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考研是应届毕业生毕业选择的标配,竞争之激烈,只有道中人,方知其中味。可风水轮流转,而今,考研人数连续两年下降,是卷学历不香啦?还是就业更容易?
统计数据表明,自2014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呈现连年上涨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考研大军的日益壮大,然而,这种情形,在2024年却迎来了拐点,预计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同比增长45万,但是,考研人数却减少50万。
那么,庞大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群体都去哪儿啦?
与考研人数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报考公务员人数持续上涨。
仅以国考公务员为例,报考人数从2020年196.5万人,上涨到2025年319.6万人,录取比例从2020年45.99:1,下降到2025年65:1。其难度之大,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明知希望渺茫,却仍趋之若鹜。昨日,国考公务员刚刚考过,又有多少莘莘学子满心满眼地心抱一线希望。
报考事业编制、大型国企也是热门的选择。
尽管考研人数下降,但考研能够上岸的难度却不降反升。随着各大高校对研究生推免名额的扩大,无形之中,压缩了考研的空间;对考研泡沫的挤压,使得考研成为一条艰辛之路。
从就业来看,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似乎读研也不是就业的免死金牌。当读研的投入产出比没有更大的优势时,有更多的学子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就业市场,与其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去获取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不如现在直接工作来得实惠。只要能找到一份差不多的工作,还是先就业为上策。
也有一小部分应届毕业生另觅它径——出国留学读研,申请国外高校奖学金或走中外合作培养硕士项目,这也算是一条出路。
考研人数下降所传递出的信息说明一点,应届毕业生对自己的前途规划和选择,变得更为理性和务实。
实事求是地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攻读硕士学位,进而攻读博士学位,进入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进行学术研究。在目前情形下,大部分考研的学子是为了在就业市场占得先机,而去搏一把读研。当读研不再带来就业优势,考研热度必然下降。在充满变革激荡的创新时代,固有的秩序不断被打破,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到来,人们对工作和社会认可的追求,不再可能一成不变。
未来的路在何方?
当今社会,已经没有一个行业或一个工作岗位能够保证人们的工作是一生无忧的,适应社会需求变化是唯一出路。
如果查询一下教育部每年的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就能够发现,不断有一批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被撤销,同时,又有新增专业涌现。可以说,国家发展系列政策和教育部新增专业目录,就是市场就业的风向标。
有没有注意到,往往存在一种现象,当年在千军万马中杀了个七进七出,好不容易高考上岸,辛辛苦苦学习4年之后,突然发现,就业市场不那么友好,甚至,整个行业陷入低谷。生气没用,郁闷也解决不了问题。
现实情况倒逼我们反思。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学习和掌握某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大学4年的宽口径基础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强大心理和应变能力,善于抓住市场变化的新风口,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