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本文摘自《上杭文史资料》第三期(总第六期,1984年12月30日),作者吴梅林,原标题《黄苏之死》
正文
公元一九三八年,福建省保安处副处长黄苏(福建清流人)率部来上杭,诱杀粤补充独立旅旅长钟绍葵。不出三日钟之部下探悉黄苏将从武平回杭城,以复仇之日将至,便预先设伏,要而击之,以报其深仇大恨焉。黄苏之车,向上杭方向前进,经过黄土岭时,仇逢狭路,分外眼红,一声吆喝,猛予袭击,黄及部属同归于尽,无一逃脱者。消息传开,全闽震骇。事隔四十余年,回忆当日全过程,欲其无一遗漏,实非易易。今访问周含玉先生及其他知情人士,穷源究委,得其梗概,爰亟录之,以存史实。
当时福建局势,陷于混乱状态,极不统一。论武力,除本省五部张贞一师、陆战队二旅、郭凤鸣、卢兴邦及陈国辉各一旅)之外,又有围攻红军之外省部队。地方桀黠之徒,乘时窃发,啸聚兵痞流氓,与地主武装民团,各霸一方,胡作非为。凡此种种,或为反动统治者之鹰犬,与人民为敌,对人民任意作血腥屠杀。反动统治者,既欲以之为爪牙,又恐其飞扬跋扈难于控制。中央红军北上抗日以后,留下红八团、红九团,配合地方赤卫队,与敌人作持久斗争。
钟绍葵,武平岩前人,原系国民革命军第一游击司令蓝玉田部下营长。于民国十七年(公元一九二八年)前后,聚集武装,欲有所为。先与岩前进步青年钟平磋商,欲听命于中共组织,未果。红军策四军入闽西,钟平参加军政治部工作,隶宣传科,曾与余共事。于工作之余,曾谈及钟绍葵之事。其后,由于武平巨绅刘香亭之怂恿,始决意反共,将其部队称救乡团。所谓救乡,实际是救豪绅地主之乡,保豪绅地主之生命财产耳。公元一九二九年中秋后,红四军攻克上杭城,移师入粤。钟绍葵乘杭城空虚,屡次袭击人民武装,与人民为敌。时时乘隙进扰,对人民武装及人民群众,实行血腥屠杀。一次,汀江水涨,钟便命将被捕之我方战士及地方工作人员数十余人,押至南门敌台,概以长矛刺死,投入江中,漂流而下,其暴虐凶残,世所罕见。 杭之人,及今言之,犹歔欷[xū xī]不已也。钟由此益得反动派之宠爱,其部队亦由之加大,武器装备由之加强,为省保安处收编为保安第十四团,钟任团长。以刘香亭为客卿(类似咨议,顾问)事无大小,一唯刘言之是听。
公元一九三五年二月,钟部于长汀、上杭两县交界米西角地方,截捕中共领导人瞿秋白同志。瞿化名林祺祥,自称医生。后为叛徒告密,钟部始知瞿本中共主要负责人之一,如获至宝,防范加严。一面上报邀功。旋奉命将秋白同志解送长汀驻军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处。旋奉命处决,遂于长汀县西门外罗汉岭,从容就义。
其后,钟绍葵到南京高教班受训,与福建省保安处副处长黄苏同班(高教班学员军衔均在少校以上。)一日,蒋介石召钟绍葵面询,並嘉奖其截捕瞿秋白有功,並谓曾给奖金五万元,问钟曾否领到。钟闻言,受宠若惊,一时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应对。稍停,始直言未曾领到。蒋不再追问。此时,黄苏在侧,默记之。回省垣,即以此事密禀陈仪。以后,陈仪命黄苏到闽西剿匪,或谓此与奖金事有关,命黄苏剿匪,趁机杀钟以灭口。传闻如此,並无可靠根据,未可遽加断定。今记之如此,存疑而已。其奖金金额五万元,含玉曾闻钟部下连长曾起说过,应是事实。(外间传说,有说奖金三十万元者,有说十万元者,有说三万元者,亦有人云李玉曾得一千元,当时李为钟之部属。曾起亦为钟之部下,其言当可置信。)
陈仪自任福建省主席以来,似欲有所作为,或已定治闽方略。观其先办县政人员训练班,分科分期训练,以为省以下,地方及县骨干,加强军政力量。另一方面,对治安问题,特加注意。素知闽西地属山区,绿林暴客,各占山头。杭武两县,尤为强梁之渊薮。盖自民国七年,粤军入闽以来,南北军队,攻伐频仍,时而浙赣,时而粤滇,易帜频繁,莫知谁主,鲁迅诗“城头变幻大王旗”,直可移作杭武两县之写照。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挺而走险者有之,胁从失足者亦有之。匪去兵来,惨遭践踏。终至遍地崔苻,商旅裹足。地方不靖,荆棘丛生。当地人民,无不痛心疾首,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惶惶不可终日。陈仪认为加强政治骨干之外,艾除草莽,绥靖地方,尤为当务之急。同时,日军南下,福建沿海多被践踏,内地之恃武力以自固者,在在有人。恐日军与之勾结,为祸尤烈,去斯隐患,亦不容少缓也。派黄苏到闽西剿匪,正为此也。
黄苏奉命到闽西地区剿匪,有省参议钟干丞同行。钟干丞,武平人,曾任武平县长,向与钟绍葵不睦。此次,黄苏要他同来,原欲有所咨询。黄苏不直至杭武,而先到长汀,自有其原因在。长杭武三县毗连,长汀有郭风鸣、卢新铭旧部,恐与久据杭武之钟绍葵,互通声气,互相支援。故先至长汀清剿,以去钟之羽翼。再至杭武,专对钟绍葵,既无后顾之忧,便可事半功倍。长汀土皇帝郭凤鸣之部队,原是沙县一带剧盗郭发生旧部。公元一九二九年春,红四军入闽,于长汀长岭寨一战,消灭了郭旅,並击毙旅长郭凤鸣。卢新铭部驻上杭。是年中秋后,红四军围攻杭城,城破,卢仅以十数人遁去。该部全被消灭。卢逃回长汀老家,欲招集旧部,东山再起。省保安处对之极为注意。所以黄苏先至长汀,侦察卢之行踪,后见卢无异动,或已慑服。遂取道武平双洋(芳洋、悦洋)直到上杭。
周含玉,系芳洋人,一向在军界,曾参加抗日战役。又曾与长汀戴振荣(团长)共事,含玉任营长。旋因所部并入其他部队,闲署待命,回乡休息。时闻黄苏将到杭武剿匪,即为其家乡担忧。因其从兄弟周含英等,原是钟部连长,闻风避居别处。含玉料黄苏到后,必大肆搜索,或更引起焚杀危险。私计自己是一员待命军官,向与钟绍葵无瓜葛。又想起黄苏原是十二师师长萧乾部下营长,乾之妹夫长汀戴大纯是其在洛阳军官学校时同学,藉此关系,或可取信于黄苏,以保家乡之安全。含玉思考再三,保全家乡义不容辞,遂挺身而出。
先到路口观察动态。有一个化装便衣战士向含玉问路。正答话间,见一个班快跑来到面前。领队原是一个中队长兼大队长军官王某(忘其名字)原是含玉同事,有袍泽旧谊。久别重逢,极为欢忙。王遂介绍含玉见其参谋主任袁时中(四川人)。含玉对其保证,不至有变。又见黄苏副处长,初极傲慢,经含玉将萧乾、戴大纯等关系,作自我介绍后,始转和缓。参谋主任袁时中即嘱咐含玉召回出走人员,如钟部连长周含英等,並以大米五百斤送至悦洋。含玉答应全部遵办。黄苏稍事休息,便起程前往杭城。经周善为斡旋,芳洋一乡,得免于难。据含玉估计,黄所率部队,仅保安八团一个中队,人枪不多。
黄苏到杭城后,即雷厉风行,于每家民房商店门首,贴上一小方块纸,印有“窝藏匪盗者杀全家”八个大字,旁有“黄苏示”三个小字。又一次枪毙在押人犯十余人。造成恐怖气氛,藉以立威。其时,钟绍葵部已改为粤军部队,为补充独立旅,钟任旅长,驻其家乡武平岩前镇。黄苏命师长陈佩玉前往岩前邀钟同车来杭,商谈绥靖地方事宜。武平巨绅刘香亭,本为钟所倚重之人。其时奖金之事已发生,闻钟将有上杭之行,以黄之来意不善,恐有不测,劝阻赴杭。钟以黄苏本系南京受训时之同学,谅不至加害。遂坐陈师长小车同至杭城。钟至,黄即邀其到西门洋楼,暗示部下监视,实行软禁。翌日,押至司法机关新人院(即监狱,原城隍庙侧周公祠)。公元一九三八年夏中午,即在新人院前将钟枪毙。同时,又枪毙钟部营长钟先登于县署前大榕树下。钟先登,上杭文光乡人,为钟绍葵部下要员,黄先令人到文光乡逮捕联保主任某,其家央求钟先登至城保释,钟即入城担保,黄即命释放联保主任,将先登投入监狱。黄苏事前以钟先登是土霸,恐难于弋获,特设此计以擒之也。
杀钟后三日,黄苏往武平,旋又从武平回杭,偕钟干丞,率一个排兵力,配备机枪,分乘大小两辆汽车从武平向上杭方向进发。事前钟绍葵妻谢氏及其旧部钟冠豪、钟勇、大头牯等率队于黄土岭设伏。黄苏本坐小车,钟于丞坐大车中,其后黄以小车易引起注意,大车中又有机枪,不如改坐大车,于是与干丞互换乘车。车至黄土岭下,钟绍葵部属,以木材滚至公路上,阻塞去路。同时,从山上以猛烈火力,向山下射击,小车轻便,跃过横木逃走。大车较笨重,被阻在路中,枪弹如雨,向车上倾泻下来,黄苏及车中人,同归于尽。钟妻及其部下,皆以小车已越过,黄苏必已脱逃,皆大懊丧。后到大车上一查,从一具尸身上搜出黄苏图章一方,始知仇人已被击毙,欢跃而去。
在黄苏到杭城处决钟绍葵、钟先登时,其参谋主任袁时中叫周含玉同行,由芳洋,经悦洋,到中堡。原拟在中堡召开民众大会,嘱含玉召回周含英等业约含玉用本地话作翻译。及闻黄苏死讯,黄之尸体亦已运至十方,置十方小学中。袁时中宣布不再开会,赶至十方,仓皇将尸运回杭城。在西小街明德女学校中,为黄殡殓,开追悼会,召集各机关人员参加。
含玉至此,如释重负,回至杭城寓所。
省府闻讯,改派易启基(长汀人,原郭凤鸣旧部)继黄苏为省保安处副处长,赖作梁为参谋主任,周含玉任参谋,林汉饶任副官主任。驻杭城小街洋楼,开署办公,处理善后安抚等事宜。其时钟绍葵旧部副团长李瑶,上杭茶地乡温家陂人,绍葵死后,李欲招集旧部,有所作为。易启基知其意,遂命其收集钟之旧部,编为一团,以李为团长,其实人枪皆不足额,聊以安其心,並今支撑残局耳。在黄苏枪决两钟时,曾任上杭民团团总之孔弼丞,惊怖无状。孔名庆辉,字弼丞,又字佛乘,以字行。孔本上杭石圳潭人,富户,曾任广西思林县知县、上杭县县长。北伐时期,曾与蓝玉田共事,闻孔因受惊得病,旋即去世云。杭武两县已稍就绪,易等便往漳平转闽北建瓯一带.
黄苏之来杭武,处决钟绍葵一节,原系奉省主席陈仪之意旨行事。奖金一事,是否被陈中饱私囊,抑或另有乘机吞没者,已无法证实。陈仪向为蒋介石所倚重,奖金之事,蒋自当查处,而对陈仍未置疑,以使陈接收台湾及任命为浙江省主席等事,加以分析,陈之为蒋所宠信,从可知已。
陈仪,字公洽,浙江人。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时,与蒋介石同学,文武双全,素蒋所器重,又因与蒋同乡,时相过从,交谊益密。公元一九二六年丙寅年,孙传芳称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陈仪为其部下,任第一师师长。北伐军进入孙之势力范围,陈首先起义,投北伐军。后加入政学系,蒋更另加青眼。抗日胜利,蒋为抢夺人民胜利果实,命陈往台湾,为接收大员,旋任命陈为台湾行政长官,兼台湾总司令。二·二八事件发生,陈电蒋政府告急,蒋派白禧台坐镇。事后,陈仪引咎辞职。不满二月,蒋又任命陈为浙江省主席。在解放战争中,陈以锐利之目光,审时度势,蓄意欲效北平傅作义之所为。认为内战不能再打,生灵不能再涂炭,国共和谈不能再延迟。陈在浙江一切举动,深为蒋所不满。陈于深思熟虑之后,以密函致汤思伯,晓以大义,力促汤认清大势,不要再作深沟高垒之防御工事,另作迎接解放大军渡江准备。汤恩伯为陈一手提之人,此时,汤正坐镇上海,陈故托以心腹。不料汤竟不惜忘恩负义,将陈之手书,向蒋告密以邀功。蒋大怒,指使南京政府下令撤去陈之浙江省主席职。陈回上海公寓,又被汤赚去软禁,旋又奉命以飞机押至台北,以“通匪叛国”罪名处决。其时陈年六十有七。(参考一九八三年三月第十期《周文摘》,摘录陈之部下于百溪回忆文章,原载《团结报》。)
以此衡量陈之为人,于北伐战争及解放战争两个时期中,均能以大局为重,毅然起义,可谓识时之俊杰矣,中饱奖金,纵有其事,亦不应以小皆掩大德,况其事未得证实,闾巷传闻之词,而遽以臧否其人,得谓平允乎?
此文因周含玉先生曾于其芳洋见黄苏,后又参与善后安抚事宜。凡所口述,足资参考。陈吞没奖金一事,疑信参半,故又参考《每周文摘》,略述陈之为人,以备查证。此亦存真求实之意也。
资料来源:
《上杭文史资料》第三期(总第六期,198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