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2358公里外,上海邂逅抚仙湖:神秘之湖等你来翻!

  “由春入秋,经过悠长的夏天,却一直是人在清凉国,温度从来没有超过22℃。所遇之人,大多是且陶陶,乐尽天真的自然派。”这是《抚仙之湖》作者王郢在序中写下的一段话,以此概括她对抚仙湖风土与人情最真切的印象。5月26日,在上海稻城书店为新书《抚仙之湖》举办“寻见时间的湖”新书发布会,王郢分享了她的创作故事。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之间,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这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空气纯净,有着绚丽的古滇文化神韵、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抚仙湖度假旅游区是继云南阳宗海、西双版纳之后的云南第三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8年,旅行作家王郢受邀对抚仙湖周边百公里范围内的人文地理进行深度调研采访。从春到秋,王郢历时五个月时间,驾车游历抚仙湖周边百公里,一路走访、查阅史料、写作、拍摄,终于完成《抚仙之湖》,将抚仙湖畔的风土人情、历史地缘、文化遗产一一呈现。

2358公里外,上海邂逅抚仙湖:神秘之湖等你来翻!  “一天夜里,我从通海县回太阳山,走到抚仙湖东岸,电闪雷鸣,湖面一道道炸亮,远山隐现轮廓,山下一条条人间灯火。土地延展,水域宽阔,尤其是苍穹更大,我觉得我好像目击了创造,隔着亿年,万物繁衍更迭,寂寂世相表达了一切存在。”王郢原本只计划两个月的采访,五个月过去了,她仍然往来于抚仙湖的村落间。从约5.3亿年前的生命起源、千年前的古滇传说到少数民族的迁徙故事,关索戏、华宁陶、洞经古乐……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细腻、历史沉凝却又生机勃勃的抚仙湖。

  “抚仙湖的文化是隐性的。你得走进这里的生活才能发现,当你驱车数小时,一路颠簸走过崎岖的山路,到达目的地后,面对眼前一片荒芜,你是否会觉此行徒劳呢?这却是我经常会遇到的光景,只是‘荒芜’在我眼中并非空无一物。”王郢举例,阳宗镇小屯村,不逢年节时只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小村庄。草草看过,很难发现这里会有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痕迹。待到新桃换旧符,锣鼓喧天,戴着各色张扬面具的人走上街头,用古老的唱腔、舞步演绎三国英豪故事时,小屯村真正的魅力方得一窥。古滇国既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沉入抚仙湖待解的谜团,水下古城真是古滇国的一座故城吗?从昆明来抚仙湖穿过的梁王山隧道,进入澄江县城的梁王大道,通海县的兴蒙蒙古乡,都是750多年前元王朝留在滇中的印迹。被明朝将士击败的元朝最后的梁王和他的家人投了滇池,驻守在曲陀关元帅府的后人,在杞麓湖畔悄悄生存了下来,他们从草原上的马背民族,成为湖边渔夫,成为每年过鲁班节的能工巧匠。

  “时间是永恒的馈赠,正是有了这些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才有抚仙湖的深邃和迷人。所以这一切都值得被翻阅、被铭记、被传述下去。”当稻城书店主理人庄宁问到书中大篇幅对抚仙湖周边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的挖掘和描述的用意时,王郢表示,“在抚仙湖的太阳山上住下来的人,脱离了大都市,享受优质的空气、自然和水,在社区营造的田园、户外、与多元文化里,过着从古至今备受推崇的陶渊明式现代版隐居生活。”书中那些远道而来却选择长久留在抚仙湖生活的人们为什么这样做?王郢只说了两个简单的词:“自然和故事。”大概,更具体的原因,需要亲自去到抚仙湖才能真正体会到吧。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笪曦

2358公里外,上海邂逅抚仙湖:神秘之湖等你来翻!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