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南方多地出现登革热病例。
今年9月以来,
广东全省报告登革热病例数累计过万。
到底什么是登革热?会不会“人传人”?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
主要经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
发热、皮疹、“三红”(面、颈、胸部潮红)
和“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
是登革热典型症状,
要及时就医。
登革热没有特效药,
治疗的重点是用止痛药控制疼痛,
通常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如果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
非类固醇抗炎药,
会增加出血风险。
能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俗称“花蚊子”。
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
病毒在其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
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其他人。
也就是说,
登革热并不会直接“人传人”,
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防蚊虫叮咬。
另外,
伊蚊的幼虫喜好较洁净的水,
因此,及时清理住家及周围的积水
可以有效防止蚊虫孳生。
花盆底托、遮阳棚、楼顶废弃的盆盆罐罐、
竹洞、树洞、废旧轮胎……
这些不起眼的地方都可能存积水,
成为伊蚊的孳生地。
一定检查仔细,
即使一个瓶盖或者蛋壳大小容器的积水中,
也能孳生伊蚊。
不过,也有个好消息:
登革热发病具有季节性,
高发期就是伊蚊活跃期。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登革热高发季节是
夏秋季(8~10月),
气候温暖的海南、广东、广西、云南部分地区,
高发季节是5~11月。
随着天气转凉、降水减少,
登革热传播风险将逐渐降低。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