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国古建筑之绝世瑰宝揭秘

  不同地域的人们,因为有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界,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建筑。区域性建筑有很大的区域特色。“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黄土高原的地坑院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最独特的民居形式。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据说已存在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这种地坑式的窑洞,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在土坑四壁掏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一个地坑就是一个院落。

  ▲不同季节的地坑院景观

  地坑院主要分布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中尤以河南省三门峡的地坑院保存的最为完整典型。2007年河南三门峡陕州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地坑院营造技艺”已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陕州区的高台平原地带,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最早还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因地域多为平原地区,所以就地取材为地坑院一大特色。寻一平整土地,大致计算出所要建造整个房屋的总面积及房屋数量,分为 12 孔窑,9 孔窑等,先将公共院落尺寸规划出,进行地平向下挖掘,一般至 3.5m深,也有深达6至7米。再进行每个墙面的窑洞挖掘,向四方方向,进深10m左右,呈拱形。技艺简单、造价低廉、冬暖夏凉,取于自然、融于自然。

  但同时,因深处地下,地坑院建筑的通风采光有很大的问题,单侧采光,采光面小,自然采光差,通风不畅、潮气大、卫生条件差等缺点明显。

  ▲地坑院全景

  ▲地坑院入口

  ▲院内水井

中国古建筑之绝世瑰宝揭秘

  地坑院流行于陕州地区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在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地坑院的建造成本比砖瓦房要低,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就能开挖建造,通常 1 座完整的地坑院可以容纳祖孙几代、四五户人家共同居住,所以在 20 世纪 80 年代,陕县开始涌现出大量地坑院。

  直至 20 世纪 90 年代,附近地区金矿和煤矿的开采,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们搬到了城市里的楼房和村子里的砖瓦房里,地坑院才逐渐废弃。

  ▲修缮后的地坑院

  21 世纪后,政府开始兴建旅游区,开发第三产业,地坑院才得以保存发展,修缮或重新建造了新式的吧地坑院,或仍旧由本土居民居住,或改造成展厅、民宿。最大限度地保留并还原了当地居民原始的生活习惯及居住场景。

  新式的地坑院大胆运用新材料,将新材料、新结构与传统材料、传统结构结合起来,重视发挥本土材料和结构的特点。卫生条件、居住条件得到了充分改善。

  ▲地坑院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