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风干物燥,人们很容易感受风温或冬温之邪而导致感冒。银翘散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疗风温或冬温初起之风热表证的常用方,迄今有近两百年历史。原书云“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本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适用发热头痛,咽喉疼痛,咳嗽痰黄,口干口渴,鼻塞流涕,小便短赤等症,“辛凉平剂”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一首风温、温疫、冬温初期的中医良方。
【组成】连翘一两(18g) 银花一两(15g) 桔梗六钱(8g) 薄荷六钱(15g) 竹叶四钱(12g) 生甘草五钱(5g)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2g)。
【用法】
上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
方中银花、连翘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了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挟秽浊之气的特点,故重用为君药。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此两者虽属辛温,但辛而不烈,温而不燥,配入辛凉解表方中,增强辛散透表之力,是为去性取用之法,以上四药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甘草既可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又合桔梗利咽止咳,是属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
1、 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之品,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2、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之功,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
2、加减法:渴甚者,为伤津较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项肿咽痛者,系热毒较甚,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消肿;衄者,是热伤血络,去荆芥穗、淡豆豉之辛温,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凉血止血;咳者,肺气不利也,加杏仁苦降肃肺以加强止咳之功;胸膈闷者,乃挟湿邪秽浊之气,加藿香、郁金芳香化湿,辟秽祛浊。
3、药理研究:
(1)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2)免疫调节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抗过敏作用。
4、现代运用:
本方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辨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湿疹、风疹、荨麻疹、疮痈疖肿,亦多用之。
【服法】
1、散剂:温开水吞服或开水泡服,一次1包,一日2~3次(小儿减半)。
2、片剂:一次4-6片,一日3次(小儿减半)。
3、汤剂:一日一剂,加冷水浸泡半小时,武火煎煮沸5-8分钟即可,一日3-4次,重者,夜加服1次。(小儿减半)
【新剂型】银翘解毒片、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颗粒等。
【禁忌症】
1、过敏体质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外感风寒湿邪及体虚者忌用。
3、脾胃虚寒及大便泄泻者不宜服用。
4、忌烟、酒及辛辣煎炸肥甘食物。
5、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6、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及小儿、年老体弱者、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作者简介
秦竹: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云南省高校“秦竹名师工作室”、云南省高校首届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负责人、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师德先进个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云南省本科一类精品课程负责人,云南省先进教育科研工作者,云南省首届教育功勋奖获得者。
现任云南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主任,云南省健康教育协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与信息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养生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中医药学评议专家。
主编出版:《舌尖上的中医》、《实用偏方治百病》、《美容方剂学》、《中医方药临床臻萃》、《中医方剂识记宝典》、《调理气血与养生》、《给您的太太吃什么》、《中西医结合医学心理学》等中医专著14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四肢麻木可能是这三大病症的先兆
冬季养生防四火,找准“火源”好降火
出现这些说明你属于下寒上热证(俗称“两节人”)
女人气血不足、月经不调,怎么办?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