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诺奖平替,颠覆传统认知!

  每年10月的诺奖颁布都是科学界大新闻。不过对于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理学/医学以外领域的研究者来说,诺奖与他们从事的工作几乎无关。

  许多人主张扩展诺贝尔奖类别。

  诺贝尔基金会于1900年正式成立,并在次年颁布第一届诺贝尔奖。此后一百多年间,科学飞速发展,并呈现越发“跨界融合”的趋势。虽然当前诺奖尚未“扩军”,但已出现不少奖项——旨在表彰诺奖表彰不到的领域的成果。

  对于一部分因所在专业而注定无缘诺奖的大师来说,以下8个可谓“xxx领域诺奖”的顶级科学奖项或许会在某天向他们致敬。

  阿贝尔奖设立于2002年,每年向取得“开创性科学成就”的数学家致以750万挪威克朗(约合492万人民币)的敬意。该奖项以挪威数学家尼尔斯·亨利克·阿贝尔(NielsHenrik Abel)的姓氏命名。

  今年3月,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向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米歇尔·塔拉格兰(MichelTalagrand)授予阿贝尔奖,以表彰他在概率论和泛函分析方面的开创性贡献,以及在数学物理和统计学方面的杰出应用。

  迄今为止,仅有过一名女性斩获阿贝尔奖,那就是2019年得主凯伦·乌伦贝克(Karen Uhlenbeck)。这位任职于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数学家在几何分析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就。

  数学界另一大享有盛誉的奖项是菲尔兹奖,每4年颁发一次。不过不同于阿贝尔奖和诺贝尔奖,此项荣誉只授予40岁以下的数学家。

  千年技术奖由芬兰技术学院设立,从2004年开始每两年颁发一次,奖金高达100万欧元,旨在表彰那些对人类生活产生积极且可持续影响的创新技术,例如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又例如下一代DNA测序技术。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工程师班特瓦尔·贾扬特·巴利加(Bantval Jayant Baliga)因发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而于今年获该奖项。绝缘栅双极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被广泛应用于风能和太阳能装置、家用电器以及电动汽车。

  芬兰技术学院表示,此创新让人类能以更高效且更有经济效益地使用可再生能源。2016年,美国《福布斯》杂志称特·巴博士是“世界上有着最大负碳足迹的人”。

  196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设立图灵奖以纪念艾伦·图灵。这位英国数学家被一些人视作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奖每年颁发一次,奖金高达100万美元,旨在表彰计算机科学领域(包括密码学和人工智能)的杰出贡献。自2014年以来,这一“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一直由谷歌赞助。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计算机科学家艾维·维格森(Avi Wigderson)凭借其在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中做出的重要共享——尤其是阐明随机性在计算中的作用——获得最近一届图灵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他还揽下了2021年阿贝尔奖。

诺奖平替,颠覆传统认知!  自1989年以来,美国国家工程院每两年颁发一次德雷珀奖,奖金50万美元,旨在表彰改变人类生活的发明家。

  该奖项以美国工程师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Charles Stark Draper)的姓氏命名。德雷珀曾发明一种革命性的导航技术;借助它,飞机、潜艇和航天器(包括开展登月任务的阿波罗号)无需外部参照即可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速度。

诺奖平替,颠覆传统认知!  曾获德雷珀奖认可的成就包括涡轮喷气发动机、通信卫星、互联网、GPS以及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等。

  德国马普所微结构物理所的物理学家斯图尔特·帕金(Stuart Parkin)因其在开发自旋电子学器件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得2024年德雷珀奖。此外,他也是2014年千年技术奖得主。

  泰勒环境成就奖旨在表彰致力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的科学家、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或相关组织。

  该奖项由已故的美国农夫保险集团联合创始人约翰·泰勒(John Tyler)及其夫人爱丽丝·泰勒(Alice Tyler)于1973年设立,奖金为25万美元。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海洋渔业专家丹尼尔·保利(Daniel Pauly)和拉希德·苏迈拉(Rashid Sumaila)凭借对公海过度捕捞造成的生态和经济损害的研究而获得最近一届泰勒奖。

  维特勒森奖被认为是地球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该奖项设立于1959年,以航运巨头兼慈善家乔治·昂格·维特勒森(Georg UngerVetlesen)的姓氏命名,每三年颁发一次,奖金达25万美元。

  在往届获奖名单中,有人发现6500万年前流星毁灭恐龙时代的证据,有人发展了板块构造理论,还有人改进了预测火山何时喷发的方法……

  最近一位获奖者是明尼苏达大学的戴维·科尔斯泰特(David Kohlstedt),因对地幔在复杂条件下状态的实验室模拟而广受赞誉。

  沃尔夫奖由犹太发明家里卡多·沃尔夫(Ricardo Wolf)所创的沃尔夫基金会于1976年设立。沃尔夫基金会每年都会颁发四类奖项,主要奖励对推动人类科学与艺术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每年评选一次,分别奖励在农业、化学、数学、医学和物理学领域,或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四大艺术领域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士。其中以沃尔夫数学奖影响最大,每个奖项包括10万美元的奖金。人们常将获得沃尔夫奖视作拿诺奖的先决条件。

  京都奖由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创立于1984年,设有三个类别:尖端技术、基础科学以及思想和艺术。稻盛财团每年为每个类别的获奖者提供1亿日元奖金。

  2024年京都奖的尖端技术奖归属约翰·彭德里(John Pendry),这位帝国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凭借开创性的超材料研究闻名世界。在基础科学类别中,哈佛大学地质学家保罗·霍夫曼(Paul F. Hoffman)因研究地球早期条件如何为当前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而获奖。

  资料来源:

  Some Scientists May Never Win a Nobel, but They Still Deserve Big Prizes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世界科学

  编辑:潇潇雨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