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信仰之光引领崭新征途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这样一本杂志,它是宣传革命、激励中学生的时政月刊,它为90年前的青年探寻社会革进的道路、探讨社会必然进程提供平台。它就是《现代中学生》。它的主编之一是中共南京特支书记顾衡烈士。1934年12月4日凌晨,年仅25岁的顾衡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1929年底,在中央大学物理系就读的顾衡突然放弃学业,前往北平。他要去寻求一条救国的新路。顾衡父亲对儿子抱有很大的期望,他希望顾衡将来能去法国留学,成为一名数学家,扬名国际。

  然而面对时局,青年顾衡很是迷茫。1930年,正是许多人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时候。一个急需回答的问题摆在顾衡面前:救国的道路该怎么走?

  顾衡出生于无锡教育世家,曾就读三师附中、东大附中,这两所学校都是关注国事、关注社会的学校。1927年,顾衡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东南大学数学系,后转入物理系。在这所高校里,他常与同学谈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认识到挽救国家于危亡,是每一个青年的责任。

  顾衡敏锐地察觉到中学时代的青年,不乏赤热的心肠和宏大的志愿,但各种思想观念的矛盾更使他们迷离、彷徨。而现实的诱惑和环境的压迫又极易使他们走向黑暗之路。如何引导他们担起未来中国的重担?

  在清华大学,顾衡找到好友、大地社的葛春霖以及另外几个朋友,创办了给中学生阅读的时政性月刊,宣传革命,激励中学生。本来他们想将杂志起名为“中学生”,但已经被上海某书店使用了,因此他们便取名为《现代中学生》。他们规定,这本杂志内容至少要包括:正确的革命理论,主要的社会问题,极需要的科学知识,新生活的实际指导。

  为办这本杂志,顾衡他们自筹经费,从极少的收入里挤出一部分钱来,作印刷费用。当时葛春霖工资80元,顾衡只有二三十元。除了必要的生活费外,他们将其余部分全部拿来办刊。他们用小煤油炉自己烧饭吃,星期天打打牙祭,买点咸鱼烧汤。为解决稿件问题,顾衡每期都写文章,他还联系其他同仁共同为这本杂志写稿。

  这本杂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具有相当高的水准。每一期文章都注意切合时弊,分析时局,宣传革命道理,在当时的大中学生中具有深远影响。由于它流露出明显的革命倾向,不久就被国民党政府查封了。为了抗拒国民党的禁令,他们便把发行关系交给了中共清华大学党支部,由张立森接手,改名《现代学生》继续出版。
信仰之光引领崭新征途
  救国的道路该怎么走?顾衡找到了答案。

信仰之光引领崭新征途  出品人 刘斌 王文坚

  总策划 葛俊杰

  监制 冯秋红

  策划 周洁 孔小平

  编导 | 剧本 李思远 臧磊

  统筹 杨恒国 高天翔 许紫筠

  拍摄 陈金刚

  AI动画 赵岑

  剪辑 朱雨柔

  出镜 李思远

  出品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

  扬子晚报

  特别鸣谢 南京林业大学

  参考资料:

  《顾衡传》 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