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这是明代文学家宗臣给刘一丈写的一封回信。刘名玠,字国珍,号墀石,是宗臣父亲宗周的朋友,于宗臣为长辈,因排行第一,故称为”一丈”,文中又称为”长者”。因是书信,又是写给长辈的,所以首尾两节不免寒暄客套之语,这也是一般书信的常见格式
《报刘一丈书》是宗臣的代表作。
作者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江苏兴化县人。他幼年时就很聪明,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任过刑部主事、吏部考官等官职。为人性格耿介,不依附权贵。他生活时代,正是严嵩父子当国,他们权侵朝野,陷害忠良。杨继盛因弹劾严嵩十大奸罪,下狱受酷刑而死。宗臣不避斧钺,挺身而出,亲率王世祯等人,脱下自己衣袍,盖在杨的身上,并撰文哭祭杨继盛。当时在严嵩父子的淫威下,许多士大夫丧失了廉耻气节,纷纷投入严氏的卵翼,而宗臣则傲古凌腾,不向权贵摧眉折腰。《报刘一丈书》正是宗臣为人的真实写照。宗臣是后七子之一,著有《宗子相先生集》。宗臣的散文很少摹拟堆砌习气,其散文成就在后七子中比较突出。
<原文>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 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编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矣!”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翻译>
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从而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
至于信中以”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与职位相符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亲切感受到的。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
且看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他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客人倒来得这样勤!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客人心里感到受耻辱,只有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幸好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又偶尔对别人说:”某人好,某人好。”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赞他。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
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例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像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不被长官赏识),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份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恐怕)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
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有所感触。上天赋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地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吧!
<简析>
明世宗嘉靖中叶,正当奸相严嵩统治时期。严嵩、严世蕃父子恃宠揽权,营私舞弊,一时无耻之徒,相率奔走其门,贿赂成风,丑态百出。宗臣看到当时种种卑劣恶浊的社会现象,非常愤慨,借着给刘一丈写这篇答书,尽情发泄出来。这封答书围绕着所谓”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的观点,描述当时官场中最典型、最丑恶的现象,揭露和抨击了明代中下谄上骄、贿赂贪赃的腐败透顶的社会风气。答书的重点虽然在刻画奔走权门的无耻之徒,但是无形中也揭露了严嵩专权纳贿的罪恶。应该看到,在封建社会里,这封信揭露的问题是具有深刻广泛的社会意义的。
文章共分四段。第一段是答书的开头部分,提出要申明的观点,引出下文内容。这一段开头的几句话,表示对刘一丈的感念,是旧时复信中常用的套话。接着提出来信中提到的”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的要点,表明要谈自己的感受。然后以”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一语,一笔带过这层意思,转过笔来单就”上下相寻”抒发积愤,领起下文。
第二段是答书的主要部分,重点在揭露当时官场丑恶现象。这段先用”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这一设问句引出下文,接着极力描绘当时官场中干谒求进者奔走权门、摇尾乞怜,相府门者的狐假虎威、敲诈勒索和权奸的贪脏受贿、作威作福的种种丑态。末尾并以轻蔑的口吻说:”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表达了无限愤慨。
第三段说出自己洁身自好,不肯向权门低头的态度。明白表示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即上下不能”相孚”,也不顾,表现了作者的气节。这在当时政治黑暗、士大夫寡廉鲜耻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段是这封答书的结尾部分。由怀念乡园写到刘一丈的有才能,叹他”抱才”而不能出仕为官,最后劝慰他能心情平静地等待时机,并以此收束全文。
一般书信体散文,记事说理往往很平实,这封答书却是通过一个典型的情节的描述,通过形象,生动地表白了作者观点的。文中写了某个求官者经由门丁求见并贿赂权臣的故事,刻画了求官者、门丁、权臣这三种丑角。作者扣紧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他们富有表现力的行动、对话,揭示三种人的身分、性格、心理活动,使他们的卑劣丑态和肮脏灵魂毕露无遗,活生生地展现出一幕官场现形的丑剧。那笔墨真是入木三分。作者以白描式的漫画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求官者的谄媚无耻,门者的狼犬嘴脸,权奸的赫赫气焰,把这三种丑类对照写出来,具有强烈的讽刺力量,辛辣地嘲讽了封建社会上层集团的黑暗腐朽。文章在语言上,朴素平实,丝毫不借助典故、华丽的辞藻,确实做到”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讽刺手法也是很高超的。这在明代复古派作家的文章中,是少见的。
《报刘一丈书》的讽刺艺术是高超的,溶道理于形象的描述中,而且高度概括地凝炼为一组颇有典型意义的镜头,通过形象的刻画,自然显示出结论,明代中叶政治腐败情景,既超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令人叫绝。鲁迅在《什么是’讽刺’》中说:”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这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的。但这么行下来,习惯了,虽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鲁迅先生的话虽然是概括一般讽刺文学的,用来对照《报刘一丈书》,不也正说中这篇文章的高妙吗!
〔注释]
[1〕《报刘一丈书》:选自《宗子相先生集》。报:答复。刘一丈:生平不详。据宗臣有关诗文知道:刘一丈是宗臣父亲的好朋友,名玠(jie),字国珍,号墀(chi)石,宗臣集中有他的象赞。一:排行第一。丈:对男性长辈的尊称,如今称”老伯”。这个人有学识有抱负,但一直在家乡过着隐居生活。书:信。
〔2〕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域,明朝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宗臣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同时,在文坛上有”后七子”之称,作文主张复古。他在”后七子”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个。著有《宗子相先生集》。
〔3〕长(zhang)者: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刘一丈。
〔4〕长(chang)想:长久的想念。〔5〕何至更辱馈遗:怎么又蒙您赠送我东西。辱:谦词,意思自己地位低,对方地位高。有”屈尊”的意思。馈(kui)遗(wei):赠送东西。
〔6]不才:对自己的谦称。
〔7〕殷:殷切,深厚。
〔8〕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就您对我父亲念念不忘来看,也可以知道我父亲思念您的深切了。刘一丈与宗臣的父亲有几十年的友谊,来信里必是提到宗臣的父亲,所以他复信里这样说。老父:作者指自己的父亲。
(9)上下相孚,才德称(chen)位:要取得上下级的信任(这里主要指取得上级的信任),并力求使自己的德才与官职相称。孚:使人信服。
〔10〕语(yu)不才:告诉我。语:告,嘱。
〔11〕固:本来。
〔12〕则尤不才为甚:则尤以不才为甚,在我身上尤其严重。甚:严重,厉害。
[13〕所谓孚者何哉:所说的上下相孚是什么情况呢?何哉:什么情况。
〔14〕策马:用马鞭赶马(去权门营谋)。
〔15〕权者:有权势的人,这里指当时的宰相。即下文的”相公”。
〔16〕门者故不入:守门的人故意不让他进去。门者:门丁,守门的仆人。故:故意。入:纳,让进。使动用法。
〔17〕甘言媚词:甜言蜜语,谄媚的话。甘:甜。
〔18〕袖金以私之:(取出)袖中(预)藏的银子,偷偷地送给他。私:暗中行贿。之:代指门者。
〔19〕即门者持刺入:即使门丁拿着(求见人的)名片进去(禀告主人)。刺:名片(印或写有求见者姓名的纸片),也叫名帖。
〔20〕即出见:立即出来接见。
〔21〕立厩中仆马之间:站在马棚里仆人和马匹中间。厩(jiu):马棚。
〔22〕恶气袭衣裾:臭气侵袭衣服,熏臭衣服。裾(ju):衣襟。
〔23〕即……不去也:即使……也不离开。去:离。
〔24〕抵暮:到晚间。抵:到。
〔25〕相公倦,谢客矣:相公疲倦,不见客人了。相公:对宰相的尊称。这里暗指把持政权的严嵩。谢:辞,谢绝。〔26〕盥(guan)、栉(zhi):洗脸梳头。盥:盥洗器。栉:梳子、篦子的通称。”盥、栉”,这里都作动词用。
〔27〕走马抵门:骑马快跑到(权者家)门。走:跑。
〔28〕耻之:感到受辱。耻:以为耻。〔29〕亡:同”无”。
〔30〕向:原先。
〔31〕南面:坐北朝南。旧时国君接见臣下时”南面”,这里用来表示主者的威势。
〔32〕惊走匍匐阶下:惊慌地快跑过去,伏在阶下。匍(pu)匐(fu):爬行,趴伏。
〔33〕再拜:古代礼节,拜两次。拜:磕头。
〔34〕上所上寿金:呈上(准备好的)送给主人的金银。寿:《正字通》,”凡以金帛赠人曰寿。”
〔35〕固请:坚持请求(收下)。
〔36〕命吏内之:(权者)让手下小吏收下寿金。内:同”纳”,收下。
〔37〕官人幸顾我:(我)荣幸地受到相公照顾。官人:做大官的人,这里指相公。幸:幸而,荣幸地。表示惊喜。顾:照顾,关心。
〔38〕亡:通”毋”,不要。
〔39〕适:刚才。
〔40〕且虚言状:并且虚假地说了一些(相公如何厚待他)的情况。
〔41〕某:指上文说的内容。
〔42〕心计交赞之:心里盘算着(某人巴结上相公,快升官了),同声称赞他。交:交互。之:代指相公所称赞的那个人。
〔43〕仆能之乎:我能够那样吗?仆:”自己”的谦称。之:代指巴结权贵的事。
〔44〕前所谓权门者:前边所说的那个有权势的人家。
〔45〕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除了过年过节伏日腊日送一张名片以外。自……之外:除了….以外。岁、时:年、节。时:一年的四时节令。伏:伏日(在夏天)。腊:腊节(在冬天)。伏腊都是祭祀的日子,也是两个佳节。一刺:送一张名片(这是旧时例行的礼节)。〔46〕间道经其门:有时路过权者我的胸怀的狭小啊。意思是不能迎合权贵。斯:这。遍(bian):狭隘。
〔48〕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因此常不受上司喜爱。见悦:受喜爱。长吏:上级官吏,上司。
〔49〕大言:意思是说宽慰自己的话。大:宽。
〔50〕吾惟守分尔矣:我只是守作人的本分罢了。惟:只是。尔:同”耳”,而已,罢了。
〔51〕得无厌其为迂乎:恐怕会不满意我,认为我太不通情理吧。得无:恐怕,表揣测。其:这里有”我”的意味。迂:迂阔,不通情理。
〔52〕乡园多故:家乡多次有灾祸。明嘉靖中叶以后,倭寇多次侵扰东南沿海地区,”多故”可能指这件事。
〔53〕客子之愁:远离家乡人的忧愁。客子:离开家乡的人。
〔54〕抱才而困:有才能而没有机会施展,不能出仕为官。
〔55〕怆(chuang)然:悲伤的样子。〔56〕天之与先生者甚厚:指有才能有学识。先生:指刘一丈。
〔57〕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用不着说您不愿抛弃才干不用,指不出仕作官。亡论:无论,用不着说。亡(wu):同”无”。长者:尊称对方,您。
〔58〕幸宁心哉:希望能够心情平静(等待时机)。宁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