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地处湘桂走廊的南端,自古为“楚越往来之要冲”“领中原风气之先”,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从去年11月开始,;灵川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入了实地调查阶段,近日,记者跟随普查小组工作人员跋山涉水到灵田镇体验了基层文物普查员的一天。
在灵田镇正义村委陡田村与黄兰坪村交界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水月洞石刻”就隐匿在此,这里有清代摩崖石刻五方,对研究清代地方史具有重要价值。石刻位于山道崖壁上,普查工作人员轻装上阵,带上国家统一下发的“四普”系统数据移动采集设备、镰刀、卷尺等工具,扶着石头和树木,沿着陡峭狭窄的山路找到了石刻。测绘、画图、拍照……对照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信息一一核对,将相关信息采集录入。大家分工明确,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丝毫不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谷毅娜:在本次“四普”工作中,我觉得我们碰到比较困难的事,就是有时候因为不可移动,文物点比较难到达,我们往往需要用双脚双手爬到山上,旁边就是悬崖,也比较危险。
位于灵田镇四联村委迪塘村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迪塘民居”,村中有绣楼、毓水培风楼、李膺品故居等清代至民国建筑,是桂北地区标志性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谷毅娜:像麒麟、蝙蝠、还有喜鹊这些都寓意着吉祥,是非常具有保护价值的。
普查工作队邀请了当地的村干部当向导,对照“三普”的信息逐一开展核查,重点确认文物本体构成和当前保存状况。他们借助科技手段,突破地面调查的局限性,对文物本体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数据采集,获取更加全面、清晰的文物信息,显著提升文物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不可移动文物数据保存、活化利用打好基础,为历史文化研究留下详细、宝贵的材料。
据了解,灵川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从2023年11月开始,到2026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范围是我县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其他共六个类别。普查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等。根据工作要求,我县需在年底前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84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录入工作。
县文广体旅局局长、“四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盘旭:截止本月中旬,我县已开展79处外业调查,完成“三普”复查任务94%的工作量,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1处。接下来,我们将对金山院遗址、大龙坪古墓群、上下窑遗址以及熊村古建筑群进行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