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源与演变
“家”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字形为上面是“宀”(mián),表示与房室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驯化的猪的遗存,表明我们的先民在9000年前就驯化了猪。猪是史前动物牺牲中出现频率最高、数量最大的一种动物,这表明猪被广泛地运用于仪式性活动中,成为先民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主要祭品。
“豕”的甲骨文字形最初是猪的象形,刻画有大嘴、耳朵、身体、大大的肚子、腿、尾巴等,有的还画出了公猪的雄性生殖器,表明祭祀时用的是公猪,还有的“宀”里面有两头猪。后来“豕”逐渐符号化。
人们在屋内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所以“家”是个会意字。
商代金文,因为比龟甲、兽骨上刻写更加方便,所以“豕”变成了更加生动、形象的猪,刚毛挺立,十分凶猛。后来逐步符号化,到了周代金文,就基本上全部符号化,只保留了猪的轮廓。“豕”的原像猪的后蹄和猪尾的笔画是连成一笔的。有的金文字形仍延续甲骨文刻画了公猪的雄性生殖器,突出表明祭祀时用公猪这一特征。
小篆继承金文字形。
隶书字形延续小篆,并统一为现在“家”字的样子。
楷书字形字形统一、方正规整。
二、含义
“家”,会意兼形声字。《说文解字》:“家,居也。从宀,豭(读音:jiā)省声。”又说:“豭”,牡豕也。即公猪。《礼记·杂记》:“凡宗庙之器,其名者成则衅之以豭豚。”豭豚意思是小公猪,后泛指公猪。
“家”,本意是屋内、住所。《诗·周南·桃夭》:“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有夫有妇,然后为家。”《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可以家焉”。家还可引申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内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