿吨,同比-11.4%,增速环比+0.7pct,单月环比降幅收窄。

  2) 沥青方面,截至 10 月 16 日,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为 27.8%,仍在相对低位,但较 9月 12 日以来上浮 3.5pct,环比已有小幅度提升。

  从上述建材产品的情况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基建的实物量仍然有所不足,进入 Q4 以来数据端均呈现一定的改善趋势。考虑到从资金落地到转化为实物工作量仍然需要一定周期,我们判断随着 7-9 月专项债的密集发行,基建资金有望加速落地,截至 10 月 17 日,全国水泥磨机开工率为 53%,较 8 月中旬以来上涨 5pct,预计四季度实物工作量或逐步改善,带动相关建材产品的需求转好。

  2、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仍有现实需求

  (1)交通投资规划仍有较大增量

  全国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将大规模展开。城市群和都市圈一体化建设使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加大,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建设,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有序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

  预计未来 5 年,地铁将新增运营里程 3000 公里。从我们梳理的 22 个省市发布的十四五交通投资规划来看,除了四川、湖南、西藏、宁夏这 4 个省之外,其余省份的十四五期间交通投资额相较十三五期间实际完成的投资额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增速较快的省份有广西、河南(分别为 150%、114%),并且增速下滑的4 个省在十三五期间均超额完成了原定的交通规划。

  上述 22 个省份的十四五期间交通投资规划投资额合计 16.9 万亿元,较十三五完成情况相比增长了 34%。我们认为经济社会发展及各领域建设投资的五年规划是预判我国基建投资需求的重要指标,从财政角度看,短期内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端的压力可能对基建投资增速的向上弹性构成一定制约,但中长期基建需求向好的根基在于对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信心。

  铁路方面,14 年以来我国年均铁路投资大约在 8000 亿元左右,24-25 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超预期。2014 年我国完成铁路固定资产投资 8088 亿元,同比+21.5%,之后的年均投资规模基本维持在 8000 亿元左右波动,20-22 年铁路投资完成额有所收缩,最低至 22年回落到 7109 亿元。23 年有所上升,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7645 亿元,同比增长7.5%。

  22 年 1 月,国铁集团表示,结合在建和拟建项目安排,预计“十四五”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与“十三五”总体相当,继续保持平稳态势。我们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合计 3.99 万亿元,年均投资为 7980 亿元。而 21-23 年我国已完成铁路投资2.22 万亿元,假设十四五期间维持十三五3.99 万亿的投资强度,则我们预计24-25年的年均铁路投资需达到 8800 亿元。2024 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373亿元,同比增长 10.6%,创历史同期新高。

  未来或更加聚焦现有干线的联网、补网、强链,以及相关设备的更新改造。根据前文,我们认为后续新增铁路路网里程的空间或相对有限,预计后续铁路投资或更加聚焦于现有铁路干线的联网、补网、强链,以及铁路相关设备的更新改造。从区域上来看,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西部铁路留白地区推进力度有望加大。

  公路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 22 年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 2035年,全国公路总规模约 46.1 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 16.2 万公里,普通国道约 29.9万公里,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 2025 年,我国计划公路通车里程达 550 万公里,计划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19 万公里。截止到 2023 年,我国公路总里程为 543.68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8.36 万公里,占比为 3.38%,较十四五规划值分别还差 6.32、0.64 万公里,按此计算,24-25 年年均仍需要建成 3200 公里以上的高速公路。

  (2)基建投资的区域景气度分化加速

  西部大开发:背靠资源禀赋,承接产业转移,西部地区基建仍有较大空间。我国西部地域广阔,主要涵盖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全国 72%的国土面积,27%人口。1999 年 9 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24 年 8 月 2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准确把握西部大开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定位和使命。从发展模式来看,西部地区不用复制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模式,可以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比如聚焦于资源开发、矿业、农业等领域,同时要强化能源资源保障,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认为内容或反映未来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发展方向:

  1)开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等。

  2)基础设施:以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为抓手,夯实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加快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骨干治理工程、大型灌区工程,重点加强西电东送等跨省区能源通道建设等。

  3)生态环保: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给基建投资增长提供较好支撑。自 2019 年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以来,西部地区的 GDP 从 2019 年的 20.5 万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26.9 万亿元,年均增长 4.9%,增速居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

  从投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包括甘肃、贵州、宁夏、青海、陕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内蒙古、广西、重庆 12 个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较快,24 年 1-9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 3.4%,其中西藏(20.6%)、内蒙古(11.0%) 、新疆(6.2%)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西部地区接受中央转移支付的占比较高。财政方面,西部地区历来是中央财政的重点扶持对象,接受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的比例较高,2022-2023 年,西部 12 省市一共接收中央转移支付的规模分别为 4.1、4.3 万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总规模的比例分别为42.1%、41.7%。总体看,随着中央财政的持续加码和国家战略规划的落地,我们认为未来西部地区的基建景气度或仍有支撑。

  重点关注川渝地区基建投资的弹性:“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交通基建战略地位高,十四五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国。“十三五”期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额 12.39万亿元,四川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0.81 万亿元,占全国投资额比例为 6.6%。西部交通在全国地位突出,而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在西部投资中占重要地位。

  从增速看,“十四五”以来四川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仍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2023 年四川省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 2685 亿元,同比+7%。2024 年,四川省力争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投资 2600 亿元以上,计划建成通车高速公路500 公里以上,24 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预计突破 1 万公里。

  从实际情况来看,24 年 1-6月四川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 1302.88 亿元,占年度目标 2600 亿元的 50.1%,6 月 21日,四川省高速公路招商工作座谈会集中推出 36 个高速公路项目,项目总里程约 4100 公里,总投资约 8400 亿元。10 月 8 日四川省举行 2024 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共推进项目 1823 个,总投资 7855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共 601 个,总投资 3645 亿元,占比 46.4%。

  “十四五”期间,推动交通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根据“十四五”规划,21-25 年四川省综合交通运输建设规划完成投资额 12000 亿元以上,较“十三五”期间增长 16.5%。投资结构中公路水路铁路均有较高增速,其中铁路完成额预计 3000 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 30.43%,公路水路完成额预计 7000 亿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 40%。此外,随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政策的提出,四川、重庆双方共同将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相关项目的建设,为交通基建带来稳定需求。

  3、哪些细分赛道需要重点关注?

  (1)水利工程

  水利投资政策加码,24 年大型水利项目增长超预期。水利投资由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社会资本等共同出资,23 年财政资金支持比重达 55%。近几年水利政策持续加码,2023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 11996 亿元,在 2022 年首次迈上万亿元台阶基础上,再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全国水利系统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4 年以来,水利投资持续高增长,24 年 1-8 月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 8019.4 亿元,同比增加10.7%,新开工项目 2.8 万个,同比+18.7%。河北、广东、浙江、山东、安徽等 5 省完成投资超过 400 亿元,有力保障了大规模水利建设资金需求。

  24 年的水利项目成为支撑基建平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据《水利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研究》(作者:崔晨甲,李淼),2008-2022 年间水利工程的 GDP 乘数约在 1.0~1.3 附近,按照此前水利部的数据,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 1000 亿元,可以带动 GDP 增长 0.15 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 49 万,因而我们认为水利投资在稳增长中仍将发挥重要的提振作用。

  政策驱动下,水利工程建设亦具备明确的现实需求。从政策角度来看,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成一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新增供水能力 290 亿立方米。我们认为在十四五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主基调下,防洪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生态保护修复,使得我国水利工程投资建设亦具备更为明确的现实需求。

  我们测算十四五期间各省份加总的水利计划完成投资额超 3.9 万亿元。我们对十四五期间水利投资规划进行了统计,我国已有 20 个省和直辖市对“十四五”期间水利工程投资额做出了相关规划部署,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额达 3.9 万亿元,相较“十三五”期间规划2.43 万亿元投资额增加近 1.5 万亿元,同比增加 60.8%。但值得注意的是,20 个省份披露的水利投资项目的总体规划投资额合计预计可达 6.1 万亿元,若政策进一步加码,则十四五期间水利投资建设有望超预期。

  从水利工程的投资方向来看,供水工程和防洪减灾仍占据主流,智慧水利重要性有所提升。从已披露十四五规划的具体投资项目分类上来看,十四五期间水利投资主要聚焦四个大方向:防洪减灾、供水保障工程、水生态修复、智慧水利。而供水工程和防洪减灾工程仍是十四五水利工程投资的主基调,分别占当前水利投资规划总额的 50.4%/29.0%。

  此外,智慧水利被提及较多,个别省份如浙江、广东已将智慧水利单独列为水利工程的投资类别,虽然目前占整个十四五期间投资额的比例较低,但我们预计在水利数字化、信息化加持下,智慧水利工程作为新兴领域,未来重要程度有望持续提升。2023 年底增发 1 万亿特别国债,从支持领域看,1 万亿元增发国债中,超过一半用于防洪排涝等相关水利设施建设,超过2000 亿元用于京津地等地的灾后重建,其余资金主要用于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以及森林火灾等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2)电力工程

  电源工程建设明显提速。双碳国策之下,我国新能源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装机量持续攀升,带动电源工程建设明显提速。2023 年我国电源工程、电网工程建设分别完成投资 9675、5275 亿元,同比+30.1%、+5.4%。24 年以来,电源及电网建设加速扩容,24 年1-9 月电源工程、电网工程分别完成投资 5959、3982 亿元,同比分别+7.2%、+21.1%。

  新能源装机占比大幅提升,目前装机规模已超过传统煤电。2023 年新增太阳能发电设备容量 216GW,同比+147.1%,占当年发电新增设备总量的 58.5%;新增风电设备容量 75.7GW,同比+101.1%,占当年发电新增设备总量的 20.5%,风光设备规模增长迅速。从装机结构上看,截至 2023 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29.2 亿千瓦,其中,太阳能发电占比 21%、风电占比 15.1%,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持续加大。截止 2024 年 6 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11.8 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11.7 亿千瓦)。随着能源转型持续进行,风、光等新能源占比预计将会进一步提高。

  从电网的角度来看,用电量攀升、新能源发电的消纳使得我国电网建设仍有较大需求空间。我国用电规模仍在快速提高,但电力资源的区域供需不均衡,因此以特高压交流输电为代表的长距离输电工程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并且以风光水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及占比越来越高,考虑到新能源发电较传统火电而言稳定性较差,并且不同时间段用电量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对电网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截止 2023 年,国内发电装机总量已达 2919.65GW,同比增长 13.9%,2019-2023 年 CAGR 为+9.8%,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 12 月,国家能源局召开 2024 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首要职责,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稳步增强。随着电力保供重要性的提升,国内发电装机总量或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十四五期间电网工程建设不断加码。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均有较大规模的十四五电网投资规划出台。从规划投资情况来看,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规划投资约 6700 亿元,同比十三五时期+33%。而国家电网在 2021 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上表示,十四五计划投入 3500亿美元(约合 2.23 万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升级。

  23 年国家电网全年完成电网投资 538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2024 年国家电网预计电网建设总投资有望超 6000 亿元,比去年新增 711 亿元。此外,24 年南方电网安排固定资产投资 1730 亿元,同比增幅达到 23.5%,覆盖电网建设、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领域共 194 项能源重点工程。

  我国核电景气度正在加速上行。在 2016-2018 年的三年零核准期后,2019 年起我国核电核准提速。2021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系我国多年来首次采用“积极”的表述明确提及核电;“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有序的发展沿海三代核电建设;2022 年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再次提到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要求到 2025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7000 万千瓦左右,相比2022 年末的 5563 万千瓦增长 25.8%;

  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2023 年 12 月 29 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金七门核电项目 1、2 号机组与太平岭核电二期工程 3、4 号机组,这是自 2023 年 7月 31 号核准 6 台机组后,年内第二次新核电项目通过审批。目前,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数量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数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19 年以来我国电源建设投资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核电投资持续提速。双碳国策之下,我国新能源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新能源装机量持续攀升,带动电源工程建设明显提速。至2023 年,我国电源建设完成投资 9675 亿元,同比+30.1%。其中,核电完成投资 949 亿元,同比+20.8%,占整个电源工程投资的比重约为 9.8%,19-23 年核电投资 CAGR 达 29.7%,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4、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基建产业链央国企标的

  纵向来看,建筑央企估值已达十年来历史相对低位。从 PB(LF)角度来看,截至 11 月 1日收盘,仅中国核建、中国能建、中国化学 PB(LF)大于 0.8 倍,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 PB(LF)小于 0.6。从分位值来看,建筑央企 PE(TTM)及 PB(LF)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从地方国企的估值水平来看,区域基建景气度高增以及新一轮国企改革催化,激发地方国企内在发展动能。

  截至 2024/11/1,安徽建工、上海建工、山东路桥、浙江交科、隧道股份等 PB(LF)仍低于 1 倍,PB 分位值也处于历史相对低位,估值修复空间较大。从标的推荐的角度,我们认为四季度基建投资或有望超预期,基建回暖或带动建筑央国企基本面改善。

  同时股权激励、国企改革等,亦有望激发央国企内生增长动能,并改善报表质量。建议关注基建产业链相关标的,重点推荐区域高景气的弹性地方国企四川路桥,山东路桥,安徽建工等,建筑央企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铁建等,以及专业工程公司鸿路钢构等。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请参考思瀚产业研究院官网,同时思瀚产业研究院亦提供行研报告、可研报告(立项审批备案、银行贷款、投资决策、集团上会)、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商业计划书(股权融资、招商合资、内部决策)、专项调研、建筑设计、境外投资报告等相关咨询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