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因为忍者、大名、战国时代、鱼卷、鸣门大桥等极具日本文化特色的元素,让人总觉得这个地图也和日本沾亲带故。
但实际上它和日本地图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但没关系,你把它旋转一百八十度,还能有新发现。
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
再给大家看看西欧地区的地图。
有没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找到了这个原型,很多事情就能迎(胡)刃(说)而(八)解(道)了气候问题
众所周知,西欧地区地处西风带,盛行西风将海洋湿润的水汽吹向陆地,辅之以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地带的增热增湿作用,造成了这个地区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气候。
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定火影世界的大气环流是翻转180°的所谓“盛行东风”,依然是从海洋吹向陆地。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火之国以及周边的川之国、雨之国、草之国、泷之国的地貌呈现出一片水泽丰润的沃土景象。
作为例证,位于大陆东边的火之国、田之国(音忍村)边界的地貌多草地、森林等绿色植被,呈现出温带海洋气候的特征
那么为什么距离不远的风之国和土之国就气候异常干旱呢?
土之国干旱是因为艺术作品来源于现实还得高于现实,岸本老师在设计气候的时候,除了考虑纬度地带性的因素,还融合了垂直地带性的因素进去,显示出他扎实的高中地理功底(狗头)。
根据设定我们知道,土之国是一个高山之上的国家。
这种高海拔的地形导致“盛行东风”被山体阻挡、气流抬升冷凝,在山的迎风坡形成降水,因此,土之国的近邻泷之国(而泷之国的瀑布地形也印证了从土之国到平原之间的巨大落差)、草之国降水量大。同时,处于背风坡的土之国自然就降水不多,形成了相对干旱的气候。参考美国落基山脉东西两侧。
风之国的干旱成因则比较复(难)杂(圆)。
可以从风之国身处陆地腹地的角度出发,解释成来自海洋的湿热水汽吹到风之国时已经是强弩之末,无法带来有效的降雨(参考我国西部地区)。
但考虑到火影世界的地图并没有幅员辽阔到那个地步,这个解释很难行得通。
另一个可能的角度就是风之国的位置基于种种原因出现了高压区。高压区气流下沉,下沉过程中气流温度升高、湿度降低,从而风之国形成了少云少雨多大风的干旱天气。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高压区是一个目前难以解释的问题。欢迎地理大神补(瞎)充(掰)。
最后说一个小点,雷之国背后的霜之国。
这个霜之国资料甚少,但是透过名字可以知道此处气候较为寒冷。那么为什么靠海如此近的霜之国却气候寒冷呢?原因出在雷之国身上。
根据设定,雷之国是云端之上的高原国家,号称“有高耸入云的山峰,回旋着震耳欲聋的雷声”,显然比同样深山老林的土之国海拔还要高。
所以从海面吹来的潮湿水汽被高耸的雷之国截流,而被雷之国隔开的霜之国只能形成寒冷干旱的高原荒漠气候。
从第四次忍界大战也能看出,身为战场的霜之国地表其实非常干旱
正如印度洋吹来的潮湿水汽被青藏高原阻挡,从而在喜马拉雅山北部形成高原荒漠气候一样。人种问题
既然舞台原型是欧洲,那主角漩涡鸣人金发碧眼一脸日耳曼人的样子就不难理解了。
但我主要想说的是另外一个族群·涡之国的漩涡一族。这一族的典型特征是全员红色头发。
不由得让人想起同样以红色头发著称的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是不列颠群岛的原住民,但后来以盎格鲁-萨克逊人为代表的日耳曼入侵者消灭或同化了大部分不列颠群岛上的凯尔特人。
西元六世纪,从不列颠逃到布列塔尼地区的凯尔特人占据此地,建立了自己的公国。后来,布列塔尼地区被并入法国。
图上深绿的部分是目前仍广泛使用凯尔特语的地区,欧洲大陆西北角那个半岛就是布列塔尼
掌握了这些历史,再回望火影地图,细思极恐的地方来了:
原本的涡之国位于水之国(在地理位置上对标不列颠群岛)与火之国(在地理位置上对标法国)之间,这是在暗示流亡到布列塔尼(地理位置同样处于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凯尔特人吗?
漩涡一族最终嫁到木叶是在暗示布列塔尼的凯尔特人最终被并入法国的命运吗?
再看看五代水影照美冥,这个一头红发的水影是在暗示被水之国(盎格鲁-萨克逊)同化了的漩涡一族(凯尔特人)吗?
原来火影忍者的背后还有这样的里设定啊(棒读)。地缘问题
还是回到这张地图。
风之国(地理位置对标德国)与火之国(地理位置对标法国)的夹角处有一个川之国(谷隐村),不管是川还是谷,都有低地的意思。
恰好,现实中德法夹角处的地方就是低地国家(荷比卢)所在的位置。
以及佩佛坐镇的雨之国,位处风、火、土三大国的夹缝中,饱受战争的痛苦。
而现实中这个位置对应的是位处德、法、意三国中间、具有永久中立国地位免于战争摧残的瑞士。颇具讽刺意味。
最后郑重声明:本文纯属扯淡,岸本齐史(及本人)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