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消费者健康意识上升,“减盐”已成趋势。2021年服贸会上,中盐集团董事会秘书、中盐股份副总经理、中盐京津冀盐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范志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盐业与减盐并不冲突,减盐的关键是减钠,中盐京津冀一直在做产品升级,研发推广健康食盐。
在盐改背景下,中盐京津冀也在进行内部业务的融合与升级,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强线上布局。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盐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数字化助传统盐业升级
新京报:本次服贸会,你们带来了哪些特色产品?
范志:我们带来了很多代表国家盐业公司品质、产地特色的“中盐”牌系列产品。比如首次亮相的绿色低钠湖盐,产自内蒙古草原深处盐湖,是带有地理标志的产品,体现了中盐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与减盐方面的行动,未来或将成为北京低钠盐市场的主打。又比如来自天山的湖盐——天山雪晶盐,也是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首选推荐用盐。
新京报:对服贸会有什么感受?
范志:今年服贸会主题“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让我们受益匪浅。“中盐北京”和“京晶”字号是有70余年历史的老字号,而在盐改背景下诞生的中盐京津冀公司组建时间并不长。我们正面临新的升级,这一过程中,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目前,中盐京津冀已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业财融合、一体化高效开放的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支撑生产经营。同时,推进电子全面追溯,促进仓储物流信息化改造。比如扫描产品袋上的“食盐电子防伪追溯码”,就可以看到盐的源头信息。另外,中盐京津冀还成立新渠道业务部门推荐优势产品,通过社区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型购物方式,提供快捷便利的数字化购物。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在数字化的助力下走出去,参与到国际化过程。
推广低钠盐促进健康化
新京报:伴随大众健康意识提升,“减盐”成为趋势。有人认为盐业提倡“减盐”具有矛盾性,对此你怎么看?
范志:盐业与减盐并不冲突。健康概念的减盐,更多是减盐里的钠,钠含量高会对心血管有一定影响,所以盐业要结合产品升级来实现减钠。北京是中盐最早推广减盐减钠的城市,现在中盐京津冀仍在低钠盐领域拓展,希望达到更健康的水平。对于低钠盐,我们还要通过减盐不减咸来提升产品附加值,保证风味。
新京报:疫情背景下,在家做饭的人增多,是否进一步推动了中盐京津冀在营销、产品方面的升级?
范志:疫情改变了百姓的消费习惯,公司也相应作出调整。疫情前,中盐京津冀的产品主要通过新发地等农贸市场流通。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公司重点放在深入终端,地毯式走访社区门店,完善客户资料,梳理直达配送终端线路并定期配送,推动社区门店网格化管理,让消费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盐。同时,加大电商等新渠道建设,开设线上旗舰店,与社区团购、生鲜平台合作。
盐改背景下的整合转型
新京报:中盐京津冀是在盐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企业,目前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范志:当前主要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0-2022)》等,完成京津冀内部业务整合,把机制调整到更适应市场竞争的状态。中盐京津冀正通过积极分析三地在售食用盐产品的现状,策划在雄安新区设立子公司,做好三地统一的产品管理,推动大单品的形成,打造“中盐”拳头产品。
新京报:雄安新区业务在中盐京津冀承担哪些角色?
范志:雄安新区包括河北3个县,原有3个县的盐业公司正在策划业务整合。未来,中盐京津冀希望承担雄安新区食盐供应主渠道作用,保障当地食盐供应。同时积极推动中盐集团将盐业检测、产品研发项目放在雄安新区。届时,中盐在雄安新区业务将聚焦行业前沿问题,集中对减盐、软水、环保型融雪除冰以及相关环保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持续创新升级产品线,加大低钠盐、海湖盐等生活用盐以及软水盐等日化用盐的研发与销售,丰富中盐品牌的产品体系。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图片来源 企业供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