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朋友抢到了冰墩墩?这段时间全民疯抢,“一墩难求”,时间君看着大家人手一只,自己只能独自emo。
当然和时间君一样无法拥有的网友们用各种方式制造属于自己的冰墩墩。
谁能想到,这个在问世时还“查无此墩”的吉祥物如今火爆全球。运动员纷纷与“冰墩墩”合影,外国记者戴着六个“冰墩墩”徽章进行报道,冬奥特许商品官方网店卖到断货。
冰墩墩并非第一个网红吉祥物,“川沙妲己”玲娜贝儿、“阴阳女王”美乐蒂的热度还未褪去;“二胡卵子”砳砳、“猴赛雷”康康这些“过气网红”大家都还记得吗?
今天时间君就和大家一起回顾那些网红吉祥物的走红之路。
冰墩墩为何能火?
圆圆的造型,现代感的装扮,还有人见人爱的熊猫原型,冰墩墩的设计已经具备了成为“顶流”的基础。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曹雪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一个优秀的吉祥物应该具备三个特点:文化性、艺术性和商业性。“文化性,就是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故事。艺术性,就是用艺术手段传播好文化,讲好故事。而商业性,就是用市场来检验,大卖才是硬道理。”
在豆瓣时间专栏《超级IP的诞生——泛娱乐化时代爆款逻辑》中,主讲人、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员肖力老师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一个IP作品得以成功的基石,在于它完美调和了“艺术性”和“商业性质”。
或许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冰墩墩的原型来自北方名小吃冰糖葫芦。设计师曹雪及其团队的想法是,“冰糖葫芦是北方小吃,有很接地气的文化属性,关键是它身上的那层冰壳糖衣,跟冰雪运动关联上了,这就是‘冰壳’的灵感来源。”这是冰墩墩的民族性。
“但冰糖葫芦毕竟只是我国地方特色,它承载不了一个国家的形象,而且国外民众对此并不熟悉,最终大家还是选择了国宝熊猫。”这是冰墩墩的世界性。
曹雪说,“吉祥物设计其实是一种角色设计。”如何能让最大范围内的人群读懂并且接受这个角色,是吉祥物设计的核心。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受众基础,借助冬奥开幕的影响力,冰墩墩的走红也是意料之中。
可是,以前也有火的吉祥物,怎么冰墩墩就能做到“顶流”?这或许也与互联网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
肖力老师告诉我们,当“文化产品”被“网络化”后,它就不再是一个“可被定义的事物”,每个人都能成为这个概念的创作者、传播者和接收者。
当“文化产品”被用使用“互联网思维”去进行理解和建构之后,它的多维度开发才得以实现,才有了IP的诞生,这里的多维度,不仅仅是指媒介形态上,更是指对于传播学中对于创作者、接收者定义的颠覆。
所以我们看到,冰墩墩可以动起来了,拥有了自己的角色视频;冰墩墩跟着运动员们到处打卡冬奥景点;因为生动可爱的形象,冰墩墩还拥有了自己的表情包,成为网友们口中的“宇宙顶流”,“拒绝旁边那个红衣绿豆眼拉踩!”(bushi
汇集天时地利人和,冰墩墩就是2022年吉祥物界的“紫微星”吧!Respect!
但江湖依然存在着他们的传说
冰墩墩的走红并非一蹴而就,回顾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到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再到近年火得一塌糊涂的盲盒潮流,加上掀起网络腥风血雨的玲娜贝儿……一言以蔽之,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吉祥物冰墩墩也不例外。
因此,时间君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冰墩墩的“前辈们”,他们有的已经沦为“过气网红”,有的早已“名留青史”,无论如何,江湖依然留存着关于他们的传说。
过气网红·二胡卵子·砳砳
七年过去了,还有多少朋友不知道,冰墩墩之前的吉祥物“顶流”、“二胡卵子”砳砳(读作le,音同“乐”)的原型是南京雨花石。
当2014年南京青奥会官方公布吉祥物时,大家纷纷吐槽这吉祥物长得太丑、太魔性。据介绍,砳砳设计理念以雨花石为创意源泉。雨花石形态奇丽,浑然天成,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传递的是一种“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精神。然而实际成品和理念之间“相去甚远”。
谁能想到,因为人偶存在盲区,所以砳砳总是会摔倒,结果这个魔性的吉祥物“一摔成名”。网友们“由黑转粉”,大大的突出的双眼,微微上翘的嘴角,还有奇特的配色,都成为了砳砳的亮点。一时之间,砳砳的表情包传遍网络,大家都戏称它为“二胡卵子”,这是南京话中的俚语 ,意为“调皮捣蛋”、有点“甩”的意思。
如今回想起来,那个时候互联网营销才刚刚起步,新媒体也不似如今这么发达,砳砳的走红全靠网民们的自发传播,还有哪位冲浪老手没有用过二胡卵子的表情包。如今互联网依然存在着关于它的传说,甚至有网友指出,冰墩墩外壳那一圈色彩,是对二胡卵子的传承(bushi。
谁说砳砳过气了,每当有别的吉祥物走红,网友们都会想起这个曾经的“顶流”。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砳砳也和冰墩墩一样,是一个成功的吉祥物。
曾有媒体总结过那些世界各国崩坏的吉祥物,一圈看下来才发觉,二胡卵子是那么可爱。(感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运动队吉祥物,2012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
公务员“顶流”·日式幽默·熊本熊
如果要聊吉祥物文化,那就不得不提“一切皆可吉祥物”的日本。而提到日本吉祥物,大部分人最先想到的或许都是熊本熊(KUMAMON)。
创造熊本熊的想法发端于2011年经过熊本车站的九州新干线全面通车,熊本县政府希望能借此机会加强宣传,提升熊本县在日本的知名度。
于是熊本县政府找了熊本县出身的知名编剧小山薰堂构思宣传熊本,经过一番调研考察之后,小山决定通过设计熊本县的在地吉祥物来推销熊本县当地土产和特色。
在与同为熊本县人的设计师水野学的合作下,小山最终决定使用可以让人联想到“熊本”的“熊”作为角色造型,再配合熊本县的象征地标——熊本城的主要视觉色彩黑色,设计出了一身黑的黑熊,仅在脸颊上有两个圆圆的腮红。
熊本城(via pixabay)
虽然外型是熊,官方对其的设定并不是“熊”,而是“男孩”。2010年3月,熊本县政府发表熊本熊,开始将熊本熊用在宣传活动上。熊本熊的官方职衔为营业部长兼幸福部长。
所以,请不要质疑熊本熊的官方身份,人家是正经公务员!(虽然在2015年3月至6月期间由于减肥失败一度被降职至代理营业部长。)
图源纪录片《行家本色:地方公务员熊本熊》
除了极具特色的角色设计,熊本熊的走红也离不开密集的宣传。在设计落成之后,熊本熊在日本各地甚至远赴海外出席熊本县的各项宣传活动,亦曾经在日本天皇及皇后面前表演“熊本熊体操”。
图源纪录片《与熊本熊的熊本相遇之旅》
同时,在商业化运作上,熊本县政府也十分机智地给予日本国内商家们免费使用熊本熊肖像的权利,这极大地提升了熊本熊的知名度。从此,“部长”火得一发不可收拾。
图源纪录片《行家本色:地方公务员熊本熊》
据日本银行估计,包括各式各样的熊本熊商品和额外的旅游收益,熊本熊自2011年推出的首两年为熊本县带来了1232亿日元的收入。另一方面,2013年时PHP研究所的研究员亦指出,地方政府税收的增加已经超越了宣传及广告费用的支出。
而光是熊本县政府核准的熊本熊授权商品,在2015年的全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了1,000亿日圆;2017年的周边产品销售额更达到1408.742亿日元,其中食品类就超过八成,达1195.1207亿日元。不用怀疑,作为全球“顶流”,部长的“带货”能力就是这么强。
图为2015-2018年熊本熊官方授权商品销售额(数据来源:维基百科)
熊本熊不仅创新了吉祥物推广的商业运作模式,因为参加活动众多,网友们总是能从部长呆萌又贱贱的行为中挖出许多段子和“名场面”。最有名的一次,是2014年红白歌会的表演,熊本熊与另一位网红、日本千叶县吉祥物船梨精在后台“大打出手”,“熊本熊和船梨精在红白歌会后台打了起来。”一跃成为爆款热搜话题。要说营销,还是部长比较会。再次respect!
为何日本盛产网红吉祥物?
首先,日本发达的动漫文化为吉祥物的受欢迎提供了文化土壤。
不管是企业、政府部门、机场、电视台,甚至图书馆,都会使用吉祥物来进行宣传。软萌、蠢萌、贱萌,形容吉祥物总离不开“萌”的意象。它们一举一动的“拟人化”,恰恰是日本国民文化心理的反映。
其次,日本吉祥物文化盛行背后是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运作模式。
肖力老师指出,因为日本国内文化产品创作者在产品策划过程中相对而言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因此日本式IP并不像美国式IP以公司为主,而是专注“作品”本身。
以日本动漫IP为例,爱好日本动漫的朋友平时讨论的大多是“龙珠”、“海贼王”和“进击的巨人”这些作品和角色,粉丝们追捧的是这些作品以及漫画家,而不是追捧创造和传播这些角色的 “集英社”和“讲谈社”等商业组织。
给足了创作者足够的创作自由度,因而设计出的角色也都风格各异又别出心裁,就像以熊本熊为代表的日本各地区在地吉祥物,它们不是流水线生产的标准化产品,反倒灵气十足,让人欲罢不能。
最后,正如冰墩墩的走红,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也进一步扩大了日本吉祥物们的影响力。
利用网络媒体的交互性,熊本熊团队充分利用各种社交账号,与粉丝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断用“今天又闯祸了怎么办”“今天又学会了一支舞”等方式进行互动,利用群体间自由互动以及和群体互动的方式让群体的身份得到不断的强化,以此扩大和巩固自己的人气。
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熊本熊们”得以在吉祥物界“立于不败之地”。如今,吉祥物界的“顶流”称号又传到了冰墩墩手中,时间君目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官方能听到群众们的呼声,加快量产,早日实现“一人一墩”。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网《“冰墩墩”缘何能成爆款?为什么人人都爱“冰墩墩”?》
朱蕾、董金权《“熊本熊”走红原因及其对中国城市品牌发展的借鉴》
–今日互动–
大家最喜欢的或者印象最深刻的吉祥物是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