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揭秘饭圈真相:饭圈文化争议大揭秘!

  文 | 王庆峰

  近年来,“饭圈”屡屡成为热搜的常客、刷屏的存在。不过,“破圈”的背后,是“饭圈”成为了“怪圈”,不少人谈“饭”色变,甚至形成了“天下苦饭圈久矣”的印象。

  曾几何时,“饭圈”并非如此。它顺应了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和追逐心理,在促进他们了解和发现自我价值、培养积极向善的集体情感等方面曾展现出积极一面。但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饭圈”的影响力急速上升,他们不再满足于“圈地自萌”,而是凭借高度的组织化、强大的执行力、强烈的情感共鸣,积极开疆拓土,试图影响更多人群。在这个过程中,“饭圈文化”逐渐走向畸形,不仅挑战公序良俗和法律底线,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揭秘饭圈真相:饭圈文化争议大揭秘!
  比如,有些“私生饭”非法获取偶像信息,疯狂接机、跟踪偷拍,毫无边界感与分寸感,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就连偶像也叫苦不迭;一些“粉头”打着各种名目,公然喊出“不做数据不花钱,不配做粉丝”“为偶像出道,‘氪金’心甘情愿”等口号,衍生出集资应援、高额消费乱象,对青少年“三观”产生严重误导;有的不同粉群间挑动对立、互撕谩骂,动辄掀起网络拉踩骂战,甚至侮辱诽谤、造谣攻击等,让网络空间变得乌烟瘴气。
揭秘饭圈真相:饭圈文化争议大揭秘!
  资料图。图源:央视新闻

  近年来,畸形“饭圈文化”还大有变体、蔓延、外溢之势,扩散到更多领域。剧场“站姐”扰乱现场秩序、通过有组织的“养号”行为对作品进行“控评”、熊猫饲养员被疯狂网暴、高颜值医生遭遇慕名“打卡”等,无一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最典型的是不久前的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两名中国运动员胜利会师,原本是一件为国争光的好事,却被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扫了兴、添了堵,以至于公安机关等纷纷表态,依法严厉打击涉体育领域“饭圈”乱象。

  比起氪金、时间精力投入等,更可怕的是“饭圈文化”具有高度排他性和攻击性,形成了以二元对立与群体极化为特征的“饭圈逻辑”。原本圈小的时候是“我们家好”,圈大了变成了“只有我们家好”,再后来演变成“别人家都坏”。他们只有对立、没有是非;他们为了偶像“愿与全世界为敌”,对别的“爱豆”搞阴谋论、泼脏水;他们只相信“我认为”的结果,对不同的声音围攻、举报。这算是喜爱吗?不,这是偏执,是疯狂,是戾气,是画地为牢,更是作茧自缚。长此以往,只会在网络狂欢中加剧现实孤独,在娱乐至死中变得更加精神贫瘠。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饭圈”也要有底线。从目前来看,“饭圈”在各个平台上逆行出征,影响的不仅仅是“圈内”,还有“圈外”,不仅仅是当下,更有未来,需要提高重视程度,下好“先手棋”,建好“防火墙”。一方面,要重视研究“饭圈”的共情特性,依靠学校教育、家庭影响、社会宣传协同发力,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对一切违法行为严厉打击,绝不手软,让无视公序良俗、突破法律底线、实施网络暴力者自食苦果,让恶意操控、煽动误导、借机渔利的始作俑者付出应有代价。

  【作者】 王庆峰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