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南京风云再起,他们重回战场

  1937年12月初,侵华日军从上海向南京进犯,并逼近南京城。当时,南京东郊栖霞山麓的江南水泥厂刚刚建成,董事会不甘工厂落入日军之手,紧急聘请德国工程师卡尔·京特博士和丹麦人辛德贝格以“保护本国资产”为名,从上海前往以濒临沦陷的南京护厂。此后,国际友人卡尔·京特和辛德贝格在这里建立了难民收容所,内设小型医院,给伤者免费治疗,庇护了近2万名难民。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位“逆行勇士”卡尔·京特的故事。
南京风云再起,他们重回战场
  PART.01

  生于中国 长于中国

  昆德,他的姓名今译卡尔·京特,德国汉堡人,工程师,在中国唐山出生、长大,能说流利的中文,还能说唐山方言,对中国充满感情。1933年7月,卡尔·京特在德国柏林技术大学材料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题为《论中国北部开煤田的地质》,发表于中国南京出版的专刊上。1935年7月,回到中国后,京特在其父与其弟经租赁营的启新公司唐山陶瓷厂工作,正准备在中国开始他作为采矿专家的职业生涯。因部分唐山启新水泥公司的常务董事,同为江南水泥厂隶属江南水泥公司的常务董事,京特博士答应江南水泥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冒险赶往即将沦陷的南京。

  京特妻子曾说,他(卡尔·京特)在童年时期和中国孩子一起长大,亲如兄弟姐妹。如果有人陷入困境,他时刻准备伸出援手。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

  1937年冬至1938年春所摄江南水泥厂俯瞰照片PART.02

  伸出援手 保护赤贫难民

  1937年12月9日晚,在江南水泥厂附近,日军与坚守南京的中国守军展开激战后,中国守军被迫撤退,随后,附近的中国难民争先恐后地向江南水泥厂涌来。12月11日,京特和辛德贝格一起,在工厂周围设立了难民收容所,并在入口处挂上1米见方涂着白漆的木板,木板上画有德国和丹麦两国国旗作为标识。从当年美国人约翰·马吉牧师拍摄的影片里可以看到,在德、丹两国国旗的保护下,大量难民汇聚于此,从开始的三五成群,到后来的成百上千。在难民眼中,京特非常友善,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昆”。“老昆”每天拄着手杖在厂区及周边巡视,面对日军的侵扰,个头不高的他非常勇敢。

  京特在江南水泥厂难民收容所与难民在一起

  江南水泥厂难民收容所一角

  “工厂难民区很安全”,京特向难民们承诺,但是他也告诫大家,“你们不要乱跑,出去我们就管不了了”。其实,工厂附近村镇的事情以及厂内职工在外遇到麻烦,京特都曾管过。一次,日军放火焚烧工厂附近的摄山镇(今摄山村)民房,并架起机枪,意在阻止中国人救火。京特得到信息后,率江南水泥厂员工赶去救火,全镇只烧了王传宗、戴永保两家,其余房屋免付一炬。

  京特(前排左五)与江南水泥厂的同事合影

  PART.03
南京风云再起,他们重回战场
  第一时间翻译、报送难民报告

  与江南水泥厂难民收容所暂时的平静不同,在3公里外的栖霞寺,日军杀戮平民、强奸妇女、抢劫财物的暴行从未间断。

  1938年1月25日,栖霞山难民代表20人签署了一份题为《以人类的名义致所有与此有关的人》的报告,控诉日军在南京栖霞山一带的暴行。

  图为栖霞寺难民收容所内的难民

  因为京特出生在中国唐山,他不仅会中文,而且懂德文,于是他将该报告译成德文后,让辛德贝格送到南京城内,交给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以便与日本大使馆交涉。

  PART.04

  南京不会忘记

  1939年3月16日,在德国柏林,德国红十字会主席萨克森·科堡·哥达公爵,签发了颁给京特博士的德意志红十字会二级奖章证书,“以感谢和表彰他的特殊功绩”。京特见义勇为,于危难之中救助中国难民的人道善行,得到了红十字会的肯定。如今,京特博士夫人已将这一证书和奖章,托人捐给我馆,目前在我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第四部分人道主义救援篇章展出。

  此为卡尔·京特博士所获德意志红十字二级荣誉勋章及证书

  卡尔·京特博士所获德意志红十字二级荣誉勋章及证书在纪念馆展出抗战胜利后,江南水泥厂专门给有关当局写了报告,拉贝原来的助手韩湘琳也为京特做了证明。经当时的南京市政府和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京特夫妇没有进德侨集中营,并免遣回国,准予江南水泥厂留用。直到新中国成立,江南水泥厂生产出第一吨水泥,京特博士才于1950年12月辞去化验室工程师的工作,带着夫人和在中国出生的一儿一女回国。

  PART.05

  新世纪再续当年情缘

  “没想到中国人还记得我们”。2001年8月,当京特博士夫人埃迪特接到一个电话,得知中国人在寻找她的家庭时,非常激动。 斗转星移,人事变迁,地覆天翻,世事沧桑。世界和中国,都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巨变。但是直到跨入 21世纪,当年在江南水泥厂避难的难民们还记得“德国老昆”、“丹国人”和“丹国十字旗”。今年的7月11日,卡尔·京特的外孙女Tania Delamotte女士曾来到纪念馆参观。Tania Delamotte说:“我小时候听外祖母和母亲说过外祖父的事迹,展览上的照片我见过,印象很深刻。这是我第一次来南京,看到这里的一切,感触非常深。”

  ·编 辑:赵美娜·审 校:李 凌 赵伊汉·监 制:凌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