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白发之谜:木川夜雨下的心灵风暴

  白发的困惑

  木川
白发之谜:木川夜雨下的心灵风暴
  古往今来,人的衰老似乎都是从头上开始的。要不,何以有“万事无成两鬓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样的诗句?

  在下不谙医道。但我听说,按照医学原理,头发乌黑是因为头发里含有一种黑色素,黑色素含量越多,头发的颜色就越黑;反之,头发的颜色就越淡。而人到了一定年龄,毛囊中的色素细胞将停止产生黑色素,头发也就开始变白了。所以,年长者总比年少者白头发的多得多。观现今之中国,老年人的比例多了,“白发族”满街皆是。因此,也才有了“白发浪潮席卷中国”之类的说法。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白头发的也不仅仅限于老年和中年。在我身边,就连二三十岁青年中也多有白了头发的!让人难免生出一些遗憾与困惑。

  中国有中医西医,医道一样,技术各别。按照中医的解释,白头发主要是因为肝血不足、气血衰弱,或精神抑郁,情绪紧张所致。当年,吴国大夫伍子胥因被追杀,焦虑愁闷不堪,一夜之间满头黑发变成白发。因此,便才有了“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发”的传说。

  就我个人而言,说来见笑,还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头发就白了许多。大人们都安慰说,这是“少年白”,不要紧的。可我还是觉得,年纪轻轻的就白了头发,难免有伤大雅,更担心找不到媳妇。但那时好像并不时兴染发,且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只好“弯刀将就瓢切菜”,任白发在头顶上慢悠悠地生长,也顾不得别人怎样的评说了。

  不知是一种习惯或是一种倾向,据我观察,国人绝大多数还是以黑发为美的。由是,便渐渐有了染发这个行当。

  还是好多年前,我在农村搞工作队。偶然听说,乡场上一家剃头铺可以染发,这让我很有些新奇和兴奋,便决定去试一试。只见剃头师傅先是调和了一小碗糊状的东西,在头发丛中一阵搞整,当时便感觉头顶上粘粘糊糊的,象砖工在上面抹了一层厚厚的水泥,一点也不舒服。

  从镜子里一看,头发黑是黑了,却梳得巴巴实实的,一丝不乱地紧贴在头顶上,活象《平原游击队》里的汉奸,自己见了也觉得好笑。用手一摸,竟全是黑黢黢、粘乎乎的东西,下来三四天都无法洗干净……这便是我第一次染发的过程,也是生活中永远无法抹掉的记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随着一个又一个季节的交替,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在岁月的风霜中,“不知不觉,鬓角露出了白发”(刘和刚:《父亲》),而且不断扩张,悄悄地爬上了头顶,安营扎寨,来了就不愿再走。至此,我们也才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其实,按医学上说,头发白了也算不了多大个事,不过是昭示你光阴荏苒,青春不再,并不影响吃饭睡觉,对身体更无多大妨碍。而且,我也曾不止一次地留意过,一些名人,如电影前辈白桦、著名播音主持人陈铎等,满头银丝,一脸红润,反倒显示出一派大家风范。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讨厌的,却是这“稀稀朗朗”的白发,不黑不白,不老不嫩。看身份证,是中青年;而看一头白发,却又恍若古稀花甲。尤其在一些公共场合,同一些陌生人交道,一时半会竟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不知该在岁月的那一端落腳”(余秋雨)。所以,不少人仍在各种孜孜不倦苦口婆心的规劝中,义无反顾地地进行着“自我美丽”的工程:染发。用化学物品虚幻的魔力,掩饰着逐渐老去的岁月。

白发之谜:木川夜雨下的心灵风暴  不过,我也看到,在一些新潮女青年中,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她们或将一头黑发全部染成白发,或将头前脑后几绺青丝梳妆成一束束白色的羽毛,在来去匆匆的人流中飘扬出一道别致的风景。唯有这个时候,我才觉得,白发其实也是很美丽的,只是看飘扬在哪个山头?

  当然,经常染发,问题肯定是有的。医学界和科学界的专家学者随时都在提醒,染发剂里面有许多致癌物质,染发过多,易招致癌变……看得、听得多了,难免让一些经常染发的人,心里多少有几分悬吊吊的感觉。可说归说,想归想,做归做,污染的忐忑依然被美丽的欲望一次次地征服了。尤其看到朱时茂们郑重其事的现身说法,各种顾虑、担忧顿时荡然无存。染!(不,现今叫“锔油”了!)因此,染发自然而然也成为了当今一个热门行当。

  由是,不管情愿或不情愿,我们无不看到,在“美丽”与“健康”之间,许多人看重和选择的仍然是前者。尤其在真正的白发家族中,人们总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说服自己,企图以化学的力量挽留逝去的青春,重新塑造心中的美丽。这情景,很有点象抽烟,任你如何宣传,说尼古丁对人的健康有多大危害,可烟民这支队伍依然欣欣向荣,接班人也在不断地茁壮成长。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别致的社会现象。

  到底是该选择“美丽”?还是该选择健康?至今,我同许多人一样,亦依然徬徨着,在十字路口来回地踱歩。我想,哪一天,当我们明白了健康比美丽更重要时,就算得是真正成熟了。幸哉。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