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疤面煞星》:小人物逆袭背后的黑暗面!

  《教父》系列,Michael Corleone因为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不得不牺牲自己原本的未来规划,走上了黑帮之路。

  久而久之,他失去了自我。

  在阿尔·帕西诺的演艺生涯当中,Michael Corleone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角色。

  但只有一个Michael,并不能代表阿尔·帕西诺的全部。

  因为那些处在疯癫边缘的麻烦角色,才是阿尔·帕西诺真正的拿手绝活。

  《至尊神探》里动不动就咆哮的悍匪Caprice;

  《爱尔兰人》中张扬偏执的工会老大Jimmy Hoffa;

  还有《疤面煞星》中的Tony Montana,一个和Michael Corleone完全相反的黑帮人物。

  自始至终,Tony Montana都坚守着自我,释放着自我。

  他是一个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与类似《阿甘正传》,《洛奇》这些关于小人物崛起的正能量故事不同,讲述Tony Montana从街头小混混到黑帮老大的《疤面煞星》是悲剧性的。

  《教父》、《美国往事》等黑帮史诗之外,《碟中谍》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制造了一部个人化的黑帮电影。

  电影改编自1932年上映,以阿尔·卡彭生平为蓝本的《疤面人》。

  阿尔·卡彭是20世纪20到3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黑帮老大,他有着“芝加哥地下市长”之称,相传有一半以上的芝加哥警察为他工作。因为学生时代时被人用刀划伤,脸部留下疤痕成为了他日后的传奇标志。

  Tony Montana的角色原型就是阿尔·卡彭。

  不过布莱恩·德·帕尔玛不打算像原版电影那样做一部阿尔·卡彭的“伪传记电影”,他拿着奥利佛·斯通的剧本,叙述了全新的人物和故事。

  首先,故事的时代背景从30年代变成了80年代。

  自从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反独裁革命成功,古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邻居”美国就开始麻烦不断。

  20世纪60年代,猪湾事件和古巴导弹危机险些酿成战争。

  1980年,卡斯特罗想继续给美国制造麻烦。

  他开放马里埃尔港口,表面上是让一些古巴难民到美国和亲人团聚,实际上是为了把一批罪犯送到美国。

  Tony Montana便是难民潮中的沧海一粟。

  二代教父Michael Corleone深沉内敛,而草根流氓Tony Montana暴戾张狂,和那个在地下世界掌控大局的阿尔·卡彭完全是两回事。

  小时候在贫困和混乱中长大的阿尔·帕西诺有过和Tony类似的经历,他曾经也是出生在社会底层的街头小混混。

  《市政大厅》编剧的肯·利佩尔透露,阿尔·帕西诺是他们小男孩帮派的大哥,性格张扬,常常为了维护自己人而跟别的小帮派打架。

  所以Tony一个是比Michael更加适合阿尔·帕西诺的角色。

  虽然出身卑微,但Tony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做“大茶饭”。
《疤面煞星》:小人物逆袭背后的黑暗面!
  第一场审讯室戏,阿尔·帕西诺就表现出了Tony的“煞星”气质,他毫不怯场,一个人面对几个警察都丝毫不落下风,甚至一度反客为主。

  无论是面对谁,Tony都不会低声下气。

  在和美国黑帮人物打交道的时候,他直接就一顿怒怼。

  对方称他叫洗碗工,他就十分不爽,可见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

  哪怕即将被人杀死的时候,他也绝不求饶,宁死不屈。

  他觉得凭借满腔热血,就能在黑暗世界里杀出一条血路,所以只要天不怕地不怕,他就能够所向披靡,为所欲为。

  就连帮派老大Frank他也没有放在眼里。

  谁都知道勾引大哥嫂子是黑帮禁忌,而Tony一眼就看中了Frank的女人Elvira,并且毫不忌讳地展开了追求。

  扮演Elvira的是柏林影后米歇尔·菲佛,也就是在《蚁人2》中出场的那位“初代黄蜂女”。

  年轻时候的她惊鸿艳影,她把一个花瓶角色演得不可忽略。

  唯独跨国大毒枭Sosa能够勉强镇得住心高气傲的Tony。

  在与Sosa的谈判后紧接与Frank商议,两场戏可以作为对比。

  见识过Sosa的厉害之后,Tony已经明显不服Frank,觉得Frank做事情过于保守,根本不配当自己的老大。

  从对抗Frank开始,阿尔·帕西诺的情绪彻底打开。

  他可以说一些在现实中一直想说但永远不会说的话,做一些想做但永远不想做的事,表演“解放”了他。

  自我中心主义主张完全自由,随心所欲,没有伦理约束,一切决定根据“我”的意愿。

  Tony只受他自己的思想支配,他的道德也只是受到自身的思想约束。可以说,除了他自己之外,一切都是虚假的,对他没有作用的。

  只是,客观世界的规则是无法忽略的。

  Tony的自我和俗世形成了一种对抗的关系。

  第二次和Sosa见面之后的餐厅戏,Tony怒怼路人。他认为这些有点身份地位的“好人”都是虚伪的,只有他这个“坏人”活得最真实。

  这论调有点像是《好家伙》中Henry Hill的论调,那些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只是因为没胆子,才会无奈做“好人”。

  世界好像只允许你去做好人。

  敢于直面真我的Tony只想要做自己,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

  他罔顾世界的规则,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令他开始对抗整个世界,也令到他迈向了孤独的深渊。

  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基本是有勇无谋的Tony注定很难当很长时间的老大,所有人的意见他都听不进去,结果就是身边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

  即便如此,他还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一个人就能征服世界。

  浴室戏妻子和好兄弟相继离开,镜头从近拉远,暗示着Tony的渺小,和他“谁都不需要”的狂妄台词相互矛盾。

  关于他的家庭戏的安排是成功的。

  原版《疤面人》,Tony和妹妹Gina有着乱伦关系。

  新版《疤面煞星》做出了不一样的开放性解读。

  在第一次回家的时候,Gina兴奋地出来拥抱Tony,很容易会让观众误认为他们是夫妻。
《疤面煞星》:小人物逆袭背后的黑暗面!
  到最后Gina质问Tony是不是喜欢自己,男女之情那种,算是致敬了原作的情节。

  观众可以认为Tony暗地里真的喜欢Gina,所以才有着强烈的占有欲。

  如果结合主题和角色塑造,其实Tony对Gina的感情解读为“家庭责任感”更为贴切。

  Tony有着自己的道德和原则,家庭就是他良知犹存的地方。

  好兄弟Manny是懂他的,他说Gina是Tony生命中唯一纯洁的东西,所以才不允许任何人玷污她。

  过度的保护引起了Gina的反抗,他最终失去了所有的人,掉进了孤独的深渊。

  而自我中心主义与孤独是孪生概念。唯有自我孤立的人才能彻底孤独。

  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在形式上等同于绝对的自由,即不对他人的理性负责。所以,很难有绝对的符合所有人的自由感在现实中出现,除非所有人都成为的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但对道德的尊重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这之间的紧张感。

  这说明Tony的“坏”也是有限度的。

  他对女人和小孩有着强烈的保护欲,这是他“好”的一面。讽刺的是,正因为他自身的这一道德约束,最终毁灭了他。

  即使失去了所有,Tony仍然拥有着极致的自我。

  最后一场枪战戏称得上是影史经典,Tony单枪匹马对抗一支武装部队,寓意着他和世界的“对抗”,明明实力悬殊,他却能充满自信。

  阿尔·帕西诺的癫狂演绎爽感十足,犹如当年夸父逐日,不是自不量力,只是想要征服世界的欲望,无法被有效抑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