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巨资引进A级巨作,票房惨淡悲剧收场

  ​大家好,我是马香玉。

  临近颁奖季,一年一部太空片,已经成了好莱坞惯例。

  2013年《地心引力》;

  2014年《星际穿越》;

  2015年《火星救援》;

  2016年《太空旅客》;

  2017年《异星觉醒》;

  2018年《登月第一人》。

  每部都是大导演,大卡司,大投资。

  基本也会被引进内地。

  今年,是它——

  《星际探索》

  Ad Astra

  谁能料到,这样一部好莱坞的A级大片,竟然只收到2000万票房。

  上映5天,排片仅剩5%。

  回天无力。

  有望摘得今年最赔钱的科幻片。

  相信不少影迷和香玉一样,都是冲着布拉德·皮特去的。

  这个被《人物》杂志评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性感的男人」,已经年界56,却依旧魅力无限。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一直处于好莱坞的一线。

  知名大导都抢着跟他合作,留下了《无耻混蛋》《七宗罪》《搏击俱乐部》《本杰明·巴顿奇事》《十二只猴子》…一系列经典。

  可以说,香玉的影迷成长史,就是看皮特的电影开始的。

  《搏击俱乐部》

  除了演戏,现在的皮特还以投资人和制片人的身份,参与电影。

  其创立的制片公司「Plan B」,已经制作出了《月光男孩》《为奴十二年》《大空头》《副总统》《旧金山的最后一个黑人》等冲奥电影。

  并拿下了两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为奴十二年》和《月光男孩》)。

  今天要说的这部《星际探索》,皮特不仅是主演,也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其中。

  拉来了一票有颜有演技的当红演员:

  《指环王》三部曲中美得不可方物的精灵公主丽芙·泰勒;

  曾提名奥斯卡影后的鲁丝·内伽;

  戛纳影帝汤米·李·琼斯;

  还有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唐纳德·萨瑟兰。

  完全是众星捧月的架势!
巨资引进A级巨作,票房惨淡悲剧收场
  可见他对这部作品的信心。

  的确,最开始流出的口碑不俗。

  烂番茄新鲜度84%。

  metascore也高达80分。

  并入围了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然而,观众不买账。

  原因是,商业片的包装下,有着一颗文艺片的心。

  故事发生在未来。

  地球上接连出现「电涌辐射」的神秘怪象。

  全球雷暴天气不断,人类的生存状况堪忧。

  科学家发现,由于某种反物质失控泄露,威胁着整个太阳系。

  在生死攸关之际,航天工程师罗伊(布拉德·皮特 饰)被派往外太空,拯救人类。

  无论是地面训练,还是太空实操,他过去的履历都很优秀。

  不过之所以选择他,还有另一个原因:

  他的父亲(汤米·李·琼斯 饰),是当年「利马计划」的指挥官。

  利马计划,旨在宇宙中寻外星文明。

  可是,太空船在发射16年后,与地球切断联系。

  巧合的是,此次发出电涌的位置,恰好是罗伊父亲的飞船所在的海王星。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罗伊父亲已经去世了。

  现在有理由怀疑,罗伊的父亲并没有死。

  只是出于某种理由,拒绝与地球联系。

  为了寻找父亲,罗伊横跨地球、月球、火星、海王星,穿越了整个太阳系。

  罗伊能否找到父亲?

  是什么令父亲切断和地球的联系?

  这次地球危机能否化解?

  无数谜团,牵引着观众的心弦。

  这样一个悬念满满的故事,本可以拍得扣人心弦。

  但导演《星际探索》却非常克制,尽可能地去奇观化。

  大多数科幻片,都倾向于对未来世界进行奇观化的处理。

  《星际特工:千星之城》中,吕克·贝松营造了多个外星种族共存的瑰丽世界。

  《火星救援》里,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演绎了在外太空中吃土豆的365种方法。

  这样天马行空的操作,是我们习惯地认为的太空。

  但是,导演詹姆斯·格雷反其道而行之,做足了「减法」。

  他把乘坐飞船到月球的过程,设计得像我们现在坐飞机一样;

  行程不是从头爽到尾的升级打怪,很多时候都是苦闷和无聊的;

  主角不是打了鸡血般充满正能量,而是常常游走在情绪低迷的意识流中。

  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两个字,真实。

  詹姆斯·格雷说,他是看到阿姆斯特朗的登月新闻触发的电影灵感。

  当时,记者问阿姆斯特朗,「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他的回答不是自己多么兴奋、宇宙多么壮丽。

  而是直接说,「推进器还剩下六升液氮」。

  可以看出,宇航员并不是想象中漫威超级英雄那样,而是有专业精神、死磕细节的凡人。

  太空旅行也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炫酷多彩,而是日复一日的繁琐工作和超负荷的压力。

  这才是太空冒险最有可能存在的样子。

  当然,作为耗资8750万美元的太空片,《星际探索》还是有着令人震撼的视觉享受。

  摄影师霍伊特·范·霍特玛,曾经为诺兰的《星际穿越》和《敦刻尔克》掌镜。

  前者有足以载入史册的虫洞视觉效果,后者有让人过目不忘的5分钟长镜头处理。

  在《星际探索》中,你可以看到他更加大胆地运用色彩。

  废土黄、苍白色、猩红色…乍一看就像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巨资引进A级巨作,票房惨淡悲剧收场  从简洁大气的画面中,透出了阴郁、冷峻、疏离的视觉效果。

  和罗伊彷徨不安、孤寂冷僻的内心世界是非常相衬的。

  除了风格化的精致构图之外,还有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大场面。

  比如,罗伊在空间站修理机翼的时候,意外遭遇雷暴天气袭击。

  三百六十度天旋地转的高空坠落画面,让香玉顿时产生了双脚踩空的失重感。

  比如,罗伊在太空旅行中,发现一艘飞船正在发出求救信号。

  登上船后,看到一只发了狂的实验室大猩猩在撕咬屠杀人类。

  那种突如其来的血腥画面,让人感到深入骨髓的不安和恐惧。

  再比如,月球上是没有国界的,矿物质丰富区成了各国争抢的战乱区。

  不少「海盗」受到重金悬赏,在这里埋伏杀人。

  被盯上的罗伊,与敌人上演了一段触目惊心的太空版《疯狂的麦克斯》。

  可《星际探索》并没有像《疯狂的麦克斯》那样一以贯之地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尤其是结尾,彻底地反高潮。

  大多数科幻大片结束前,必定有一场史诗级别的殊死决斗。

  像《复联4》,直接来了一个终极大战。

  但是,《星际探索》的剧情发展颠覆了以往科幻片的设定。

  不是正邪两立的阵营之间的对抗,而是一个人内心与内心的较量。

  罗伊在宇宙深处的航行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当宇宙的静谧盖过了地球上的喧嚣,我们内心的声音会成倍地放大。

  这个时刻,你会惊讶地发现。

  在自己无坚不摧的外壳下,有一颗脆弱的心。

  表面上,罗伊是一个出色的宇航员。

  心理素质极好,在高难度操作时能保持气息稳定,心率从来没有上过80/m。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父亲看齐。

  电影中的父亲是个伟大的宇航员,地球上首位到达太阳系的人。

  奉献一切,追求真知。

  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工作上,不让家庭和生活干扰自己的工作节奏。

  才成就了这一生。

  于是,罗伊也对世界保持冷淡疏离的态度,把全部热情留给航天事业。

  实际上,罗伊只是一个失去父爱的孩子。

  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把自己伤痕累累的童年封闭起来。

  企图用其他事物填满自己麻木的内心,企图让自己看起来坚强。

  但其实,他本不需要那么辛苦地伪装。

  这趟寻父之旅,是他的自我发现之旅,也是自我和解之旅。

  影片通过大量的特写、近景、独白来刻画罗伊这个角色。

  刚开始,他像一台冷冰冰的机器,是麻木的、冷漠的、拒人千里之外的。

  慢慢地,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讯号。

  奋力挣扎的、痛苦不堪的、以及宽恕自己和父亲的泪水。

  这不是那种大开大合、充满情绪起伏的表演,而是一种由内而外、含蓄而有力的情感释放。

  颠覆了皮特以往硬汉帅气的银幕形象,挖掘出了内心敏感脆弱的另一面。

  不少外媒做出评价,这是皮特职业生涯最好的表演之一。

  「这是一种深刻的内在表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的眼睛看到并了解他的所有感受」。

  皮特说,「这是对传统科幻类型片的一次颠覆。它是对自我的探索,关于我们为何存在,我们为何而生,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星际探索》的英文片名「Ad Astra」,在拉丁语中的意义是「向星辰出发」。

  源自著名的拉丁谚语「per aspera ad astra」(循此苦旅,以达天际)。

  人类一直苦苦寻找地外文明。

  但是那个文明可能根本不存在。

  高晓松采访过刘慈欣,问他,人类为什么至今都没发现外星人,是他们太落后,还是我们太先进。

  刘慈欣给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答案:

  文明的寿命是很有限的,可能不存在能延续上亿年的文明,大家都只占很小的时间段,我发出的信号还没传到你的文明那里,我们就已经灭绝了。

  也许从历史长河里看,存在无数个文明。

  但在沧海一粟的此刻,宇宙也许真的只有人类。

  绝望的是,人类自以为是的开拓精神,正在反噬着人类正常的生活。

  导演格雷把这部电影当作一个寓言故事。

  它不仅是发生在太空中的遥远故事,也时刻发生在当下我们每个人的日常里。

  多少人为了遥不可及的星辰,忽视了近在身旁的爱和关怀?

  这是癫狂的,是本末倒置的,亦是我们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