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952年10月,志愿军38军和韩国第9师在白马山鏖战了9天,韩国军史大吹志愿军38军伤亡15800人,韩国第9师伤不到3600人,从此改名白马师,师长金钟五后官至韩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兼陆军参谋总长,参谋长朴正熙官至总统,战后,38军军长江拥辉也承担了失利的责任。
一:白马山战役起源
白马山长约3公里,由394.8高地和281.2高组成,地形同卧马故得名,位于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西北10公里,北面是志愿军控制的项里北山,志愿军第42军拿下白马山后,东面的联合国军重要兵站铁原和南面通往汉城的公路都尽在志愿军眼下,美第9军将无法利用这片地区的交通网,因此联合国军在1951年秋季花了很大功夫夺回了白马山,美第3师立即在山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坑道和地堡群,设置了一道道地雷和铁丝网,作为美第1军团的防线中央,10月17日后由韩军第九师接防。
11月3日,志愿军第42军126师376团发起反击时被美军炮火覆盖,伤亡了423人,11月16日反击得手但没有能占领,双方一直对峙,于是志愿军在1952年5月把刚刚更换了苏式装备称的38军调来替换42军,新任军长是号称“常胜战将”的江拥辉,年仅35岁,在担任38军副军长就全歼韩第7师,亲率113师把土耳其旅打得只剩下两个连,后创下三所里奔袭战的奇迹,使38军获得“万岁军”称号,这次得到的命令是10月6日向394.8、281.2高地反击,争取占领并巩固。
这是江拥辉接任军长后的第一次战役,因此十分重视,进行了大量战前准备:共动用了114师2个团、112师1个团、113师1个团共15000余人,以及182门各种口径火炮,17辆坦克,59门高炮和122挺高射机枪,参战部队提前6周就进行苏式新装备及通讯联络、步炮协同练兵,并用一个多月储备物资,作战计划是以晓星山为中心,由114师340团攻击394.8高地,113师339团2个营攻击281.2高地,第342团作为师预备队,112师334团作为军预备队。
到10月初,步兵坦克进入了出发阵地,炮兵调整好了诸元,就等着进攻命令了,这时驻守白马山的是韩国第9师,在中国军队和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眼中是典型的豆腐军,但第9师师长金钟五作战经验丰富,对调教军队很有一套,第9师经过整顿,素质有显著提高,守卫394.8高地的是第30团第1、3营,守卫281.2高地是法国营一个加强连,受到第30、51、52炮兵营,第9重迫击炮连和美军第213、955炮兵营支援,还1个步兵团和1个营作为预备队。
二:谷中蛟向韩军透露的情报
10月2日,韩第9师正在举行师运动会,志愿军第340团第7连正在前沿阵地查看道路,文化教员谷中蛟乘机跑到395高地东侧韩军30团第6连阵地上投降,他的KT3831号战俘审讯报告后来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出现,由第500军事情报勤务群于1952年10月6日编辑重制,战俘编号25,俘获位置是CT403397,审讯人员认为他是逃兵,身体健康,聪明,观察力佳、机警,看来相当合作和诚恳,提供的情报应该可靠,建议进一步的审讯,以下是其供诉内容。
谷中蛟在审讯中自称姓名是谷中蛟,别名谷永炼,湖南人,是第38军第114师第340团第3营第7连副排级文化教员,1949年6月参军,1949年10月进入南方中央军事政治训练学校学习,1950年5月毕业后分派到340团任文化教员,1950年7月随军抵达东北,10月25日进入朝鲜,参加过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主要职责是教不识字的士兵最少学会2000个字,帮助写报告及信件和向士兵解读命令,协助指导员上政治课和读新闻。
340团1952年5月22日到达白马山一线,全团共3500人,下辖第1、2、3步兵营和第1、2炮兵连,每个步兵营下辖3个步兵连和一个兵器连,每个连编制是192人,但第7连182人,武器主要苏制M1938卡宾枪和PPS-1943冲锋枪,兵器连有6挺日制92式7.7毫米重机枪,2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和2门82毫米迫击炮,所有军官都发了苏制ShM-1防毒面具,士兵们也发了防毒漱口水并被告知没有命令不准使用漱口水。
每名士兵每天有27盎司主食和一盎司罐头肉,食物70%是米面,30%是高粱,副食有大豆、马铃薯、花生、盐每,补给每5至6天来一次,由车辆送达,储存于屋内或户外,10月1日第7连收到7天份的战斗粮(大饼),连长说冬季服装已经运到,第3营士兵都有去年冬天发下的棉大衣,但第7连只有40张毛毯,发放不定时也不定量,第342团已经收到新的冬季制服,第340团士气相当好,食物供应充足,接获家信频率不定,士兵们受到的教育是只有打仗才能带来和平。
7月至9月,主要负责构筑炮兵阵地,9月21日开始进行进攻演练,9月20日集结在CT4060地区。9月30日进行模拟进攻演习,内容包括排、连、营、团级攻击战术,并进行了营级和团级实弹进攻演习,新兵训练包括了单兵训练,单位战术训练直到团级。8月有9人轰炸和炮击中负伤,期间第7连共接收42名41军老兵和来自东北、贵州、广西的新兵,10月1日,第340团配置在500高地左翼,大部分武器都下发了两个基数的弹药,每名士兵下发了8枚手榴弹,第7连9月25日还收到60根长形炸药包。
第3营营长是35岁的田光孺,指导员是30岁的张亚光,第7连连长是25岁的刘建明,指导员是30岁的阎树桐,8月下旬3营集合所有军官开会,简单介绍了395高地,要求各军官做好攻击准备。10月1日,3营除指导员外所有军官在团部听取了10月5日攻占395高地的作战指示,预计第340团10月2日在CT381464地区等候命令,10月3日1600时向南出发,投入第3、6、7、8连,攻占395高地,兵器连将配属于各步兵连,其余各连担任预备队。
三营10月1日15:30时离开CT408595进至CT427623地区集结,休息到18:00时,然后各连前行500码到达386高地山脚散开,7连的任务是从CT390400地区向山顶进攻,由前方一个排担任爆破四道铁丝网任务,19:00时,在看到两道红色信号弹后就引爆长形炸药包,爆破后排长吹哨通知全连开始攻上山顶,攻上山顶后发射两发白色信号弹通知炮兵停止射击,预计4小时内占领高地,然后主力撤退,留下部分单位防守7天。
如果美韩军反击,这四个连会撤退,让另四个连重新夺回高地,目的是消灭5000名敌军。每个连带一具野战电话,最前线的连带两具无线电机,一具给连部,一具给最前方的排,7连的无线电呼号是“黄河七号”,其他各连呼号也使用“黄河”加上番号,使用红、白、蓝、黄色烟火作为联络信号,连内联络使用哨子,连与连之间使用小号,第38军四三部单位代号为43dUnit,第114师六一四部单位代号为614thUnit,第340团一支队单位代号为1stBranchUnite。
第114师师部9月15日位于坐标CT365662山丘上,第114师前进指挥所及无线电站位于CT382504高地山顶,第340团团部位于CT382504山顶的坑道内,第1营及第2营部署于CT408595以西的山地,第3营位于CT434603,第7连位于CT408595,第8连位于CT425618,第9连位于CT421601,团补给仓库位于CT448644,弹药储存于CT38561,第7连构筑的炮兵阵地位于CT433540及CT380464,还听指导员说第114师在东面,第112师任军预备队。
三:白马山战役经过
起初,谷中蛟的口供和其他战俘口供没什么特别,其他战俘也提供类似的情资,韩军也并不相信,只是他的级别比较高,凑巧美军的航空侦察也发现白马山附有14000人的军队和30000人预备队,金钟五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于10月4日下达紧急修筑工事,加固战壕,挖深交通沟,增加铁丝网和地雷,贮备粮食、饮水和弹药,调动第28团第1和第2营,第30团第3营,第51团、第53坦克连美第7师第73坦克营C连进入255高地和395高地北侧的作战命令。
美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也出动大批战斗轰炸机轰炸志愿军炮兵阵地,但炸到10月5日都没有动静,金钟五还以为上了谷中蛟的当,江拥辉军长得知一名突击部队干部失踪后有些犹豫打与不打,但志司的作战命令明确规定6日开始反击,推迟是违反命令,于是大叫“跑个把汉奸算个毬,打!突袭不成就强攻”,10月5日17时30分,志愿军开始27分钟火力突袭,炮击一结束340团4个连又两个排分5个方向发起攻击,339团3个排向281.2高地发起攻击。
但在韩军2个炮兵营、一个重迫击炮连和两个坦克排的炮火下进展异常缓慢,339团7连攻至360高地后因伤亡过大无力进攻,跟进的9连遭三面夹击仅剩13人,只能退回7连阵地,340团也因伤亡过大渐呈疲软,仅突破韩军第10连第2排阵地,一连攻到离主峰300余米处剩下不到20个人,在主峰南面和韩军第9连形成对峙,直到342团2个营凌晨1时30分投入战斗,到半夜才拿下主峰,韩军第30团伤亡过半撤出。
金钟五又投入韩军第28团第1营第9连和第10连与第342团在主峰上来回拉锯,至2时,342团1营只剩36人坚守主峰及其东南次峰,金钟五紧急请求3批B29轰炸机支第28团第1营从高地东南侧后发起反冲击,5时10分,342团在主峰西侧无名高地留下一连后撤退,战至10月7日17时韩军还是没拿下无名高地,只好于20时30分撤回,江拥辉于8日零时投入334团两个营,金钟五也于零时45分投入第28团第2营第5连和第6连,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到5时30分334团穿过浓雾,一下子把韩师搜索连和第6连赶跑,与韩军第5连展开白刃格斗,第5和第6连一窝蜂拼命往后跑,伤亡了一大半的334团乘虚而入占领主峰,接着撤出战斗由342团坚守,342团伤亡也很大,难以组织有效防御,韩军第29团一个反冲击又把主峰抢了回去,只好由334团3营接替,加上113师把次峰当主峰没有拿下281.2高地,韩军所有炮火都打到了394.8高地上,经过9天争夺,38军相继投入13个步兵营又两个连,韩军第9师也陆续投入4个步兵团,双方都拿不稳394.8高地。
战至14日,白马山大部分还在38军手中,但失去了主峰,江拥辉考虑到战斗打成了消耗战,继续争夺代价太大,而且112师、113师都在参与防止美军在朝鲜半岛的东西海岸登陆的防御,114师的后备兵力已用光,韩9师伤亡也很大,但在李承晚亲自督战下,韩军一边收容溃散下来逃兵,一边把釜山、春川的数万新兵补充给韩9师,使韩9师每个营始终保持有600~700人,美军第3师也已完成集结准备投入战斗,而且上甘岭战役打响,后勤很难兼顾两个战区,江拥辉果断命令撤退。
四:结语
从战术上说,韩军第9师被歼灭9800余人,老兵被打得所剩无几,消灭5000名敌军的目标已经完成,主动撤出白马山使得志愿军能全力争夺上甘岭,这个撤退命令十分正确,另一方面,都是因为谷中蛟的叛变,让韩9师有了4天准备时间,江拥辉没有果断停止攻击,导致未能夺取白马山,还伤亡6700余人,战后江拥辉还承担了失利的责任,并在干部会议上认真地总结了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