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王者之巅,硬核霸主降临!

  内忧外患的东晋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从两晋之交开始,被封为琅琊王这个王号的几位藩王,纷纷开挂当了皇帝。

  首先是司马伦。司马炎篡魏建晋,封自己的小叔叔司马伦为琅琊王。痴呆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无法处理政事,皇后贾南风专权,引起司马氏诸侯王的不满。永康元年(300年)三月,已改封为赵王的司马伦矫诏派齐王司马冏领兵控制皇宫,发动政变,诛杀贾后一党,独掌大权,排除异己。

  为笼络朝臣,司马伦滥封官员,官帽后的貂尾不足就用狗尾

  野心膨胀的司马伦更是在众人吹捧中僭位称帝,年号建始,尊侄孙晋惠帝为太上皇,后司马伦幽闭晋惠帝,引发了诸王的不满,拉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要知道晋武帝司马炎才是晋朝的名义上的开国之君,就算傻子皇帝不合适要让位,也轮不到非司马炎嫡系子孙的司马伦!

  八王之乱八王封地示意图

  很快,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剑合并,直指帝都洛阳!司马伦兵败被杀!

  其次,琅邪武王司马伷,他是司马懿的庶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弟弟,算作琅琊王1.0版本。晋朝开国,吸取曹魏宗室孱弱被司马家篡位的教训,大肆分封同姓诸侯王,司马伷被大侄子晋武帝司马炎封为东莞郡王(此东莞为今山东省境内),后改封琅琊王。不过司马伷倒不是无所作为的富八代,他参与了西晋灭吴之战,吴主孙皓向他投降。收江南,子孙享江南,莫若有天意!

  司马伷主持晋灭吴之战

王者之巅,硬核霸主降临!  三是琅琊恭王司马觐,继承父亲司马伷的王位,算作琅琊王2.0版本。司马觐的作为记载缺少,他也35岁就去世了。

  四是晋元帝司马睿。算是琅琊王3.0版本。他十五岁就袭封了琅邪王,作为皇室远支,本与皇位遥遥不可期。但他在八王之乱中小心翼翼,在永嘉之乱后南下移镇建邺,都督扬州诸军事。在地主大族王导、王敦兄弟的辅佐下,在江南立足。礼仪上也比较讲究,晋愍帝被刘聪俘虏,司马睿自称晋王。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得知晋愍帝被杀的消息,才即皇帝位,以建邺为都,史称东晋。

  衣冠南渡

  当然,虽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但司马睿还是渴望皇权的,无奈在王敦之乱中被完全架空,郁郁而终。脱胎于北朝贵族的唐朝在编史时,故意诋毁晋元帝“牛继马后”,诬称司马睿为其母与家仆牛金私通所生。

  王与马共天下

  正常情况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儿子富贵了,追尊老子很正常。不过给儒家学者和大臣交代的帝统轮续也很重要。司马睿不能算纯粹的傀儡帝王也差不多,所以也没能追尊祖父和父亲为帝王。加上自己血统确实是疏远(开国皇帝的堂侄,远上加远),妥妥的小宗入继大宗,他所谓的正统来源于晋愍帝诏书“”为表示自己得位正统,他自认继承堂伯父晋武帝司马炎的法统。

  五是琅邪孝王司马裒,算是4.0版本。晋元帝以后,琅琊王就距离皇位很近很近了。因为虽然晋元帝入继皇位,但是他亲祖父的灵位还需要有人祭祀,长子司马绍当太子等着继承皇位,那就把次子司马裒封为琅琊王,延续琅琊王宗庙。司马裒挺优秀,一度被考虑立为太子,受封琅琊王后还跟着祖逖北伐。可惜北伐途中病逝,享年十八岁。

  祖逖北伐路线

  六是琅琊哀王司马安国。这是5.0版本。他是司马裒的儿子,司马裒死的时候十八岁,想来司马安国也不会太大,更哀伤的是,司马安国继承王位不到一年也去世了。

  七是琅琊悼王司马焕,这是4.1版本。次子一脉绝嗣,但是琅琊王宗庙不能绝嗣啊,于是晋元帝又封小儿子司马焕为琅琊王,可是这孩子也没福气,两岁时也薨逝了。

  东晋灭成汉,统一南方

  可能是司马睿当皇帝用光了琅琊王王号的福气,一连几个琅琊王都是早逝或夭折,后来直到司马睿驾崩,都没再封琅琊王。

  八是晋康帝司马岳。这是5.1版本。他是晋元帝的孙子,晋明帝的儿子,晋成帝的弟弟。晋成帝可能是又想起先祖琅琊王的祭祀了,把弟弟司马岳从吴王改封琅琊王。咸康八年(342年),晋成帝驾崩,司马岳继承兄位为帝,可是不到三年,也驾鹤西游。

  晋康帝《陆女帖》

  九是晋哀帝司马丕,这是6.0版本。他是晋成帝的儿子,晋康帝的侄子。晋成帝驾崩的时候,他才两岁,封为琅琊王,权臣庾亮以国有长君为由拥立了晋康帝。到了晋穆帝驾崩,皇太后褚蒜子下令说皇位原本就属于司马丕,就立为了皇帝。做了五年多皇帝,二十多岁就英年早逝。

  晋哀帝《中书贴》

  十是晋废帝司马奕,这是6.1版。原封为东海王。哥哥晋哀帝司马丕当了皇帝,改封他为琅琊王。哥哥二十多岁驾崩了,又没有子嗣,太后就迎立大行皇帝的亲弟弟司马奕当了皇帝。可是这时候权臣桓温准备篡位,北伐打不赢,就想通过废立皇帝来树立权威,震慑朝野。战战兢兢中度过了六年傀儡生涯的皇帝虽然找不到问题,居然被桓温诬称阳痿而不能生育子嗣而废。被废为东海王,而后降封为海西公。闭门谢客,假装平庸中,总算躲过了被杀,四十五岁在司马家的皇族中也算高寿了。

  被废但得以善终的晋废帝司马奕

  十一是晋简文帝司马昱,这又回到了4.2版本。其实早在他的父亲晋元帝时期,他就被封为琅琊王。晋成帝改封自己的这个小叔叔为会稽王(封亲弟弟司马岳为琅琊王)。司马昱历经了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晋哀帝驾崩后,由琅玡王司马奕即位,褚太后改封司马昱为琅邪王以继承琅琊王祭祀,让司马昱的儿子司马曜做会稽王,可谓是恩宠备至,但奇怪的是司马昱却不肯接受,仍自称会稽王,大概是琅琊王这个王号在一定时期内与储君划了等号。

  桓温名言:男子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司马昱一定时期内与权臣桓温抗衡,但用人不当,犹豫不决,最终桓温占据了绝对主动。桓温废了晋废帝后,转而把老对手司马昱推上皇位,当然,只是傀儡皇帝。看着时刻准备篡位的桓温,司马昱非常害怕被废,忧愤中驾崩,在位不到一年,享年五十三岁。

  临终前,司马昱遗诏桓温摄政:“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太原王氏的话事人王坦之撕毁遗诏,说:“晋室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怎么由得陛下给别人!”于是改遗诏:“家国事都禀报给大司马(桓温),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的旧例。”

  十二是司马道子。琅琊王5.2版本。父亲简文帝继位后,以司马曜为太子,以司马道子为琅琊王,食邑一万七千多户,后改封会稽王。权倾朝野,但志大才疏,任用小人,使得朝政腐败,未能杀桓玄从而纵虎归山。元兴元年(402年),被桓玄派人毒杀。

  十三是晋恭帝司马德文。琅琊王6.2版本。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当了皇帝(晋安帝),次子司马德文就被封为了琅琊王。桓玄逼迫晋安帝禅位,建立了“桓楚王朝”,贬晋安帝为平固王,贬司马德文为石阳县公,并被流放到浔阳。

  桓楚政权
王者之巅,硬核霸主降临!
  义熙元年(405年)三月,刘裕举义兵打败桓玄,桓玄败死,晋安帝复辟,司马德文也复位为琅邪王。刘裕独掌大权,再通过数次西征北伐积累了威望,明显要篡位称帝。刘裕派人杀害了晋安帝本可直接称帝,但又迷信图谶所言“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只好再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改元元熙。

  刘宋王朝

  元熙二年六月(420年7月),司马德文被迫禅位给刘裕,退居琅邪王府,东晋至此灭亡,宋建立。宋武帝刘裕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迁居秣陵。一年后,被杀害。

  晋朝皇帝世系图

  琅琊王这个王号是东晋帝系血统上的起源,成为仅次于皇位的尊贵之位,这个王号也伴随着王朝的始终,个别时候成立储君的代称。13任琅琊王中甚至出了7位皇帝(含不被承认的司马伦)。其实这与东晋皇帝没有实权和多数皇帝驾崩时年龄较早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