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梦然 张智 深圳摄影报道
近日,号称“华南地区最大瑜伽品牌”梵羽瑜伽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输入“梵羽”关键词,“拖欠工资”“无法退费”“倒闭跑路”等字眼映入眼帘,多名自称是梵羽会员、梵羽老师在平台上控诉梵羽部分门店突然闭馆、无法退费、拖欠工资、断缴社保等问题。
6月13日,《华夏时报》记者来到位于龙华区金銮国际商务大厦的梵羽瑜伽总部,大厦内三楼的“梵羽国际瑜伽清湖店”以及四楼的“梵羽国际瑜伽教练培训学院”大门均挂上了锁,无法入内。
面对记者询问,总部内一名疑似工作人员隔着玻璃门对记者表示:“梵羽没有关门,问题在处理,处理结果回去等通知。”当记者进一步询问通知的具体时间时,该人员未作回应并转头离开。金銮国际商务大厦内一名安保人员对记者表示:“这几天都在配合现场管控工作,相关部门已介入。”
随后记者来到梵羽瑜伽锦绣御园店,发现该门店也已落锁,内部漆黑一片,没有工作人员在内。
6月10日,“梵羽国际瑜伽”公众号曾发布官方通告,承认“积存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做数据梳理,预期一周后给出解决方案,并提醒“有不法分子冒用梵羽的logo和公章,发布不止一个版本虚假的退款链接。请大家互相转告,以免蒙受财产和隐私泄露的损失。”
拖欠工资,无法退费?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遇到了多名前来维权的梵羽会员及老师。他们向记者反映,目前梵羽旗下多个门店暂停运营,老师被拖欠工资,会员无法退费。“(会员们)少的损失几千元,多的有数万元,很多(会员)办的都是年卡。”其中一名消费者说。
公开信息显示,梵羽瑜伽成立已有10年,在全国有超过150家直营门店,以及2所培训学院、1所商学院。
记者打开梵羽瑜伽名为“梵羽云”的官方小程序,发现该程序能正常打开,也还能进行购卡充值,界面显示梵羽还在进行“618”的年中大促活动。据了解,梵羽瑜伽采取预付费模式,小程序显示,单节私教课的价格在300元到600元之间,综合年卡价格为8888元,其中金钻合伙人(五年荣誉会员)打折后的价格高达68800元。
厦厦(化名)向《华夏时报》记者反映自己在此次事件中既是梵羽的消费者也是任职梵羽的老师,“梵羽欠我43000元左右的工资,还有我家两个小朋友的教练班学费10000元,这学费是他们存了几年才存到的,交给梵羽就没了,现在我都不敢告诉他们现实的情况。另外,还有从2022年11月份开始我为门店垫付买东西的1800元。”
遭遇了这种事情,厦厦感到十分无助,她对记者说:“我的小孩一个马上上初中,一个马上上小学,我都指望这些钱交学费,我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收入一下就断了。”
现场多名老师向记者表示,一方面是被梵羽拖欠工资,另一方面老师们也遭受自己的学员质疑,压力很大,但梵羽方面目前未出面给予确切的解决办法。
除了拖欠工资,老师也反映梵羽已数月未为员工缴纳社保。厦厦表示,梵羽自3月之后便未曾缴纳过社保。“我不敢对社保抱希望了,我小孩要上学我拖不起,如果工资能发我自己交也没关系。”
梵羽此次事件涉及金额有多少?一名在维权现场的门店店长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据我所知,深圳一个门店至少吸纳有300个会员,会员费估计一间门店有150万元。以此粗略计算,仅深圳的总会员费有近1.6亿元,数额巨大,这还不包括拖欠老师们的工资。”
“就我所在的门店,会员费总额在130万元至150万元之间,拖欠老师的工资有12万元至15万元。”厦厦对记者说。
预付“卡”住消费者
针对如何维权的问题,北京盈科(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施鑫向《华夏时报》记者建议,第一,可以尝试与机构沟通退费事宜,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投诉;第二,如果协商、投诉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机构因自身原因无法继续履行约定服务,可以通过诉讼途径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机构退还剩余款项;第三,如果机构已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宣布倒闭,消费者可以在法院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申报债权,依法按照法定清偿顺序参与分配。
上海瀛泰(临港新片区)律师事务所主任翁冠星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以往相似事件的经验上看,个人的举证能力弱,受到损失的主体,建议联合起来,聘请专业团队,通过有针对性地申请财产保全、限制出境等措施,尽最大可能保全涉争资产不被处理,以方便进一步维权。”
而在此次事件中,也暴露出预付卡(费)模式的弊端。
“预付卡暴雷问题在瑜伽行业中屡见不鲜,这暴露了预付卡模式本身存在的严重问题。预付卡要求消费者提前支付费用以购买瑜伽课程或服务,然而,一旦瑜伽房倒闭或经营不善,消费者很难追回已支付的款项。这揭示了监管机制的薄弱性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为了规范预付卡的监管,需要加强对瑜伽房资质审核和监管力度,建立更严格的资金监管机制,并确保消费者能够及时获得退款。”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鼎亮律师也结合过往经验,向《华夏时报》记者解析了预付卡的运作模式,他表示,预付卡一般包括多用途预付卡和单用途预付卡。市场上出现较多的,也比较容易发生纠纷的是单用途预付卡,它是由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或服务用的一种预付卡。由于预付卡是采用先充值,再消费的模式,支付与服务之间存在周期,在实践中特别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一是商品或服务与承诺不一致。商家先是以高折扣吸引消费者充值购卡,当消费者充值后,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却大打折扣。消费者对服务项目或商品质量与商家产生分歧时,往往出现充值容易退款难,商家用各种理由不予退款;二是经营主体变更或跑路导致消费者维权难。由于消费者无法预知商家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一旦商家经营困难、关门停业或出资方变更,充值卡将无法继续使用,也无法得到退款,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甚至更有商家有可能利用预付卡进行非法集资,携款潜逃,导致消费者很难挽回经济损失。
在规范监管上,卢鼎亮建议,应当从如下方面对预付卡进行监管,才能保障广大消费者权利。一是加强商户的资金监管。消费者的预付费用,可以由银行进行统一管理,当消费者完成单笔消费后,相应资金自动划入商家账户,以实现对预付卡备案、支付、兑付、售后等环节的全闭环监管,通过第三方资金监管的方式来防止商家挪用资金;
二是设置预付卡推广商户的保证金制度。对于需要进行预付卡推广的商家,应当进行备案,同时应当开设资金存管账户,与存管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支付相应的保证金,用以处理与消费者可能发生的潜在纠纷;
三是增强经营信息公布、处罚信息公布。对于经营者因停业、歇业或者经营场所迁移,终止兑付未到期预付卡的,应当要求经营者在终止兑付日之前发布告示,并以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形式通知记名卡消费者。消费者有权按照章程或者合同约定要求继续履行或者退还预付卡内余额。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应当依法将经营者的行政处罚等信息,共享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及时公布。
瑜伽、健身馆经营难题待解
近年来,市场频现瑜伽、健身馆经营不善,破产倒闭事件,加大了消费者的不信任感。有多个知名品牌已退出市场,自瑜舍瑜伽、Mysoul瑜伽馆相继倒下,今年年初,被称为“瑜伽届爱马仕”梵音瑜伽也出现大规模闭店,法定代表人被限制消费;去年年底,由吴尊创办的深圳飞纵健身服务有限公司因违反财产报告制度,被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
安光勇认为,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市场过度饱和,大量的瑜伽房和健身馆经历了此前的疯狂扩张,进入洗牌阶段。而当中一些企业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内部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倒闭潮的规模和频率。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振辉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美丽的追求增加,以及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瑜伽、健身等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很多品牌纷纷进入市场,开设连锁店或者加盟店,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这种情况导致了市场的饱和和同质化,并引发了价格战和促销战。很多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和客源,不惜降低价格、提高优惠、延长有效期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充值或者购买会员卡。
“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增加收入和客户黏性,但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市场环境变化或者消费者需求变化,就可能导致商家无法兑现承诺或者提供服务,并引发消费者维权或者投诉。”陈振辉表示。
从投资角度,天使投资人郭涛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瑜伽房、健身馆的收缩不仅仅是价格战竞争加剧导致的结果,更多是市场需求和经营管理不到位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在经营管理方面缺乏自身特色,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精细化的定位,导致其无法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卷入价格战,亏损不断加剧。对于要投资或经营的瑜伽房、健身馆而言,则需要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积极拥抱新媒体营销,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采用差异化的经营策略,真正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满足顾客的健康需求,赢得市场份额。
从行业角度,赛健尼品牌咨询创始人萧巧琼向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线下瑜伽、健身馆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但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服务质量提升、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可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业模式,提高用户体验和场馆运营效率。同时线上瑜伽、健身馆的发展也需要注意内容质量、用户体验、版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