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基层创作,陶华点燃燎原之火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16日电 (尧欣雨)“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工作,实际上是团体作战,我们需要去引领和发掘、推出优秀的作品,在仔细鉴赏并做出初步判断后,会邀请专家更深入地对作品进行研讨,帮助作品提升。最后,四川省剧目工作室还会把优秀作品推荐给院团,助力作品搬上舞台。”近日,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原副主任陶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四川无论是在川剧、舞剧,或是在话剧、曲艺创作上,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陶华接受采访。受访者供图

  陶华于2015年加入四川省剧目工作室,那时她发现年轻的工作者们朝气十足,大家对艺术生产热情高涨,思路活跃,观点也很新。“当时的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但就是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在丁鸣主任的带领下,通过省、市、区县三级创作机构,把创作工作深入基层,带动和推动了全省文化艺术创作工作者创作了更多的新作品,可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陶华如是说。

  加入四川省剧目工作室之前,陶华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在她看来,这两项工作之间其实是紧密联系的。“四川剧目中的川剧变脸、吐火,曲艺中的清音、扬琴等都是四川乃至国家级的非遗保护项目。我以前从事的是保护传承工作,到了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后工作思路转变为带动和推动创作工作,工作更加细化,如帮助剧作者组织剧本研讨会以及把剧本搬上舞台等。”陶华介绍道。

  陶华在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工作期间,正值四川艺术创作的高峰期之一,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川剧《铎声阵阵》、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等,其中国家一级编剧包德宾创作的《玉石调羹》产生了较大反响。

  工作中的陶华。高嘉琪摄
基层创作,陶华点燃燎原之火
  作为一名工科出身的文化工作者,陶华坦言,这份工作于她而言十分有挑战性。“在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工作期间,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在文字上多下功夫。”陶华说,在作品研讨会之前,自己会认真研读作品,并动笔写下作品的优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很考验文字功夫,特别是对工科出身的我来说,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

  “2015年,演出市场对儿童剧的需求很大,但那时四川儿童剧的艺术创作数量较少。”基于这种情况,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号召创作者们加入儿童剧创作,许多年轻创作者纷纷响应,其中就包括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现任副主任吴瑜婷。“当时她是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的一名工作人员,由于自身有专业基础,经过摸索和学习,很快就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陶华回忆道,后来,这部剧被成功搬上舞台,演出效果和观众反响都非常好。
基层创作,陶华点燃燎原之火
  陶华。受访者供图

  如今的陶华,已调至四川省歌舞剧院工作。现为四川省歌舞剧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的她,对两个单位之间的紧密联系感受颇深。“作品搬上舞台后呈现出的艺术品质和前期创作是非常紧密的。四川省剧目工作室负责的是艺术创作的源头,而四川省歌舞剧院把作品搬上舞台,二度创作后才能出优秀的剧目,两者都不可或缺。”陶华介绍,目前四川省歌舞剧院正在排练的舞蹈诗剧《蜀道》,已被列入四川省2024年舞台艺术创作重点剧目,而后期该剧也将参与申报国家艺术基金。

  2024年是四川省剧目工作室成立60周年,虽已调离副主任一职,但陶华仍心系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她表示:“四川省剧目工作室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祝愿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秉承创新精神,不断探索、不断前行,推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在艺术舞台上绽放绚丽的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