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沈阳70年深情告白,30大屏共谱辉煌夜

  初雪落在沈阳的街道上,就像是一场寂静的白色礼仪。

  晚霞褪去时,城市的天际线开始发光。30多块户外大屏,像是30多盏为英雄点亮的灯塔。”山川同念,英雄回家”–这八个大字,让整座城市都沉默了。

  多美的词啊:山川同念,英雄回家。

  说起回家,谁又能想到,有些人等了整整70年。第十一批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即将回归祖国。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是43个有血有肉的生命,是43个永远定格的青春年华。

  人们总说,英雄不朽。可谁又能告诉我,那些未曾合眼的父母,那些白了头的妻子,那些从未谋面的子女,这70年是怎么过的?

  沈阳人知道。所以他们用三千多面崭新的五星红旗铺就归途,用所有的户外大屏传递思念,让公交车、出租车都变成流动的思念。这座城市在用她独特的方式说:欢迎回家。

  视频加载中…

  十年了。从2014年开始,沈阳已经连续十一年做这件事。938位英烈,一个接一个回到祖国的怀抱。起初是普通运输机,后来是国产”运-20″,再后来是”歼-20″护航。这不仅是机型的升级,更是一个国家对英雄承诺的兑现。

沈阳70年深情告白,30大屏共谱辉煌夜  数字会说话。938加43,等于981。就在沈阳这片土地上,几乎一千位英雄魂归故里。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人的坚持。从寻找到确认,从交接到护送,每一个环节都写满了执着。
沈阳70年深情告白,30大屏共谱辉煌夜
  有人问:为什么要等这么久?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

  答案就在沈阳的大街小巷。这里的每一块电子屏都在呼唤,每一面红旗都在召唤。一个国家强大了,就更要记得那些曾经用生命托举它的人。

  记得那是2020年,第七批烈士遗骸回国。那一年我们第一次派出了“运-20”大型运输机。这款由中国自主研制的运输机,翼展宽阔,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它不仅承载着烈士遗骸,更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尊严与担当。

  两年后,“运-20”的身旁又增加了一位伙伴。“歼-20”战斗机为“双20”组合护航,这一幕令人热泪盈眶:昔日英雄们仅仅能够凭借着血肉之躯来保家卫国;如今强大的祖国派遣出最为先进的战机,护送他们回归家园。

  人们常说:国家发展太快了。可是,你看看沈阳城的天际线,再看看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松柏,就会明白:再快的发展,也慢不过一个等待的母亲;再高的楼宇,也比不过一份永恒的承诺。

  寻亲的故事仍在继续。DNA技术让认亲变得可能,但这项工作何其艰难。专家们要从数万条数据中寻找匹配,要翻阅陈旧的档案,要走访年迈的知情人。他们说:再难也要坚持,因为每一位烈士,都值得拥有一个完整的名字,都应该让亲人知道他没有被遗忘。

  有一位老人每年都来,他叫李维波,是一名志愿军老兵。”只要听说兄弟们回来了,我都要去接他们。”他的话很简单,可比任何华丽的词藻都动人。每到清明,他就站在烈士陵园,给人讲他的故事。

  讲啊讲,他的故事里有战火纷飞,有生死相托,有遗憾,也有期待。科技在进步,已经有20位烈士通过DNA比对找到了家人。李维波说,好啊,真好,他们终于真的”回家”了。

  你知道吗?在沈飞有个叫方文墨的年轻技术工人。2022年秋天,他和同事们来到烈士陵园。站在纪念碑前,这个年轻人说:”我们要接过英雄的接力棒。”多朴实的话,却重逾千钧。

  所以今年,当港澳台的青年学生、中央机关的年轻干部来到现场,当他们面对英烈的时候,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份重量?

  时光荏苒,但有些事永远不会变。比如守候,比如等待,比如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当运-20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机场的那一刻,当护送车队驶过洒满阳光的青年大街,当43位英烈终于入土为安,我忽然明白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因为在这座城市的街头,那些流动的标语依然在闪烁,那些五星红旗依然在飘扬,那些驻足致敬的身影依然在述说一个真理:有些事值得等待;有些人值得铭记。

  如果你在沈阳,你会用哪种方式向英雄致敬呢?倘若在你的城市也存在这样的历史印记,你愿意会讲给我听吗?

  让我们一起,成为这场跨越时空团圆的见证者。因为英雄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无不良引导,如侵权请私我删除,望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