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题:风沙渐离北京城
新华社记者魏梦佳
30多万株油松、白皮松、国槐、五角枫……在北京怀柔区潮白河怀柔段,沿线近14公里郁郁葱葱,繁茂生长着。
“以前一刮风就是满嘴的沙子,现在出门见绿,环境变好了,大家都爱出来走走。”怀柔区杨宋镇梭草村69岁村民张克友喜欢到附近树林遛遛弯。
京津风沙源治理、平原百万亩造林、播草盖沙……北京持续大规模实施防沙治沙工程,构建起一道道绿色防线。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负责人16日表示,近5年来,北京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37.2万亩,沙化土地被绿荫覆盖,风沙正渐离北京城。
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延庆康庄地区和昌平南口地区是北京历史上有名的五大重点风沙危害区,也是北京沙化土地的主要分布地,总面积247.5万亩,被百姓称为“无风一片沙,有风地搬家,每当风沙起,处处毁庄稼”。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为治理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北京陆续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农田林网、重点风沙危害区绿化造林等系列工程;2012年,北京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平原造林工程启动。截至今年初,北京已在平原地区累计造林105万亩、植树5400多万株。
新植绿林的同时,风沙危害区的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方面也实现重大突破。一片片废弃沙石坑、荒滩荒地、腾退的建设用地等变成林海,营造具有防风固沙、景观游憩等多功能森林约25万亩,而五大风沙危害区也得到彻底治理。
如今,永定河沿线因新增造林5万亩,形成了70多公里长、森林面积达14万亩的绿色发展带;20多年来一直未能治理的昌平西部2万多亩沙坑煤场已是林海绵延。一些昔日的沙地、沙坑,如今变成了绿树成荫的生态景观游憩区,吸引着大量周边百姓和城市居民休闲观光。
同时进行的还有为减少京津沙尘天气而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北京自2000年启动这项工程的一期工程以来,已累计营林造林690万亩,构建起北部地区抗击风沙的首道防线。
近5年来,北京还加大实施播草盖沙工程,通过栽种本地植物品种或引进沙生、抗旱灌木及草本植物,对全市重点风沙源地区进行绿色覆盖,工程实施面积近9万亩。
要让风沙远离京城、做到固沙降尘并不容易。在延庆龙庆峡附近的荒滩上,延庆县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淑琴坦言种树的艰辛,为了把树种活,他们为这片1万多亩的荒滩铺上了60厘米厚、从别处运来的“客土”。之后又选择了既能降低风速又抗旱易活的杨树、榆树、刺槐等树种栽种。多番努力下,才把过去“遍地大沙坑”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树成荫。
这些绿色工程的持续实施,极大改善了首都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近5年来,北京沙化土地逐年减少、沙化程度逐年降低,沙尘天气从2000年左右年均发生13次以上,减少到近两年年均2至3次。
截至“十二五”末,北京森林覆盖率已达41.6%,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不断绵延的绿色生态屏障,正有效抑制境内风沙源的形成和外来风沙的入侵,成为绿色北京建设现代宜居之都最坚实的努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