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透顶,昏君治国、外戚干政、宦官乱政。汉灵帝除了荒淫,还公开标价卖官,地方官的标价高于京官,买官者上任后加倍向百姓搜刮。灵帝这样的昏君当国,天下怎能不乱?
皇帝大都短命,皇后长寿且多出身名门,临朝听政后依靠娘家形成强大的外戚势力。而宦官集团与外戚势力争权,交替出现,使得朝政更加黑暗。宦官专权后,贪婪无比,“竞为虎狼,噬食小民”。政治黑暗加上横征暴敛、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冀州旱,人相食”。
在这种情况下,黄巾起义爆发。张角以太平道为号召,一呼百应,聚集了几十万农民起义军。虽然黄巾起义最终失败,但它严重打击了东汉政权的威信。中央集权逐渐瓦解,各地豪强开始割据一方。
黄巾起义后,东汉政权进一步衰落。为了镇压起义,州牧权力扩大,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成为割据军阀。同时,豪强富可敌国,军事强人拥兵自重,宗教领袖一呼百应,再加上中央皇权衰微,皇帝年幼无法亲政,外戚和宦官互相倾轧,使得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最终,在董卓乱政的导火索下,群雄趁机割据,东汉末年进入了群雄逐鹿的乱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七月南征荆州,企图统一南方。此时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在刘琮投降曹操后,刘备南撤,派关羽领水军前往江陵,自己则退至当阳。曹操亲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在当阳县长坂击溃刘备部队。
孙刘联盟在此时形成。刘备在长坂惨败后,逃向樊口,实力悬殊难以抵抗曹军。孙权听闻曹操南下,遣鲁肃出使刘备,游说结盟抗曹。诸葛亮也认为只有与孙权联合才能抗曹,于是奉命随鲁肃到柴桑见孙权。诸葛亮分析了曹军的不足,认为曹军远来疲敝、水土不服、不习水战,且荆州人并非真心顺服曹操。曹操写信给孙权,号称统领八十万大军,欲与孙权在吴地打猎。孙权将书信交给臣下讨论,张昭等主张投降,鲁肃、周瑜等则力劝孙权联刘抗曹。最终孙、刘决定联合抗曹,孙权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水军三万,与刘备军二万会于樊口,西上夏口进军赤壁。
赤壁之战中,周瑜采纳部将黄盖的火攻计,黄盖诈降曹操,率十艘斗舰在接近曹军船舰时点火,烧尽北船。时东南风急,大火延及岸上营落。曹操军大溃,从华容败逃。周瑜、刘备水陆并进,追曹操至南郡。
赤壁之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打破了曹操快速统一南方的设想,转而专心经营北方,促进了北方的恢复与发展。对于南方而言,此战为南方赢得了发展的时间,促进了南方的发展。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曹魏政权:曹操凭借雄才大略,从乱世中崛起。他出生于宦官家族,少年时就有雄才大略,博览群书,喜爱兵法。曹操曾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济南相等职,后在黄巾起义中被拜为骑都尉,参与镇压叛乱。中平五年,他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董卓控制东汉朝廷后,曹操散尽家财,起兵讨伐董卓。初平三年,董卓被吕布、王允等人所杀,曹操据兖州,招募黄巾军余部为青州军,开始扩张势力。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自任司空、大将军、丞相,总揽朝政。他用人唯才,先后消灭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韩遂等势力,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曹操进位丞相,封魏公,南征荆州刘表,并迫降其子刘琮。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曹操死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了魏国。蜀汉政权:刘备以举义兵镇压黄巾军起家,后辗转寄居至荆州。公元 208 年,刘备军与孙权军在赤壁之战中联手大胜南征的曹操军。此后,刘备率军西进夺得益州,在汉中之战击退曹军,于 219 年自称汉中王。220 年,曹丕称帝,东汉灭亡。221 年,刘备于成都称帝,宣布继承汉朝法统,仍以 “汉” 为国号。刘备去世后,太子刘禅继位,由丞相诸葛亮实际秉政。诸葛亮秉政期间,恢复了与吴国的盟友关系,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叛乱,对内以严刑峻法治国,对外针对魏国先后发动五次北伐,均未能取得大的进展。263 年,魏军攻入蜀地,刘禅率众投降,蜀汉政权灭亡。孙吴政权:孙坚在黄巾起义时随朱儁镇压黄巾,又参与平定西北边乱,以后受任长沙太守转战江南诸郡。孙坚战死后代,侄子孙贲率将士依附袁术。孙策投奔袁术,并讨回孙坚部分旧部,向江东发展,实力不断增强。建安五年,孙策死,孙权统领孙策旧部,并得到张昭、周瑜、程普、吕范等人辅佐。孙权先后三伐黄祖,并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联合击败曹操。此后,孙权又与刘备争夺荆州,最终占据荆州大部分地区。黄武二年,孙权与魏国绝交,宣布独立。黄龙元年,孙权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关羽,桃园三结义后跟随刘备,一生以忠义闻名。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展现出非凡的武力。赚门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威震华夏。他与刘备情同手足,忠诚不二。关羽镇守荆州,多次与魏、吴名将交手,单刀赴会更是彰显其胆色。然而,关羽的骄傲也为他带来了灾难,最终因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关羽的忠义勇猛,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张飞,勇猛无比,敬才暴躁好酒,粗中有细。他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为刘备早期创业立下汗马功劳。怒鞭督邮,三英战吕布,酒醉失徐州后,长坂桥一声怒吼,吓退曹操百万雄兵。义释严颜,展现出其有勇有谋的一面。张飞对刘备忠心耿耿,只效忠于刘备和关羽。他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为蜀汉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云,勇猛聪明忠诚。单骑救主,在曹操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怀抱小主人,秒杀五十多名武将,成功突围。截江夺阿斗,展现出其果敢和忠诚。赵云一生身经几十场大战从未受过伤,即使在年老之时,仍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的忠诚和勇猛,深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
黄忠,虽年老但宝刀未老,箭术精湛。在长沙之战中与关羽大战,不分胜负。北伐时,黄忠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存在,证明了年龄不是问题,只要有勇气和实力,依然可以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魏延向诸葛亮建议子午谷之计,虽未被采纳,但也显示出其军事谋略。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功,为蜀汉的稳定做出了贡献。然而,魏延性格孤傲,最终因与杨仪争权,被马岱所杀。
司马懿,智慧阴险。速歼孟达,大战诸葛亮,葫芦谷天助,讨伐辽东,计诸曹爽。他善于谋略,忍耐力极强。在与诸葛亮的多次交锋中,虽处于下风,但总能化险为夷。司马懿逐渐掌握曹魏政权,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典韦,被曹操称为 “古之恶来”。形貌魁梧,勇猛不同凡响。他身边士卒都十分勇敢,每场战斗都先登陷阵。在曹操与张绣的战争中,典韦为保护曹操,力战敌军,最终战死。他的忠勇之举,让曹操痛心不已。
许褚,力大寡言,被称为 “虎痴”。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统领的卫队成员皆称 “虎士”。他忠诚勇敢,多次在危急时刻保护曹操。许褚与曹操出入同行,不离左右,深受曹操信任。
张辽,军事能力强,为人低调,遇事沉着冷静。威震逍遥津,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打破孙权十万大军,化解了合肥之围。他的军事谋略和勇猛表现,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孙策,号称 “江东小霸王”。十五岁助战韩当,一箭射死敌将陈生。数百合战平太史慈,走马活擒于麋,爆喝惊死樊能,飞剑斩杀严與,一个回合枪挑周昕。孙策横行江东,所向披靡,为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最终被三名刺客杀害。
太史慈,箭术高超,武艺高强。北海救孔融,单枪匹马冲入城中,又冲出黄巾军包围。神亭一战与孙策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还与程普三十回合战平,数个回合与王朗战平。合肥之战与张辽单挑,七八十回合打成平手,最终因中箭伤重不治而死。
甘宁,勇猛善战。长江水战射死凌操,跃上敌船砍死邓龙,追击黄祖射杀之,三江口水战射死蔡曛,赤壁之战斩杀蔡中、马延、张顗,皖城攀城先登,铁链砸倒朱光,夷陵城外打退曹洪,濡须口射伤乐进,百骑劫曹营。甘宁的斩将效率极高,是东吴阵营中的猛将。
曹操统一北方的一系列战役可谓波澜壮阔。初平二年的濮阳之战,黑山、于毒等十余万众略东郡,王肱不能御,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初平三年的内黄之战,曹操军顿丘,于毒等攻东武阳,曹操引兵西入山,攻于毒等本屯,后又在內黄大破眭固及匈奴于扶罗。兖州之战中,青州黄巾寇兖州,刺史刘岱遇害,鲍信等迎曹操领兖州刺史,曹操进兵击黄巾于寿张东,虽初不利,但后战辄禽获,贼遂退走,曹操还收编了青州兵三十余万。封丘追击战,曹操击破袁术,连破其封丘、襄邑、宁陵等地。兴平元年的徐州之战,曹操为父报仇,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陶谦兵败走保郯,曹操攻郯不能克,又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兴平二年,定陶之战曹操击败吕布,钜野之战曹操攻斩吕布将薛兰等,兖州之战曹操大破吕布,吕布东奔刘备。建安元年,曹操征杨奉,拔其梁屯。建安二年,淯水之战曹操讨张绣,中流矢败走,长子曹昂遇害,猛将典韦战死,后又东征袁术,击破桥蕤等。湖阳之战曹操禽刘表将邓济,舞阴之战曹操再获胜利。建安三年,安众之战曹操围张绣,后解穰围而还,张绣追之大败而回,再追却胜。沛之战曹操遣夏侯惇救刘备,被高顺等所败。徐州之战曹操攻吕布,屠彭城,最终围吕布于白门楼,禽杀之。建安四年,射犬之战曹操进军临河,使将军史涣、曹仁渡河击眭固,曹操遂济河,围射犬,射犬降。徐州之战曹操击刘备,破之,进拔下邳,禽关羽,又击昌豨,破之。白马之战曹操用荀攸策,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延津之战曹操再用荀攸策,大破袁军,斩文丑。汝、颖之战曹操遣曹仁将骑击刘备,破走之,尽复收诸叛县而还。汝南之战曹操遣将蔡杨击刘备,反为刘备所杀。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建安六年,仓亭之战曹操扬兵河上,击袁绍仓亭军,破之。曹操通过这一系列战役,逐步统一北方,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坚实基础。
孙策平江东之战是孙吴政权建立的关键一步。孙策在父亲孙坚去世后投靠袁术,但袁术却把孙坚的部队全部据为己有并强迫孙策的母亲吴氏交出传国玉玺。孙策以助袁术攻打刘繇为借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其中包括孙坚的旧部名将程普、黄盖、韩当、吕范等人。孙策从寿春出发,到历阳时,部队已壮大到五六千人。孙策攻下采石矶后,转战江东。孙策进攻刘繇设在牛渚的营地,获得全部粮草与武器。孙策相貌英俊,言谈幽默,性格豁达,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百姓和士大夫都为他尽心尽力。孙策进攻曲阿,刘繇兵败逃往丹徒。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发布宽大命令,应募者从四面涌来,得到二万余名兵士,一千余匹战马。孙策的声威震动江东。随后,孙策又败严白虎,会战王朗,最终统一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诸六郡,建立起强大的孙氏集团,为东吴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备夺取益州,既是《隆中对》的既定目标,也是其势力发展的必然。建安十六年,曹操准备派大将钟繇率军进攻汉中张鲁,汉中为益州门户,刘璋十分害怕。张松趁机向刘璋进言,让刘备讨伐张鲁,刘璋听从建议,派法正领兵四千,带厚礼去迎接刘备。法正一见刘备就说刘璋懦弱,又有张松做内应,必能夺取益州。刘备嘴上称是,但心里觉得此事不合道义,犹豫不决。在文臣武将的催促下,刘备率领数万军队到益州涪县后,刘璋亲率步骑出城迎接,并让刘备做了大司马,兼领司隶校尉,又把杨怀、高沛统领的白水军交给刘备,让他去打张鲁。张松让法正提醒刘备趁机袭杀刘璋,庞统也赞同这么做,但刘备认为此事师出无名,道义上会授人以柄,于自己不利,于是拒绝了建议,率军向张鲁方向开进。行至葭萌后,刘备便不再前进,而是就地驻军,以观望形势。建安十七年,曹操进攻孙权,孙权请刘备回救。刘备向刘璋借一万兵力以及武器粮草,刘璋只借给刘备四千兵,刘备大怒,整装点兵直扑刘璋。刘备经过多场战斗,最后成功夺取了益州,但张松等文臣武将以及众多军士战死。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奠定了北方统治基础。曹操很早就看穿袁绍是一个极为心胸狭隘,而且没有深谋远虑、没有战略眼光的人。曹操在河南潜心经营,带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官渡之战时,袁绍从河北各地调集了十万精兵,加上一万骑兵,对外号称七十万大军,兵锋直指曹操的老巢许都。曹操当时地盘处于四战之地,形势不容乐观,面对袁绍的十几万大军,只能聚集几万兵马,对外宣称十万大军,和袁绍在官渡对阵。开战前,刘备造反,曹操料定袁绍优柔寡断,短时间内不会攻打自己,直接率军征讨刘备,仅一个多月就打败刘备,解决了后顾之忧。袁绍率大军赶往黎阳,颜良作为先锋进攻白马,曹操听从荀攸建议,采取声东击西策略,利用关羽的实力,先杀颜良,后斩文丑,挫败了袁绍大军的锋芒。袁绍帐下沮授建议袁绍采取与曹操对峙的策略,耗死曹操,但袁绍刚愎自用,要和曹操速战速决。当年七月,袁军主力和曹操大军对峙在官渡。双方多次交战,袁绍还都赢了。曹操由于粮草陷入困境,想要回师许都,荀彧劝曹操坚持,谁先撤谁就会失败。袁绍方面,许攸建议袁绍奇袭许都,袁绍没有听从,许攸投奔曹操,并给曹操出计策奇袭乌巢的袁绍的粮草。袁绍在得知乌巢粮草被攻击时,又没有听从张郃派大军增援乌巢的意见,反而大举进攻曹操大营,结果曹操大营没有攻下来,而乌巢粮草全失,张郃和高览对袁绍非常失望,也率军队投降了曹操。至此官渡之战形势急转而下,袁绍兵败如山倒。官渡之战以弱胜强,并非曹操运气好,而是战争的胜败完全在战争之外。首先是战前各方势力的合纵连横的争夺。其次,曹操对袁绍了如指掌,利用袁绍的心理,选择在官渡到许昌这一线的黄河滩涂地,沙地布防,形成漏斗型纵深防御。
渭南之战曹操击败马超、韩遂等关中联军,过程精彩绝伦。曹操欲借道关中讨伐张鲁,引起马超、韩遂等关中诸将的怀疑,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曹操。曹操采用贾诩的离间计,使马超和韩遂互相猜忌。在战斗中,曹操先以小股部队引诱马超军出战,然后设下伏兵,大败马超。接着,曹操又利用马超和韩遂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最终,曹操成功击败关中联军,巩固了自己在北方的统治。
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堪称经典。曹操出征张鲁时,孙权趁机第二次进攻合肥。张辽奉命守城,面对孙权的十万大军,张辽毫不畏惧。他率领八百步卒逆袭孙权,打破孙权十万大军,直逼孙权主帅旗下,吓得孙权仓皇逃窜。经此一战,张辽名震江东。合肥之战凸显了张辽的军事谋略和勇猛表现,为曹魏政权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这场战争意义重大。建安二十二年,刘备派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挡。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自率军进攻汉中,与曹操的军队在阳平关对峙。双方交战激烈,互有胜负。黄忠在定军山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极大地鼓舞了刘备军的士气。曹操亲率大军前来争夺汉中,刘备坚守不出,与曹操对峙数月。最终,曹操因粮草不济,无奈撤军,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此战对三国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备占据汉中,巩固了蜀汉政权,使其在三国鼎立中占据了更为有利的地位。
关羽北伐襄樊,威震华夏。关羽率领荆州军进攻襄阳、樊城,曹操派遣于禁、庞德率领七军救援。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甚至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芒。然而,吕蒙趁机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荆州之战后,三国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蜀汉失去了荆州这一重要战略要地,实力大损,孙吴则占据了荆州大部分地区,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曹魏虽失去了襄阳、樊城等地,但在整体实力上依然占据优势。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发动夷陵之战。章武元年七月,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孙权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一直后撤到夷道、猇亭一线转入防御。从正月到六月,两军相持不决。刘备为决战,频繁派人辱骂挑战,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刘备又企图引诱吴军出战,均未得逞。六月江南酷暑,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屯兵休整。陆逊抓住时机,实施战略反击。一把火将蜀军烧得大败,刘备退到白帝城。夷陵之战是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蜀汉实力大损,三国鼎立之势更加稳固。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出生于山西并州太原府,早年曾参与反元起义斗争。明朝建立后,他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了多部小说,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即《三国演义》)是他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封建统治集团互相斗争为背景,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复杂的斗争,和人民群众在军阀混战下所过的痛苦生活。
《三国演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宏大的结构、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智慧超群的诸葛亮、忠义勇猛的关羽、仁德之君刘备等,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这部小说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如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等名言,至今仍被人们引用和思考。
此外,《三国演义》的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它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三国文化中,“忠”“义”“明君” 等文化符号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忠” 在三国时期有着复杂的表现。关羽降曹后仍心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回归蜀汉,体现了对刘备的忠诚;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 “忠” 的典范。但三国中的 “忠” 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只讲效忠于主子,不讲是非邪正。然而,这种 “忠” 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古人对责任和承诺的坚守。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三国的 “忠” 中汲取积极的成分,如对国家、对事业的忠诚,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义” 在《三国演义》中有很丰富的内涵。君主之义在于爱民,臣下之义在于忠君,朋友之义在于知恩图报,兄弟之义在于生死与共。桃园三结义的 “义” 为后人推崇,是因为其 “义” 是所有这些 “义” 的集中表现。关羽 “义释” 曹操,展现了他的重情重义;张飞义释严颜,也体现了 “义” 的力量。在现代社会,“义” 可以理解为正义、情义、恩义等,我们应该秉持正义,珍惜友情,感恩他人,做一个有 “义” 之人。
“明君” 也是三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刘备被塑造成 “仁义之君” 的典型,他爱民如子,吸引了众多文臣武将,最终成就了鼎足天下的丰功伟业。在现代社会,“明君” 的观念可以引申为领导者应该具备仁德、智慧和领导能力,关心民众,为人民谋福祉。
三国故事在评书、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呈现和传播。
在评书中,三国故事是热门题材。如霍四究就是北宋时 “说三分” 的专家。评书艺人通过生动的讲述和精彩的表演,将三国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听众仿佛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戏曲中也有很多三国故事。京剧《赤壁之战?壮别》《华容道》《白帝城》等,昆曲《单刀会》,秦腔《回荆州?龙凤呈祥》等,都以三国故事为蓝本,展现了三国时期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忠义勇猛。这些戏曲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传承了三国文化。
在影视方面,三国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电影《见龙卸甲》讲述了蜀汉名将赵云传奇的一生;《赤壁》场面宏大,明星阵容强大;《铜雀台》展现了曹操权倾一朝的故事。电视剧方面,老版《三国演义》追求豪放、雄健、古拙、悲壮的艺术风格,被认为是最经典的三国题材电视剧。此外,《军师联盟》《洛神》《吕布与貂蝉》等作品也从不同角度演绎了三国故事。这些影视作品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和表演方式,将三国故事呈现给观众,进一步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