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秦齐称帝旋即取消,背后真相揭秘!

  到了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国君都自称为王,到了战国中期,秦昭襄王、齐闵王曾经一度号称“西帝”、“东帝”,俨然凌驾于各国之上。然而,没过多久,齐国、秦国就先后取消了帝号。那么问题来了,齐国、秦国是当时的大国,他们有实力称帝,但是为何却取消帝号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

秦齐称帝旋即取消,背后真相揭秘!  一、秦、齐称帝

  公元前344年,魏国的国君魏惠王来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并且尊奉齐威王为王。与此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位,史称“徐州相王”。此后,其他国家的国君也陆续称王,然而他们之间的国力相差很大。到了公元前288年十月,秦昭襄王在宜阳自立为“西帝”,然后派国相魏冉前往齐国,尊称齐闵王为“东帝”。

  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经过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的经营,已经非常强大了。而齐国在经历“田氏代齐”后,也逐渐强大起来,特别是齐威王在位时期,“齐国大治”,“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可以说齐国、秦国是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完全具有称帝的实力。然而秦国自立为帝,然后尊奉齐国,这件事背后隐藏着一个阴谋!

  二、连横灭赵

  在秦昭襄王、齐闵王称帝的同时,秦国还有一个计划,那就是联合出兵,灭掉赵国!战国中期,赵国的整体实力虽然无法与齐国、秦国相比,但它的军事实力非常强大。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后,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很强,而且名将辈出。当时,秦国采用的是“连横”的策略,瓦解六国之间的联合,然后逐个击破。

  齐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且与秦国并不接壤,双方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所以秦国自然要拉拢齐国,然后对付其他国家,因为没有齐国的帮助,其他几国根本无法与秦国抗衡。所以,秦昭襄王在称帝的同时,派遣使者与包括齐国在内的其他四国举行会盟,并且约定了出兵伐赵的具体日期。

  三、取消帝号

  就在赵国岌岌可危之时,主张“合纵”的苏代来到了齐国。齐闵王向苏代询问秦国送来帝号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苏代认为两帝并立,但天下尊奉的却是秦国,如果放弃帝号,天下就会敬重齐国憎恶秦国。同时,苏代还认为与秦国攻打赵国,不如攻打宋国有利,这样就可以对楚国、魏国构成压力,让他们臣服于齐国。

秦齐称帝旋即取消,背后真相揭秘!  在苏代的“忽悠”下,齐闵王放弃了“东帝”的称号。与此同时,齐闵王转变策略,与赵王在东阿会面,约定“攻秦去帝”,这样一来,六国之间眼看就要形成“合纵”之势。消息传到秦国,秦昭襄王放弃了“西帝”的名号,并且把部分侵占的土地还给了赵国、魏国。由此可见,秦、齐称帝以及取消帝号,这背后是连横、合纵的较量。

  参考资料:1.《史记》;2.《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