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谱仪Ⅲ(BESⅢ)实验项目利用4.6和4.7 GeV能区之间的实验数据,首次观测到单卡比波压低过程Λc+→n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作为质量最小的粲重子Λc+,于40年前被发现。然而,由于缺少实验进展,其物理性质未被很好理解。不同于粲介子,Λc+重子是由一个重的粲夸克和两个轻夸克(上夸克和下夸克)构成,其寿命主要是粲夸克衰变主导。研究粲重子跃迁到轻的重子态过程可用来检验标准模型。然而,粲重子跃迁过程中强子的非微扰贡献很大,制约了对于相关理论模型的精确检验。探究非微扰在跃迁中的作用机制颇为重要,但必须依赖实验测量才能完善理论唯象模型的预言。
在Λc+衰变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两体单卡比波压低过程Λc+→nπ+和Λc+→pπ0,这是简单的跃迁过程,对于理解末态非微扰贡献颇为重要。目前,实验上只获得Λc+→pπ0衰变几率的上限,同时由于中子难以探测,Λc+→nπ+衰变尚没有实验观测到。不同理论模型对于这两个过程的衰变几率的比值预言差别很大,在2-10之间,误差均很大。由于缺少实验信息,希望可在BESⅢ实验上对其进行首次测量。
该研究利用质心系能量4.6至4.7GeV的实验数据开展研究,该能区在正、反粲重子对产生阈值附近。双标记方法被应用于该物理分析工作。正负电子对淹没后只产生一对处于反对称状态的正反粲重子对,基于能量、动量守恒,可以完美重建末态的中子的能量、动量信息,这也是北京谱仪Ⅲ实验独有的特点。实验给出Λc+→nπ+过程的统计显著性是7.3倍标准偏差,同时测量得到的衰变几率为(6.6±1.2±0.4)×10-4,约为万分之六。这是目前实验上首次观测到该衰变过程。
综合其他实验对Λc+→pπ0衰变几率的测量结果, 研究得出Λc+→nπ+与Λc+→pπ0衰变几率的比值应该大于7.2,这一结果对于不同理论模型的约束颇为关键,并将促进北京谱仪Ⅲ实验利用自身的优势进一步研究单卡比波过程Λc+→pπ0。
图中显示的是粲重子跃迁到轻的重子末态的不变质量信息,最左边小的凸起为Λc+→nπ+衰变的中子信号,右边两个显著信号是卡比波允许的Λc+→Λπ+和Λc+→Σ0 π+过程
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