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古上谷郡之谜:党宁揭秘历史往事

  关于上谷郡治所在,曾有谬误流传很久。

  早年,宣化鼓楼街的牌坊上题写着“古上谷郡”四个大字。因上谷郡的辖境大致相当于清朝的宣化府辖区,故清代文人称宣化府为古上谷郡。而《汉书·地理志》载上谷郡治在沮阳县。明《宣府镇志》误将新保安认做沮阳故城,清康熙《怀来县志》也延续了这一论断。 而实际上,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三》清夷(妫)水记事中载:“清夷水东南流迳沮阳城,秦始皇上谷郡治所也”;“沮阳城东八十里有牧牛山”,“沮阳城东北六十里有大翮、小翮山”,“涿鹿(矾山)东北至上谷城六十里”,“居庸关东沮阳城东北六十里”。
古上谷郡之谜:党宁揭秘历史往事
  《水经注》的记述从多方位点明了沮阳城的地理位置。而根据考古调查表明,在今怀来县大古城村北约1000米处残存的一座古城遗址,是这一带同时期诸城中规模较大的一座,这里便是古称沮阳(又称造阳)的古上谷郡的郡治所在地。

  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因建在山谷之上而得名。当时,燕昭王派曾在东胡做人质归来的大将秦开击败东胡,使东胡北退千余里,将燕国的北部疆土拓展至辽东。其后,沿北部边界修筑长城,置上谷、渔阳(治今北京密云一带)、辽东(治今辽阳市)、辽西(治今辽宁义县西)、右北平(治今河北平泉县)五郡,上谷郡为燕国北长城的起点。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拥军都俯视中原,东扼居庸锁钥之险,西有小五台山与代郡毗邻,汇桑干、洋河、永定、妫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所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张家口市怀来县、宣化县、涿鹿县、赤城县、沽源县以及北京延庆县等地。

古上谷郡之谜:党宁揭秘历史往事  秦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上谷郡亦名列其中。郡设郡守,也称郡将,本为武官,后渐为地方行政长官。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改称太守,太守之下设郡丞和郡尉,分管民事和军事。汉代飞将军李广、大将军霍去病都曾任上谷郡太守。秦汉时期,上谷郡下辖十六个县(汉弃斗辟县后为十五个)。三国曹魏时郡治曾移至居庸,大古城仍为沮阳县治所。西晋时上谷郡治又迁回沮阳。五胡十六国中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诸朝,上谷郡辖地范围虽几经变化,但郡治城却一直沿用。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上谷郡为平原郡,仍与沮阳县同治。北魏以后上谷郡与沮阳县从记载中消失。据史料记载:北魏末年,北方六镇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边民起义,特别是孝明帝正光六年(525年),柔玄镇人杜洛周发动的上谷郡农民起义,以“真王”为年号,攻克燕州(今涿鹿),并一路南下,先后占领涿州、定州。上谷郡城很有可能毁于这次农民起义的战火,以致废弃。由此推算,上谷郡城自战国燕昭王时始设,一直到北魏后废弃,共经七个大的历史时期,10个封建王朝,历808年。

  另据考古证实,发现属于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占陶器总量的绝大多数,属于秦汉时期的次之,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较少,辽代以后的则极为少见。由此可推断,该城址最为繁荣的时期在战国中晚期至秦汉时期,至南北朝时期则较为萧条冷落,而到隋唐时已沦为一般村落,辽代以后则逐渐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