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群体,平时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就爱逛“伯伦不归”酒楼,喝茶、聊天、玩鸟、斗蝈蝈……
但是,在闲玩之余,他们也会探讨国家大事,上到宫廷秘史,下到身边之事。什么两个大将军撤职的撤职,杀头的杀头;什么康熙帝老爷子并不是正常驾崩,而是跟当今主子有关;什么爷爷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让我去种地等等。
这群人就是大清朝的没落旗人,祖上曾经为大清付出了汗马功劳,后代则享受特权,受朝廷供养。
可是这群旗人却有个共同点,都很无脑,很容易被人带偏,一不小心就着了他人的道儿,成了不明真相的无脑喷……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常在伯伦不归酒楼出没的公知,那大爷为什么能成为爷?
一、
要问《雍正王朝》中最出名的一间酒楼是哪,想必很多人会脱口而出——伯伦不归酒楼!
而“伯伦不归”的意思则是指,大家玩的高兴,都忘了回家,后来就成了“酒”的代名词了。
确实,这是一间相当有名的酒楼,其出场次数之多,进出人员之杂,都让人瞠目结舌。这间酒楼,上到王公大臣,下到进京考生,都可以自由进出消费。
比如,诺敏被押解进京的时候,就曾经经过伯伦不归酒楼,而进京赶考的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就在酒楼的二楼吃饭;比如,年羹尧被赐自尽后,就有一群没落旗人在伯伦不归酒楼闲聊天,还出现了一个神秘人物——那大爷;比如,因为给西北筹措钱粮的事,老九胤禟他们生老八胤禩的气,就跑到了伯伦不归酒楼吃饭听小黄曲……
为此,得到消息后的雍正帝,大发雷霆:
“多行不义必自毙!”
除此之外,李卫跟小翠走了,坎儿去买醉的酒楼也是伯伦不归酒楼;科举考试前,李绂去闲逛,也是在伯伦不归酒楼买到了试题;甚至神秘道士贾士芳,也曾经在伯伦不归酒楼出没,还点评了一甲前三名的考生。
虽说这些人曾经在伯伦不归酒楼出没,但够得上天天去的,当属那群以那大爷为首的没落旗人了。
之所以给他们冠上了“没落”二字,是因为他们这群人并无官职,整天无所事事,除了遛鸟就是斗蝈蝈,再有就是妄议国事了。
二、
而且,他们去酒楼可不是奔着吃饭喝酒去的,而仅仅是喝茶聊天,毕竟这样省钱嘛。
由此可知,伯伦不归酒楼的布局大概是,一楼大厅喝茶聊天为主,二楼雅座吃饭听曲。当然,留在京城的旗人可不止他们,比他们强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且在每行每业出类拔萃。
比如,曾经跟随康熙帝打天下的那些人,像金陵副将马国成,借户部的钱都能借出优越感来,敢指着田文镜的鼻子骂娘;像隆科多,曾经也有过一段落寞的时间,好在人家有个好六叔,再加上抓住了机遇,着实风光了一把;还有魏东亭,康熙帝的老臣,貌似他是被几十万两银子给活活逼死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都是其不会经营造成的,就像老四胤禛训斥其儿子的话讲:
“一个三十不到的人,娶了四房妻妾,还要在外面喝花酒,养妓女!”
这还算好的,隆科多家的大公子才过分呢,一边借老子的威风耀武扬威,在妓院跟刘墨林争风吃醋,因此还得罪了老十三胤祥。一边被训斥,吃了苦头之后,还反过来怪老子没出息:
“你自己因为诺敏的事,在皇上那失了宠,能怪我吗?”
但不管怎么说,这类人要么自己有本事,能在朝廷任职。要么就是老子有本事,能支撑自己奢靡的生活。比那些纯靠朝廷供养,整天混伯伦不归酒楼的没落旗人们,还是要强一些的。
三、
这群没落旗人第一次出场,发生在年羹尧被雍正帝任命为大将军之后,当时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一起在伯伦不归酒楼二楼听小黄曲呢。
面对巡城御史的巡查,他们还哈哈大笑,说自己是在弘扬礼法呢,惹得一群人在那里看热闹,这其中就不乏那群正在喝茶的旗人。
其实这种旗人,没啥脑子的,平时就是聚在这里玩,顺便聊聊八卦。毕竟离朝廷比较远,他们听来的消息,也大都是人尽皆知的消息,并没有什么内部消息。这其中最活跃,地位相对比较高的,当属常七爷。
常七爷第一次出场,发生在年羹尧被赐死之后,当时他一进伯伦不归酒楼。不仅店小二赶紧给行礼,连已经落座的各位,也全站出来行礼迎接,一个个极具阿谀奉承之态。当然,他这次进来,并不是为了散布什么言论,而是为了自己的蝈蝈来的。
只不过在斗蝈蝈的过程中,因为其中一只战败的蝈蝈就叫大将军,从而被其他人提到:
“成者王侯败者贼,别说你这只大将军,那年大将军当年那多威风啊,后来还不是一条白绫,吊在了城门洞里了吗。”
有了这个话题,其他人也就疑问了,是啊,年大将军当年不过是雍正爷府邸的奴才。就算亲兄弟十四爷又怎样,还是先帝爷封的大将军王呢,还不是去守陵了:
“一个守城门,一个守陵墓,我瞧这里面……”
四、
常七爷第二次出场的时候,就没这么风光了,而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在控诉雍正帝刚颁布的“旗人自种”政策。
当时雍正帝不仅罚了老十四胤禵去守陵,还把他身边的女人乔引娣弄到了自己身边,并且刚颁布了“旗人自种”政策。为此老八胤禩、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在伯伦不归酒楼二楼吃火锅,顺带抱怨上了。
在这里他们不仅对老十四胤禵的遭遇抱不平,还对“旗人自种”政策,颇有意见,觉得再这样下去,自己早晚被整治。老九胤禟为此也提到了一句“成者为王,败者贼”,算是呼应了上文。
事实上,不仅二楼的这几位皇子在抱怨,一楼的常七爷也在哭诉:
“种地?种什么地,那地是我们爷们儿该种的吗?说我们不干活,打我老爷爷从戎进关,我爷爷,我阿玛,哪一个不是为我大清朝流过血,打过仗的?我的活,他们早就替我干完了,叫我去种地,没门!”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旗人们也是挨个抱怨起来,什么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什么朝廷发的那点粮米天经地义,还有一个直接跳起来:
“是哪个犬日的出的这么个断子绝孙的主意,让我知道了,我非劈了他不成!”
结果,又一位爷站出来了,制止了大家的起哄,告诉大家,其实这个主意啊,是皇上拿定的。一时间全都吓得闭嘴不言,是啊,皇上发的命令,谁还敢说三道四?
五、
常七爷第三次出场的时候,是在雍正帝一怒之下要砍了李绂,并被宝亲王举着圣旨奔赴刑场赦免他之后。
这次常七爷是神采奕奕啊,毕竟当时他就在现场观刑,所以形容起当时的情况来,绘声绘色,代入感极强。
当然,作为旗人,他们自然是力挺李绂,称呼他是反对新政的李青天。而前来救他的宝亲王弘历,更是成仙了,整个解救李绂的过程在常七爷看来,简直像做梦一般。
他提到弘历拿着圣旨从午门出来时,已经是午时二刻,为了确保能救下李青天,命令那匹黄骠马:
“奉旨去救李青天,你给我飞着去,倘若耽误了时辰,我立刻宰了你!”
结果,那匹黄骠马真就飞起来了,赶在了午时三刻救下了李绂,李青天!
没想到在场的其他旗人提出了疑问,说当时他也在场,亲眼所见宝亲王弘历是骑着马赶来,而不是骑着飞马赶来,常七爷这是在骗人。
常七爷不服啊,要跟这个人打赌,说也给你一刻钟时间,让你骑着马从午门到菜市口,看看到底能不能骑到?
为此,他们还设定了赌约,若是能跑到,那么常七爷就把朝廷划给自己的四十亩地给对方。若是跑不到,那么就让对方把他分到的四十亩地输给自己。
就在大家对时间问题争论时,有人道出了奥妙,说三个监斩官的表走到午时二刻全都停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六、
如果说,每次这群旗人都这样讨论的话,根本就不会掀起什么浪花,也不至于把流言传到雍正帝耳朵里。
可问题是,每每他们谈论到关键点,且得不到解答的时候,总有一个更厉害的人物出来接话。而这个人,便是本篇要重点讲解的人物,一个穷讲究的没落旗人——那大爷!
这个那大爷,可不是大爷哦,他的名字叫“那大”,跟“常七”一个意思。那家老大和常家老七,毕竟是有身份的旗人,所以其他人尊称一个“爷”字,就成了那大爷了。
那大爷很讲究,出门必带茶叶和镂空枣红茶壶,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店小二就问了:
“那大爷,您今儿又带什么茶了?”
今儿的那大爷可不同寻常,他啊,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相当名贵的茶叶,用他自己的话讲:
“这是‘松针儿’,全福建一年也就产那么三四斤!”
或许是自己说这话的时候,其他旗人没有注意到,所以他又特意提高了嗓门提醒店小二:
“记住,要用银碳熬水,要用蟹眼火。”
不仅喝茶讲究,那大爷带着的蝈蝈也与众不同,用他自己的话讲,连装蝈蝈的葫芦都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制成的,更不用说蝈蝈了。也正是因为,那大爷每次出场都与众不同,且总能掏出来不一样的好东西来,所以才在这群旗人中间备受尊敬。
因为备受尊敬,所以才会在关键时刻蹦出来,接过话茬,散布自己的推断。
七、
那大爷第一次接话,便是接的有旗人提到两个大将军一个守城门,一个守陵墓,这里面当然有问题的茬。
为了确保大家相信自己,他先通过茶壶、茶叶、葫芦和大蝈蝈,来表明,自己跟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关系好,能获取到大家不知道的信息:
“你我都同在这北京城,可有些事情我知道,你们就未必知道!”
在获取到大家的信任之后,他便开始散布谣言了,他提到“先帝遗诏”被雍正帝篡改了。原本啊,遗诏是要传位给十四阿哥的,可惜呢被人把“十”字改成了“第”字,就成了当今皇上的了。
为了确保自己的言论能被大家信服,他还说了一句话:
“假做真来,真亦假,许多事情原本就是以假混真的,比方说我这只蝈蝈……”
是啊,他这只蝈蝈之所以能闻出来酒是几年的,是因为每叫一声前,那大爷都掐一下葫芦。于是这只蝈蝈就成了能识别陈酒的蝈蝈了,这样一来,大家也就对“先帝遗诏”的事半信半疑了。
也正是有了这群旗人的助力,才将雍正帝即位不正的谣言传了出去,不仅让老十四胤禵更加坚信自己的皇位被四哥抢去了,也让雍正帝怒不可赦,坚持认为是老十四在背后搞鬼,并撤掉了伺候他的宫女和太监们。
再加上雍正帝又在推行“旗人自种”的政策,又一次把这群旗人的情绪给调动了起来。
八、
那大爷第二次出场,就是常七爷在抱怨“旗人自种”政策,自己绝不会去种什么鸟地的时候。
就在大家被雍正帝镇住的时候,那大爷又不适时宜的站了出来,是啊,皇上是大,但是还能大过顺治爷和康熙爷吗?
旗人领朝廷的俸粮,那是顺治帝定下来的政策,连康熙帝都遵循不移,为什么啊?
“因为和祖宗比,祖宗是天,是大,这皇上就是地,是小。因此,这个主意就算是皇上自己拿的,那也不对!”
好嘛,这一番话可说到这群旗人的心坎里了,旁边还有人吹捧那大爷,说那大爷不愧是九爷和十爷府上的常客,说出话来就是不一样。
当然,也有别人提出了问题,既然违反祖制,那八爷、九爷和十爷怎么不出来说句话呢?
为此,那大爷故作深沉的说到:
“他们也是有苦难言呐!”
最终这群旗人也被煽动起来,不管雍正帝怎么号召,咱们就是不去种什么鸟地。
但抱怨归抱怨,说归说,等到雍正帝亲自下田耕种的时候,那个常七爷和其他几个常在伯伦不归酒楼露面的旗人,还是到了现场观摩。这也说明,常七爷在旗人中的影响力还是相当大,不然不会被雍正帝叫到田间观摩种地。
甚至在现场,雍正帝还命令老八胤禩带领大家向种地的老人行礼,这下子那大爷慌了,急忙到伯伦不归酒楼找老九和老十求助。
九、
好在老九胤禟足够聪明,思考一番后,面对一直求助的那大爷,给了一条建议:
“这不会种地,还不会租给别人吗?”
这旗人自种还没搞明白,河南那边又出事了,考生们在田文镜的治理下,竟然集体罢考,反对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政策。刚好,李绂经过那里,被田文镜那么一激,一怒之下就联合清流们参田文镜。
这种行为在那群旗人看来,就是有如神助啊,也把反对新政的李绂称之为李青天!
也正是在大家纳闷,三位监斩官的表怎么就在同一时刻停了时,那大爷出来了。是啊,皇上为什么要杀李绂啊,还不是因为皇上要改变祖制,李绂等人站出来反对:
“顺治爷和康熙爷赞赏他这一片忠心,能不显灵保佑他们吗?”
其他人一听乐了,是啊,那以后不管谁当直隶总督,也不敢再跟咱们旗人过不去了啊。甚至还有人提议,咱们啊把皇上给的地都给卖了,到时候没饭吃,朝廷照样得给发粮食。
至此,那大爷的所有戏份都演完了,我们也能很明显的看出来,他就是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的传话筒。通过那大爷,将各种有利于自己的谣言,传递给这群旗人,并散播出去。而且,这种流言杀人无无形,就像那大爷讲的那样,假做真来,真亦假,许多事情原本就是以假乱真的
但实际上那大爷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其影响力也没有那么大,不然雍正帝也不会不请他去观摩种地,而请了常七爷。
十、
在现实社会中,不管是兴旺,还是没落,类似的“旗人”有很多,但那大爷这种人也不少!
他们的祖上究竟有多显贵,暂且不清楚,但是到他们这一代,若是没有开上迈巴赫,那肯定是没落了。好在,肚子里面还是有点东西的,加上能获取到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信息,成了某种形式的“公知”。
但是,很多人呢,又像伯伦不归酒楼的不明真相旗人一样,不太愿意正常途径的消息来源,偏偏信这种小道消息。
而那大爷这种人呢,又非常讲究,当然,他的这种讲究属实是穷讲究,就是花架子。比如第一次出场他带的“松针儿”,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其他人又见过吗?
至于他带的那个“夺天地造化之功”而成的葫芦,试问,哪个葫芦不是吸收日月之精华,夺天地之灵气长成的?
还有那银碳,蟹眼火,镂空枣红茶壶,泡出来的茶真就不一样?
这倒像这些年风靡各地的大师们,举个很小的例子,比如画画的那些大师:
正儿八经的大师不会这么抛投露面的,偏偏他们要出来展示风采,展示风采也行,可偏要玩邪的,不然显得我多俗啊。我画画,不用画笔,就用屁股,一屁股坐下去就是一幅画。还有注射器,一喷,一甩,帅不帅,酷不酷?再不行就用胡子,甚至用胸,用脸,用嘴。最好画之前再打一通太极拳,有没有对画画有帮助不知道,至少能唬住人。
这类人往往就跟那大爷一样,夺得眼球之后,就开始利用流量胡说八道了。
而那些信以为真的人,吃了一通苦头后,最后还不是屁颠屁颠跑去学习雍正帝种地去了……
如果抱怨能当饭吃,我杨角风,早就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