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石油战将决战深度贫困,扶志扶智重塑建筑业辉煌

  来源:中国石油报

  喀什噶尔,石油人赋予“安下心扎下根”新的诠释。昆仑山下,红工装正与深度贫困作最后的决战。一座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丰碑已在南疆大地拔地而起。

  2014年以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118名干部跨越巍峨天山、横穿千里大漠,脱产来到2000公里外的喀什泽普县5个村和叶城县10个国家级深度贫困村驻村,带领贫困群众迈上小康之路。

  后盾机制保障三个到位

  依克苏乡托皮恰村工作队队员排祖拉·亚力买买提现在眼前还常常浮现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霍进看望他时的情景。5月14日到15日,一场历时14个小时的沙尘暴袭击泽普和叶城。霍进顶风走遍2县4乡15个村后,又专程赶到泽普县医院看望慰问刚刚做完急性阑尾炎手术的排祖拉·亚力买买提,嘱咐他安心养病。三天的时间,霍进还走访了贫困村民,与喀什领导进行了座谈。

  时隔三个多月后的9月8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邵雨又来到南疆工作队队员中间,接续着这份温情和鼓励。

  自“访惠聚”工作开展以来,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党委落实“队员当代表、单位作后盾、一把手负总责”要求,深入驻村点蹲点调研,指导工作队理清思路,协调解决难题,抓好统筹协调。
石油战将决战深度贫困,扶志扶智重塑建筑业辉煌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推进驻村工作,先后出台13项文件制度,明确经费、项目、人员三个保障。驻村工作队成立南疆“访惠聚”临时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建到连上”优良传统在“访惠聚”一线得到进一步发扬。

  油田公司坚持好人好马上一线。公司主管“访惠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连续4年脱产任专职驻村工作队总领队及驻村工作队队长,多名处级干部常年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和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公司党委创新关心关爱驻村干部制度措施,建立结对联系机制和驻村干部家庭情况台账,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通过强化领导、强化队伍和强化创新,油田公司“访惠聚”工作实现组织、力量、实效三个到位,连续4年驻村工作被自治区考核为“优秀”,2019年包村定点扶贫工作被自治区评价为“好”。

  扶贫模式多点开花

  “工作队来了以后,我积攒下了创业的第一桶金”。玉吉买艾日克村村民阿依努尔激动地说。她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离不开工作队给予的真情付出和帮助。

  阿依努尔一直梦想着经营一家属于自己的美食店。工作队帮她解决了办厂创业筹备资金、厂房电力、人员培训等困难,还出资置办了一辆小型货运车,方便扩大产品销售覆盖面。如今,她的食品加工厂年净利润达50万元左右,惠及了33位村民实现了本地就业,每月1300元的收入使得10余名贫困户脱贫摘帽,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实现了勤劳致富。

  阿依努尔的食品加工厂只是油田公司帮扶成果大花园中的一处景致。2014年以来,油田公司投入南疆“访惠聚”专项工作经费3000余万元,组织实施了一批示范性和可持续性强的帮扶项目,培育林果业、规模养殖业、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兴建木材加工厂、制衣厂等卫星工厂,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使所驻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6000余元增加到2019年的11000余元,年均增长13.4%,所驻泽普县5个村2018年脱贫摘帽,叶城县10个村2019年通过自治区验收,今年10月迎接国家脱贫验收。

石油战将决战深度贫困,扶志扶智重塑建筑业辉煌  喀斯克吐格村在转变村民观念的基础上,成立建筑施工队。村里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作物,原来收获后转手卖出,农民手里赚不到几个钱,现在建成了核桃深加工厂房,采摘加工销售一条龙,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今年,这个村不再仅仅围着核桃树转圈圈,又开辟了百亩土豆、百亩豇豆和胡萝卜项目,消减了农作物单一种植的经济风险。喀斯克吐格村靠近水库,第一书记说服商家投资70万在此地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一副“南疆水乡泛舟图”已跃然心间,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现实。

  产业扶贫是长远之计。巴什古勒巴格村优化种植业结构,2020年种植辣椒、苜蓿特色作物,收入达到100万元,通过对现有3032亩核桃林果嫁接改造、整形修剪,实现核桃收入120万元,比去年增收20万元,牛羊出栏收入达120万元,鸽子出栏收入7.5万元。

  巴格艾日克村产业化富民,全村累积养殖并销售鸡苗18万只,带动了全村甚至邻村的150余户农户共同致富。扶贫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专业化防疫,贫困户入股后除能获得分红外,玉米稻草还由合作社回收作为饲料,双管齐下,增加收入。

  古勒巴格村多方筹集启动资金,购买铁艺加工配套技术设备,成立卫星工厂,为村里贫困户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工作队开办扶贫爱心超市帮扶困难群众。几年来,近15万元各类生活物资、8000件油田公司员工所捐助衣物、300个学生书包通过这个“爱心基地”进入贫困户家中。

  产业扶贫保证村民有持续稳定收入。巴什硝尔艾日克村村民以前虽然养羊,但因饲养知识有限导致出栏率不高,经济效益差。第一书记带领村民成立养殖托养中心,收购羊毛、饲料,年底按比例分红。劳动力因托养中心而得到盘活,每人每年增收高于1.2万元。村里还招商引资,先后引进县核桃加工“乡村车间”、石磨面粉厂、木材厂、果蔬合作社,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

  托万恰卡村2020年大力发展养殖业,为贫困户发放扶贫羊,同时成立合作社,村民自主就业能挣到一份钱,分红又能分到一份钱。工作队发放的鸡苗经过45天生长期后一只就能卖50元。鸽子养殖也从2400只飙升至4000只。自办的服装厂员工多为家庭妇女,通过为当地学校、克拉玛依地方企业提供成衣制作和布料加工来增收致富。

  创新提升脱贫成效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注重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形成央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可推广、可借鉴工作体系,申请立项相关课题,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成色,提升帮扶工作成效。

  驻村工作队把村党支部打造成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实施“领头雁”培养工程,采取本村选任、强化培养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实行“1+2”结对帮带,手把手讲政策、教方法、传经验,点对点带动提升,切实增强了村干部脱贫作战能力。

  “以前我没有一技之长,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现在我在家门口就找到工作,每月有了1500多元的收入。”吐格曼贝希村村民阿不都卡迪尔高兴地说道。

  吐格曼贝希村原本就有一个木材加工厂,因生产规模不大,只能安排少量务工人员。为增加就业人员,第一书记带领村委会积极与木材加工厂负责人协调,引进第二条木材加工成套设备,扩大木材厂加工能力及生产规模,实现33户有劳动能力的务工人员不出远门就能就业的愿望,人均年增收超过1.5万元。

  和田买里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帮扶措施,乡里、合作社、帮联单位到处能听到第一书记帮村民找工作的声音。目前,村里有劳动能力的567人已全部实现就业。

  墩霍依拉村精准确定村里脱贫致富带头人,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帮助,先后创办了水泥预制板厂、养殖厂等各类产业。本村40余人解决就业后,每月收入可达2000至4000元。第一书记还垫资1万元将废弃大拱棚推倒平整后开发为占地50亩的新拱棚基地,为村民增加新的造血点。

  库其村精准帮扶,紧盯扶“志”和扶“智”,把转变农民观念作为第一目标,持续推进农民夜校活动,宣传政策,树立典型,评选表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发内生动力。2020年,工作队和村“两委”推动“林下养殖”,全程监督管理,直到鸡苗长成一只只‘金鸡’。

  巴什喀其村开展“扶志扶智”工程,建强档案,精准使用资金,成立合作社和工程队,大搞乡村建设,现在村子像公园一样美丽。

  托皮恰村工作队与村委会沟通,推出奖励+帮扶的措施,以“五好家庭”评选为依据,通过奖励的形式对贫困户进行帮扶。村里种植有2000多亩核桃,林地环境好、污染少,但行间利用率不高,工作队选好核桃林建成统一标准的鸡舍,鼓励贫困户大力开展林下养殖。

  阿亚格古勒巴格村先扶起了老板的“志”,培养出了建筑业“老板”、打馕“老板”、烧烤“老板”还有麻辣烫“老板”等一批施工承包商和致富带头人。

  欧吐拉硝尔艾日克村安排514名村民到南北疆各地州以及武汉、大连等大城市打工就业。村民与当地企业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后,每月就有千元以上的稳定收入。

  6年来,油田公司南疆“访惠聚”工作将中石油良好形象推举到一个崭新高度。驻村干部安下心、扎下根、不脱贫、不死心,真心工作、真情付出,以务实作风、勤恳态度和良好绩效,得到了当地各级干部和广大村民的认可。红工服现在已成为南疆村民眼中最美丽的色彩,石油人成为他们心中最可信赖的亲人。

  通讯员:尹杰

  平台编辑:王聪 李博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