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757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一些重要而又关键的转折和变化信号,往往都藏在不经意的细节和小事当中。
这篇文章,回归本行,和大家聊一个近期中国楼市中,热度和关注被掩盖的,同时也被很多人忽视,但是至关重要的最新市场政策动向。
11月1日,据张家港教育局官方微信消息,张家港市政府正式发文2024年10月15日起实施废止《张家港市实施房产产权与学位关联政策的意见》的决定。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取消房产产权与学位关联政策。
2019年至今,已经登记使用过的学位也不再计算使用年限。接下来,学校不再提供学位查询服务。
图片来源:见图
这份文件就是要取消五年内一户房产同一学段只提供一个学位的政策,其实不仅仅是张家港市,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问题。
中国的楼市,长期都有这么一个说法:
有一种优势叫“我家离学校很近”,有一种无奈叫“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一种硬通货叫“学区房”。
在中国,有优质学校学位资源和入学对口资格的学区房可谓是寸土寸金,一间如同鸽子笼一般大小的房子就好几十万,哪怕是上百万也不稀奇。
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舆论热度最高的,莫过于首都北京了。
北京最贵的房子,既不是玉渊潭公园附近价格曾超过20万元/平方米的钓鱼台七号院,也不是紧挨天安门、开盘即超过10万元/平方米的霞公府,更不是鸟巢旁的豪宅盘古大观,而是分布在重点小学附近、被称作学区房的普通住宅。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说海淀中关村是老破小学区房的宇宙中心,那么海淀万柳就是豪宅学区房的天花板。
来张图给大家开开眼界,如果不是北京的朋友也不用惊讶,单价25万一平米往上的学区房,在北京不是新闻: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见图
毕竟,穷谁也不能穷孩子,省啥不能省教育的认知,在中国可谓深入人心。
扭曲,甚至是夸张的供需挤压,让学区房这个价格怪胎,在中国的楼市几轮上行行情中,成为了最突出,也是最顽固的存在。
有这种需求挤压的存在,别的房子跌不跌不管,学区房想要跌,从现实来看都很难实现。
有些问题,不是不能解决,而是利益牵扯太多,难以解决。
但是问题总归是问题,既然是问题,总有被解决的一天,关键就要看谁,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吃第一口螃蟹。
江苏省张家港市这一次的出手,对于中国楼市和学区房扭曲的价格问题而言,不是一件小事。
而且,这个动向背后的一些趋势性变化和形势的动向,更值得重视。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江苏省张家港市最新针对学区房的新政动向详细梳理,结合当下中国楼市,人口维度的几个重要现实,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这一看似不起眼的新政背后,折射了哪些关键的趋势信号,并对后续国内学区房价格扭曲的怪相可能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1月1日,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张家港市实施房产产权与学位关联政策的意见》自2024年10月15日起废止:
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取消房产产权与学位关联政策。2019年至今,已经登记使用过的学位也不再计算使用年限。接下来,学校不再提供学位查询服务。
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关注,甚至被部分自媒体解读为“打响学区房寿终正寝第一枪”。
实际上,张家港出台的政策并非让学位与房产完全脱钩。
张家港市教育局在微信公众号上解释,原来的文件要求施教区内一户房产五年内同一学段只提供一个学位,文件废止后“同一施教区以房产入学,不再受时间限制”。
比如,A家庭买B家庭的房子,孩子要入读小学,原来要到所在施教区小学查询,看五年内学位是否被占用。文件废止后,A家庭不再需要查询学位是否被占用,房产过户后,孩子可顺利入读所在施教区小学。
也就是说,依然要按照房子所在地就近入学,但不再受五年学位占用期限制。
表面上看,是入学制度的放宽,本质上,是对原来限购限售政策的松绑。
2024年1月苏州就已放开限购限售政策,除新房限售两年外再无其它限制。
不过学区房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现在取消这个限制,主要应该是刺激二手房买卖。
逻辑其实很简单:
学位房5年内一户房产同一学段只提供一个学位。现在这个政策张家港市要取消掉了。
也就是说你买完学位房以后,孩子上学,然后卖掉,下一任业主还可以接着上,
理论上5年才有的一个学位,现在5年内可以产生5个。
这提高了学位房的使用价值,因为在同等时间内产生了更多的名额。
但是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区房的市场和价格支撑,毕竟,稀缺和供需挤压才是溢价的理由。
实际上,这个动向的政策意图并不复杂:
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生源开始紧张,要抢生源;
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想要加快房地产的流动性,激活二手房市场存量成交,托举当地房价。
因为需求不足再限制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这样的政策其实是对学区房价值的削弱。
这才是江苏省张家港市这次新政最核心的看点和影响所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客观来说,在中国房价一直上涨的阶段,学区房这个东西,就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一根关键“导火索”。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家长们甚至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努力暗暗较劲,都想要上最好的幼儿园,等到上了小学,这种情况就更加严重了,这也就促成了学区房的出现。
不少家长为了能上对应的小学,不惜重金特地购买学校对应的学区房,即使买了不住,甚至是贷款买,都要为了上学校而拼一下。
“学区房买的是圈子和资源,是下一代阶层的门票”,很多人这么说。
而且,直到今天,这样的观念和共识,依然根深蒂固。
有这种想法的人主观上没有错:
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卖了郊区的大房子,节衣缩食加贷款,买了三环内一套破旧不堪的学区房,资产就增值了,就晋升了一个阶级了,变成富豪阶层了,孩子就变成“富二代”了。这简直是对“富豪”这个词的重新定义。
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因为父母买了学区房,很幸运地被电脑划片到了重点小学,有了顶级的教师和教学资源,身边有了更好的同学,尤其是有了一些真正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同学,就进了一个更“高级”的圈子,阶层晋升就指日可待了。
有这种幻想的中产阶级家庭,恐怕大多数是本世纪初享受到了“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红利,从二三线城市负笈来京,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甚至留京户口指标的人。他们在10多年前靠自我奋斗和历史的进程完成了第一次阶层跃升,接着想再发挥一下当年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空都能钻的精神,通过一套学区房,把宝押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让孩子挤进一个上流的学生圈子,准备完成从中产阶级到“上流社会”的阶级晋升。
……普通老百姓家庭指望通过对教育的投资,对孩子的投资,谋求一个财富上升,突破阶层的希望,何错之有?
当然,这种明显且功利的共识,也成为了炒房投机群体的不二法门。
虽然国家层面也意识到学区房的供需挤压和价格乱象,近年来也多次正式出手,但是基于供需关系和利益牵扯,学区房的价格扭曲现象,依然存在。
教育与地产“联姻”,在利益驱动的助推下,偏离市场购买力,价格极度扭曲的学区房,就成为了中国楼市中,不折不扣的顽固存在。
长期以来,在国内的房地产市场中,教育资源的优劣直接成为影响房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甚至在供需挤压,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城市和地区,这个因素,可以进一步进化成为核心因素。
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下,优质学校周边的房产供不应求,导致学区房价格上涨。
特别是一些知名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由于教学质量高、师资力量强大,成为家长们争相选择的对象。而供给方面,由于优质学校的数量是有限的,导致学区房的供应量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供求不平衡的情况下,学区房价格上涨是一种常见现象。
这种上涨,有其合理性,但是对于楼市整体,甚至是宏观经济,是不健康的:因为供需挤压导致的价格扭曲,完全脱离了市场购买力环境,在成本维度,实际上已经造成了社会的分层。
叠加投机资本的介入,以及人性攀比的因素,学区房在中国楼市中,成为了驱动房价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动力。
这就好比长了肿瘤的病人,如果不解决肿瘤的问题,那么其他的治疗,都是治标不治本。
和什么产品设计,地段优势,配套便利这些“软需求”相比,在中国的主流价值观里面,下一代的教育价值这种硬需求,是没办法放在一起比的。
而受教育的资格和资源,又和房产绑定在一起,这就是现实版本的道德绑架,价值硬撑了。
全国各地过去屡见不鲜的各种“楼道学区房,铁架学区房,地下室学区房”能卖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天价,还不能说明问题?
在全国范围内,类似的“神奇”学区房并非个例。
2019年北京成交了一套“老破小”,一套只有12.2平方更合适称之为“储物间”的“老破小”,成交价达到360万,每平米单价30万元左右,被冠以史上“最强老破小”。这套建于1958年,房龄已超64年的“储物间”自然是不能住人的,但有独立的房产证,隶属于优质学区,可以申请学位,所以创出天价。
当然,经济上行,老百姓收入和就业预期强劲的阶段,这样的问题谈不上核心矛盾。
但是,当下的情况不一样了,形势永远都是要比人强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不吹不黑的说,在教育资源分配差距大的城市,学区房一直是挑动家长神经的话题,一线城市尤为明显。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下,能否入读“牛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在学位对应的小区买房。
张家港新政受关注背后,真正牵动万千家长和购房者的是,学区房以后会式微吗?
从现实出发,学区房这种价格扭曲现象,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三个理由:
首先,出生人口在减少,现在幼儿园已经面临关停潮,而小学也已经被蔓延到,
其次,为了鼓励生育,给予补贴,放松教育门槛,这都是必然的事情。
最后,现在学历贬值也比较厉害,高价争抢重点学区的性价比自然也在降低。
并且从预期上来看,高层也不断强调租售同权的问题,所以学区房的价值回归也就显得合理了。
张家港市走出这一步,实际上也和当地的房地产经济情况有关:
“贝壳找房”App显示,近三年张家港二手房成交量和成交均价持续低迷。季度成交量最低跌至62套以下,比高峰期跌去近75%。成交均价最低不足9000元/平方米,比三年内最高价低了2000多元。
与此同时,新增挂牌量不断攀升。
近一年每月新增挂牌量由最低点477套飙升至最高点2357套,增加近4倍。
这样的困境和压力,也不是张家港这么一个城市有,实际上,伴随生育率的持续降低,利用教育资源抬升房价,制造泡沫的绝大多数城市,都要面对同样的挑战。
体面一点说,张家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主要是为了让教育公平落到实处,保障孩子的入学权益。
不体面,那就是:主要是随着学位增加和生源减少,张家港目前基本能够满足入学需求,市民对学区房的诉求降低,限制5年学位占用期已无必要。
趁着需求还有,尽量释放一下,再晚,连需求都没有了。
举一反三的来看,放眼全国,利用学区学位资格来支撑房价的逻辑,除了几个头部和一线城市以外,恐怕,很快就要成为历史了。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城市而言,学区房的时代正在加速结束,这是不争的事实和趋势。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实际上,不需要进行太复杂的经济分析和心理研究,经济社会,一切经济现象都可以在钱这个根源上找到答案。
说白了,就一句话:形势比人强。
学区房的溢价,包括价格扭曲,前提得有供需挤压,现在中国生育率持续走低,曾经被供需挤压驱动和催化出来的价格泡沫破碎,是必然结果,无非就是时间和过程的问题了。
说到最后,还是得说那些指望着买一套学区房脱胎换骨的“中产阶级”,骨子里对自己是有多绝望,对自己能赋予孩子的家庭教育和人格养成,是有多不自信。
当你纠结在只有学区房才能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并且一路顺风顺水地获得更好教育的时候,你的孩子已经不可能获得更好的教育了。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大家进行思考:
为什么同一个学区、同一所重点学校,就近划片入学的很多土著居民后代,在日后的高中和大学升学考试中处于竞争劣势的可能性仍偏高?
除了社会资源的缺乏之外,家庭环境对教育、修为和人格养成的影响,都在里面呢。
很多人都在强调同等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可是同样的学校教育质量下,家庭教育的优劣,往往成了家长们本能逃避的话题。
这一代中产阶级父母当中的很多人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年近不惑,刚还完一套房的房贷,疲于应付育儿和长辈医疗,知识储备久不更新,职业技能和竞争力逐渐退化。在经济下行的波动期内,他们是裁员或变相强制退休的优先考虑对象。
下一代的成长,认知,还有眼界,其实还是要看上一代的成就和高度。
期望用经济手段去解决教育问题的,往往都无法收获理想的结果,因为炒学区房,从学区房交易中获利的吸引力,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下一代教育和突破阶层这个事情上,用钱卷孩子,不如卷自己。
自己这辈子迈不过的坎,突破不了的天花板,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有些位置,想要孩子上去,至少也得自己在上面拉一把,想依靠下面推就能上去,是不靠谱的。
更不要用教育投资,望子成龙这种借口,去掩盖自己想要从炒房这件事中牟利的本意。
时代不一样了,有些观念和认知,也到了需要与时俱进进行调整的时候了。
这,是不是良心话?
以上,就是对2024年11月伊始,中国楼市中一个关于学区房最新的政策动向,进行的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