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CL华星逆势押宝,印刷OLED独树一帜?

  TCL华星量产印刷OLED,是本周显示业界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过去,三星、京东方曾在印刷OLED领域进行技术布局,但它们目前投资建设的8.6代OLED面板生产线都采用了蒸镀工艺。为什么TCL华星仍要坚持印刷OLED?中国面板企业在中尺寸OLED领域的布局,相比过去10多年在LCD面板领域的发展,差异化竞争的局面更加明显,又有何原因?在新一轮中尺寸OLED的竞争中,如何避免再吃过去小尺寸OLED面板业务亏损的“苦”?多位业内资深人士11月21日向第一财经记者分享观点。

  希望让腰部产品也用上OLED

  “OLED在中尺寸应用的拓展和渗透率的提高,是整个显示产业未来五年唯一确定的大趋势。”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认为,在中尺寸应用里面,OLED现在有几种技术,印刷OLED的显示性能、画质效果达到了主流OLED产品的表现,同时由于它的制程相对简单、成本竞争力较强,所以它有机会让介于中端和高端的腰部这部分产品使用上OLED方案,有助于扩大OLED在中尺寸的智能终端产品上的普及和使用,让更多普通消费者体验到OLED终端产品。

  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的中心长曹蔚然也表示,印刷OLED在成本上有优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跟蒸镀技术相比,印刷OLED的材料利用率较高,由于用喷墨的方法,超过90%的材料会留在面板上,而蒸镀技术只有30%的材料会留在玻璃上,其它会留在真空设备以及研磨板上,较高的材料利用率会带来成本的降低。

TCL华星逆势押宝,印刷OLED独树一帜?

  另一方面,印刷OLED的制程相对比较简单,对设备的投资要求也相对没有那么高,不需要太多的真空设备。曹蔚然举例说,在整个OLED的制程里,真空腔体的数量只有现在蒸镀技术的10%,大幅降低了投资成本。所以,印刷OLED在成本上会有较大的优势。

  奥维睿沃(AVC Revo)高级研究经理仲锐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认为,“TCL 华星坚持印刷OLED技术的初衷也并非替代掉其它技术,而是希望拥有可以在主流市场稳住的自主技术。”TCL华星对于印刷OLED技术布局有十年之久,专利数量领先,且此前和日本JDI公司有技术交流与合作,因此在印刷OLED的发展上更具有坚持动力。

  “三星、京东方等面板厂的8.6代OLED面板生产线,选择Tandem(叠层)OLED的技术路线,是与现行主流OLED技术匹配度最高、量产最快的技术方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面板厂对中尺寸OLED有比较现实的客户要求和订单预期,因而选择相对容易快速落地量产的技术路线。” 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向记者说。

  相比之下,周华认为,TCL华星的印刷OLED工艺和维信诺的ViP(无金属掩膜版RGB自对位像素化技术)OLED工艺,具有理论上更广阔的产品覆盖能力,并不局限于中小尺寸,但是相对技术成熟度略低,体现了这些面板厂商对于长期发展和技术迭代的诉求。

  周华还认为,此次TCL华星印刷OLED技术的正式量产,意味着在显示领域,开启了由中国企业制定行业规则的先例。“未来,中国企业和韩国企业的竞争,将从过去价格、产能的比拼,提升为技术路线的竞争,这是中国OLED产业赶超韩国OLED产业的一个契机。”

  大批量量产仍有问题需克服

  目前,在新一轮中尺寸OLED显示面板的投资中,中国企业已呈现出“兵分三路”的差异化布局。京东方在成都投资630亿元的8.6代OLED面板生产线,用的是蒸镀OLED的工艺。维信诺与合肥合作投资550亿元的合肥国显8.6代OLED面板生产线,采用的是无金属掩膜版的ViP工艺。TCL华星在武汉的印刷OLED5.5代生产线,用的是印刷OLED的工艺。

  “TCL华星5.5代印刷OLED生产线已具有量产中尺寸OLED产品的能力,而且高世代生产线的规划内部也在讨论中。”仲锐说。

  周华表示,印刷OLED理论上具有很高的材料利用率、高世代生产线适应性以及大中小微产品的覆盖能力,但现实是仍有许多大批量量产的问题需要克服,产品参数也有需要提升之处,仍需相关企业长期持续投资来解决。这其中,国产OLED材料和设备供应链的参与不可或缺,也是相关技术实现成本下降的必要途径。

  据曹蔚然介绍,通过5.5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试产线的小批量量产,目前TCL华星首发的印刷OLED医疗显示屏的生产良率,已经达到了预期,接下来会向更高的目标去挑战。今后,TCL华星会把印刷OLED的技术推向消费级产品,以实现更规模化的生产。

  印刷OLED进入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应用产品,挑战是不一样的。比如,假设要进入显示器产品,对产品寿命、颜色会提出更高要求。所以,曹蔚然说,印刷OLED在产能提升的同时,接下来还要不断提升产品规格,要跟上游供应商一起,把产品性能、品质做得更好。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也向记者分析说,印刷OLED工艺是新型显示理想的技术方向,这基本上是产业的共识。但要实现印刷工艺,既需要材料和装备的革命性变革,也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要实现印刷工艺的产业化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逐步解决。这也是三星和京东方暂时没有将印刷工艺作为量产工艺的主要原因。TCL华星勇于创新,选择了印刷工艺,是迎难而上的战略选择。

  “实现差异化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中国显示面板龙头企业决心引领行业的充分条件。材料和装备的协同发展,则是实现技术引领的必要条件。”胡春明认为,“差异化技术方向意味着中国显示面板行业的技术创新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散了。” 差异化发展的关键不是竞争,而是合作,这给下游终端企业创造更多选择机会,有助于加快OLED在IT产品上的渗透。

TCL华星逆势押宝,印刷OLED独树一帜?

  避免再吃OLED业务亏损的“苦”

  目前,国内主要面板厂商的OLED业务利润水平逐步改善,但尚未盈利。在新一轮中尺寸OLED的投资布局中,中国面板厂商如何竞合,避免再吃OLED业务亏损的“苦”?

  据Omdia的最新研报,2024年,OLED面板将超过LCD(液晶)面板,在智能手机面板市场占据53%的份额。未来两年,柔性OLED面板价格预计会保持稳定或略有下降,但由于明年新增产能有限,价格不太可能出现2023年那样两位数百分比的大幅下跌情况。然而,随着2026年底8.6代OLED生产线产能释放,以及中国大陆6代OLED工厂开始逐步完成折旧,预计OLED的价格将再次出现快速下降,将加速智能手机面板2027年向OLED的升级。

  周华认为,相比小尺寸OLED在手机市场的快速渗透,中大尺寸OLED市场目前依然处于市场培育阶段,因此投资决策需基于更充分的市场调研,既不能太乐观激进,也不能过度保守,把握投资节奏非常重要。

  在胡春明看来,避免长期亏损的有效办法是解决内卷式恶性竞争的问题,促进中国OLED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京东方和维信诺的技术路线从材料和装备看,差异不是很明显,因此多数材料和设备可以兼容。TCL华星的技术路线相对差异较大,对材料和装备商来说,需要作出更多战略选择,进行资源的合理分配。

  仲锐建议,在OLED技术发展难题的攻克中,各企业可以各尽其力共同推动。为了保障良性的竞争环境,各家在中尺寸产品的布局上,尽量保障重点产品的差异化,有利于不同技术在不同细分市场中占据主导。此外,推动上下游的创新突破,应关注产业链的本土化发展。

  目前,中国中尺寸OLED发展“兵分三路”,与韩国两大OLED巨头三星、LG之间,形成对垒。仲锐预计,未来OLED市场将呈现多样技术共存的局面,OLED产业在市场渗透率增加的同时,竞争将加剧。伴随技术成熟度提升,成本将继续下探,产业格局也将继续变化。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