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2日,是节凤兰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笔者特撰写此文,纪念这位可亲可敬的烈士后代,追思她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回忆她在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冀东抗战精神方面那些难忘的往事。
节凤兰是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烈士的二女儿,1934年生于古冶赵各庄,1938年在家里目睹了父亲刀劈鬼子兵的英雄壮举。
节振国参加开滦五矿大罢工和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之后,遭到日伪军警的追捕,节凤兰随母亲刘玉兰在姥家和亲戚家东躲西藏,躲避敌人的追捕迫害。父亲参加抗战后很少回家了,总也看不到父亲的节凤兰问父亲什么时候回家?节振国告诉她,打完鬼子就回家。从此,父亲抗战到底的信念也在节凤兰心中扎下了根。1940年8月1日,节振国在滦县尤各庄和日本侵略者作战时牺牲,节凤兰才六岁。
节振国牺牲后,冀东党组织把烈士遗属安排到游击区堡垒户家中隐蔽。那时的冀东在日伪势力严酷统治之下,节振国烈士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不得不处处小心,防止暴露身份。
在艰苦的环境里,节凤兰成长很快,她从小就参加了儿童团,14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15岁就加入了党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节凤兰怀着满腔热情远赴浙江,参加建设新安江水电站。直到上世纪50年代,河北省省长杨秀峰到唐山看望节振国烈士的夫人刘玉兰时,发现三个孩子都没在她身边——大女儿在部队,二女儿在浙江,儿子在北京,于是和刘玉兰商量安排一个孩子在身边照顾她。就这样,节凤兰被调回唐山,安排在唐山机车车辆厂工作。随节凤兰一起调回唐山的,还有她的丈夫徐瑞林,徐瑞林是浙江人,和节凤兰在新安江水电站工作中相识相恋并结婚。节凤兰夫妇回唐山照顾母亲的同时,也从母亲身上汲取了朴素、低调、自强自立,从不向组织开口的好作风。中共唐山市委、市政府曾向刘玉兰赠送了“烈属楷模”的金字匾。
我和节凤兰认识的时间,是在1991年,那年,开滦党委决定在节振国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赵各庄矿建立节振国烈士塑像。认识节凤兰,是冀东烈士陵园卞江同志介绍的,卞江同志为我提供了节振国烈士的资料和烈士子女的联系方式,使筹建节振国塑像联络工作非常顺利。
1991年7月1日,开滦党委在赵各庄矿举行节振国塑像揭幕仪式,河北省、唐山市的领导和节振国烈士的子女节凤兰、节凤生及卞江同志也一起出席了这个仪式。卞江同志当年是冀东烈士陵园管理处副主任,日常工作主要是搜集研究宣传冀东烈士们的革命事迹,他在接待烈士后代时,总是像亲人一样。卞江在创作的《威震敌胆——节振国抗日锄奸实录》一书时,曾骑自行车驮着行李卷,在老乡家号房、号饭,进行艰苦地采访工作。节凤兰对卞江的创作给予了全力支持,在多次接受卞江采访的时候,她详细地讲述了自己难以忘怀的亲身经历和母亲刘玉兰生前对她讲过的父亲打鬼子除汉奸的往事,还向卞江提供了和节振国一起抗日打游击的生死战友们的联系地点和方式。那次采访,卞江用了4年的时间,到这本书的定稿出版,前后竟然用了12年时间,这本书出版后,获得党史界专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
卞江同志英年早逝后,节凤兰非常伤心,她抱着卞江的爱人大哭了一场,痛悼这位为烈士们树碑立传的好后生。
2011年12月14日,我和当年已经87岁的老作家王火通了电话。王火是国内外享誉盛名的作家,其长篇小说《战争和人》三部曲获国家图书奖和矛盾文学奖。王火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作节振国文艺作品的作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了中篇小说《赤胆忠心》。后该书改编成评书、话剧、京剧,并被翻译成外文出版,被誉为“影响过整整一代人的优秀作品”。在电话里,我向王火介绍了唐山研究、纪念、宣传节振国烈士的情况,向他介绍了烈士子女节凤兰、节凤生的近况。王火在电话中说,过去他曾多次到唐山去,与节凤兰、节凤英、节凤生都有联系,大地震之后,联系中断了。当我把和王火通电话的情况告诉节凤兰时,她也非常高兴。
2012年,我和开滦博物馆李军、赵平安同志到成都去看望王火,节凤兰还专门绣了一幅寿字十字绣,祝福王火老师米寿吉祥。王火看到这幅从唐山带来的十字绣,非常高兴,他热情洋溢地给节凤兰写了一封信,挥毫写了一幅字,并准备了一件蜀绣,一起回赠给节凤兰。后来,在节凤生从北京来唐山时,节凤兰、节凤生还专门和王火老师通了电话,互致问候。
2015年,王火为唐山筹建中的节振国纪念馆题词:“赤胆忠心节振国,血染春秋抗敌倭,英雄为国中华魂,精神永存壮山河。”(文/杨磊 来源:开滦日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