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赵构独揽兵权:打造私家三衙军,野心勃勃

  淮西军变后,赵构的主要关注由外转内,着手削弱诸大将的权力。具体做法是“抚循偏裨”。

  关于“抚循偏裨”,直白解释是通过拉拢“军长”“师长”等次下级军官,来削弱张、韩、刘、岳、吴这五个大军区司令的权势。

  这一点,可以参看赵构与殿中侍御史张戒的一番对话

  张戒:“诸将权太重。”

赵构独揽兵权:打造私家三衙军,野心勃勃  赵构:“若言跋扈则无迹。兵虽多,然聚则强,分则弱,虽然分,未可也。”

  张戒:“去岁罢刘光世,以致淮西之变。今虽有善为计者,陛下必不信。然要须有术。”

  赵构:“朕今有术,惟抚御偏禆耳。”

  张戒:“陛下得之矣,得偏禆心,则大将之势分。”

  赵构:“二年间自可了。”

  当时是公元1138年,绍兴八年五月。一个月后,最核心的大军区司令张俊就已经察觉到朝廷的这个风向变化。

  时朝廷以诸将权重,欲抚循偏裨以分其势,张俊觉之。

  张俊这个人,其实脑子不灵光,政治敏锐性也特别差。绍兴和议后,赵构、秦桧联手制造大宋朝第二次“杯酒释兵权”。他俩担心韩世忠、担心岳飞,却唯独不担心张俊,甚至还拉张俊过来当帮凶。原因就是张俊脑子笨、反应慢,还嫉贤妒能。这种人拿来当枪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这一次,张俊之所以反应这么快,主要有两个原因:
赵构独揽兵权:打造私家三衙军,野心勃勃
  一是他离核心最近。除了皇家侍卫三衙军,就是由张俊的行营中护军护卫赵构的安全。这一点,别说岳飞比不上,就是韩世忠也比不上。

  二是他深受其害。张俊手下的得力干将杨沂中,早就被赵构以“抚循偏裨”的方式强挖到三衙军,顺带手还让杨沂中带走了所部军队。

  将是张俊的强将、兵是张俊的精兵。

  结果赵构一个讲政治就给全部带走。这件事,张俊一直耿耿于怀。但他没有韩世忠跋扈,更贪恋赵构的军费和装备,所以只能忍了。

  这时候,我们在复盘一下:赵构为什么要力排众议搞和议?

  和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他“抚循偏裨”的大战略能否推行。而且,赵构说了两年时间能完成。所以,他特别需要宋金之间至少要有两年时间的和平相处期。如果这两年老打仗,那不仅无法“抚循偏裨”,而且还要给诸将赋权。

  但问题是:两年之后呢?

  两年之后,张、韩、岳、吴等大军区司令全都下课,南宋就剩下了一堆军长、师长,也就是统制官们。到那时候,女真大金再来进攻、又要灭宋,你赵构还能靠谁?

  靠三衙军。也就是大宋传统的中央禁军。

  在北宋,宋军精锐几乎全在三衙,也就是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三个衙门。但是,在南宋初期,宋军精锐几乎全在行营,也就是前后左右中五个行营护军。

  刘光世下课后,行营左护军集体造反,制造了淮西军变。自此之后,行营护军还剩下四个,即张、韩、岳、吴四个大军区司令手中的四大主力兵团。

  那三衙军呢?

  建炎三年的苗刘兵变,实际是禁卫军兵变。此后,赵构也就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军队。只能让张俊带着张家军给自己当保镖。

  张俊这个保镖一直当到绍兴五年。之后,张俊出镇两淮,成为大军区司令,不再担任保镖。那赵构的安全咋办?

  由张俊的部将杨沂中负责。

  这实际就是“抚循偏裨”加硬挖墙角。因为杨沂中的部队也被赵构从张家军中挖了过来。杨沂中所部先被编为神武中军,后被并入三衙军中的殿前司。

  当时的三衙军,只有收编了神武中军的殿前司还算有些战斗力。至于马军司、步军司,不仅规模小得可怜,而且战斗力一塌糊涂,基本就是充数的。

  一个杨沂中当然不够。赵构还半遮半掩地挖过赵密、解潜、刘锡、刘锜、王彦等人。

  赵密跟杨沂中一样,也是张俊的得力干将,能干到连韩世忠都想挖他。

  解潜原为西军将领,后来做过镇抚使,先投到宰相赵鼎麾下,后来做了赵构的禁卫军。

  刘锡、刘锜兄弟不仅是西军将领,而且是将门之后,堪称根正苗红的禁军人选。

  王彦主要是因为手里捏着一支能征善战的八字军。但他本人的履历杂质太多,认真算的话要归入宗泽的开封系。

  所以,赵构只要其军、不要其人。八字军跟三衙军中的马军司合并,由根正苗红的刘锜统领。

  除了广挖优质将领,赵构还想方设法招募精兵。

  丙寅,诏四川制置大使席益趣遣所募西兵。初,命益于团集人内选三路少壮人二千,兼家赴行在,专充扈卫。益言已遣统押管颜渐部兵千人出峡,故命趣之。

  富平之战后,很多西军将士溃逃到四川,之后主要被吴玠、吴璘兄弟收编。但这些无主的优质兵源,可以投吴氏兄弟,也可以投大宋皇帝。所以,赵构才安排四川制置大使席益在四川招募禁卫军。

  冲这一点,我们就得承认:赵构虽然怂得要命,却是南宋最了解军队、最了解战争的皇帝。他起码知道打仗要靠精兵,也知道去哪找精兵。

  又是广挖墙角、招揽优质将军,又是费劲心机、募集优质军队,当然肯定还要供给最精良的武器和最稀缺的战马,赵构就这么悄悄经营了好多年。到宋金和议时,作为皇家御林军的三衙军,其战斗力到底有没有提升?又提升到什么水准?

  公元1136年藕塘之战,杨沂中所部击溃伪齐东路军,三衙军一战成名。此战没有专门介绍。因为没必要。一群狐假虎威的伪齐壮丁,连土匪都未必打过,怎么可能打得过一支装备精良的皇家御林军?杨沂中一出手就能砸出五千精骑。这个牌面,就是南宋第一军岳家军也玩不起。所以,藕塘之战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但公元1140年的顺昌之战,则是名副其实的巅峰之作。在顺昌城,三衙军刘锜所部直面金军最强主力和头号名将完颜宗弼。在形势极其被动、力量极不对称的情况下,这支大宋御林军不仅以少胜多,结结实实地击退金军,而且打得荡气回肠、微操精妙。城战、阵战、硬刚、诡计全都玩了一遍。十几万金军被玩到报废,完颜宗弼本人还被累到“气疾”“呕血不止”。

  但问题是:当时三衙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皇帝、保卫行在,最多也就是保卫临安,是赵构的皇家御林军。他们为什么会被派到最前线对战金军主力?同时,一支御林军就是再能打,又怎么能够打败金军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