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穿行于铁轨之间,推着近百斤的探伤仪给铁轨做超声波检查,他们就是被称为“钢轨体检医生”的铁路探伤工,今年31岁的白洁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白洁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工务段秦皇岛探伤车间普轨探伤工区的工长。从事探伤工7年,用双脚丈量钢轨15000公里,经他亲手检测出钢轨伤损达到1080余处,他用过硬的探伤技术和科学的工区管理方法,赢得了全段最大工区职工们的认同和尊敬,用爱心和责任为钢轨安全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白洁的皮肤黝黑,跟他的名字似乎不太匹配,加上说话沉稳、严谨,乍一接触,还以为是人到中年,却没成想,年龄刚只有31岁。
2012年,白洁从部队退伍后入路,来到秦皇岛工务段成了一名探伤工。
探伤是个技术活儿,光凭一身部队锻炼出的“武艺”是远远不够的,白洁深深知道这个道理。刚一上班,他不仅追着师傅们看、问、记,还利用业余时间买来书籍刻苦钻研理论知识,决心要快速“拿下”胜任工作的本领。
“钢轨探伤是要找出钢轨内部、人眼‘看不见’的损伤,现场用的探伤仪是向钢轨内部打入超声波,随后查看其回馈波形作‘诊断’。弄清了工作原理,技术掌握就有了方向。”白洁回忆着当时的学习过程。
凭借着一股子钻劲儿,白洁的技术水平很快实现了从“零”到熟练掌握的转变,当探伤工第三年,就拿到了探伤二级资格证书。
“探伤仪灵敏度很高,一般的情况都能通过仪器找出伤损,难点则是在纷杂的正常零部件显示的回馈波中找出伤损。白洁就具有让工友们信服的这个本领。”白洁所在的秦皇岛探伤车间主任张超称赞地说。
钢轨焊缝、连接部件,道岔尖轨、辙叉等,这些轨道的正常部件,在探伤仪上都会有超声波回馈显示,如何在这些位置分辨出是正常还是异常波形,白洁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焊缝细分至厂焊和现场焊,连接部件细分成螺孔、轨道电路接头……白洁把所有的正常部件穷尽细分成单项类别,然后逐一总结探伤的正常和异常波形规律。
“先听。”现场探伤,两名执机手共同操作一台探伤仪,一人推车、一人看屏幕波形。一方面,报警声两人都能听到;另一方面,现场白天光线强,屏幕反光严重,又只能是一个人看,所以相对于听,看是弱项。
摸准了“脉”,白洁把“听”放在重点来练习。现场探伤作业中,他注意记住仪器发出每个伤损报警的声音;班后在工区,他将伤损部件用仪器反复探伤听其声音……不计其数的“听”的练习,让他练就了能够在正常与异常之间、差异不大的报警声音中辨识出可能会有伤损的本领。
“再看。”同样是没有捷径,看波形的练习,白洁依然是从数以千计的伤损波形中练习分辨的能力。
“最后一关就是反复校验。”每次的探出伤损,听和看之后,他都要用两个以上不同的探伤仪反复测试,以防止单个仪器不准“误报”而造成的判断失误。
总结规律方法的得当,加上日以继夜地苦练,工作成绩连连,探伤精确率班组第一、工区第一、车间第一……上班才两三年,白洁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探伤能手。2016年,工作不到四年,白洁就被提为了班长。
担任班长三年期间,白洁以“每次探伤都是第一次”的责任意识,做好每班的探伤工作,持续保持了“零漏探”的成绩。同时,他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了“细听多看反复校”的探伤技巧,交流到其他兄弟班组,被车间广泛推广。
2019年4月,年仅30岁,凭借着过硬的探伤技能和工作成效,白洁就被提拔为担负着全段管辖的三分之一线路、拥有41人的普轨探伤工区的工长。
秦皇岛普轨探伤工区是一个拥有41名职工的大工区,工区下设4个探伤组,负责津山、京哈、津秦高铁、龙山等主要铁路干线和其他铁路联络线共计470公里的钢轨探伤工作。工区管辖的四个班组,每天都要分散到各线上完成探伤任务,最远的甚至要驱车到150多公里外的作业区域,具有高度分散、安全管理卡控难的特点。
为保障全工区探伤工作质量,白洁把提升每名职工的技能放在重点环节。利用班前班后等时机,他经常与4名班长交流经验,结合每个小组的线路特点,针对性地传授探伤技巧;几乎每天,他都要跟一个组,现场“手把手”地教职工探伤技术。任工长的一年半时间内,白洁所带工区的探伤工作质量在全车间甚至全段,名列前茅。
每天早晨7点不到,白洁总是要从20公里外的山海关家里赶到秦皇岛探伤车间。到单位后,他就会立即走进机具室,对当天即将上线的多台探伤仪进行注水、检查状态。当班组长4年来,这样的作息时间已经成为他的常态。曾经当过解放军战士的白洁说:“探伤仪就如同战士的钢枪,枪械好坏是打胜仗的前提。”
每天早晨8点不到,参加作业的职工们就齐刷刷地站在车间的院内进行班前点名。“今天我们要去工区管辖的津山线300km—303.5km区间进行探伤作业,走行时间长、作业区间内地形复杂,再加上高温,给作业带来了困难……”类似于这样缜密部署都是白洁在前一天登记作业计划时在脑海里形成的,条理清晰地布置,为圆满完成每次钢轨探伤任务,保证作业人员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脚步再放慢一些,注意看波形。”虽然每次白洁都是亲自上线跟班作业,可他仍然不时地提醒着作业人员。执机手们聚精会神地盯着探伤仪上的显示器、耳朵还要心无旁骛地听着探伤仪的报警声。白洁说:“我们工作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啊!”
2020年春节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铁路沿线各村镇纷纷采取了封村、封路的措施来防控疫情蔓延。而这种情况却给保证钢轨探伤周期带来了极端困难。针对这种情况,秦皇岛工务段开行了轨道车进出管内各线探伤,这样一来原来正常每个台班走一个区间就突然变成两个区间或者更多。陡然增加的工作量向探伤工们体力和耐力提出了严峻考验。为此,工区成立了党团员突击队,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休息,全力保证了探伤任务的完成。白洁连续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每天和探伤工们一起探伤,任务结束后,还要到数据分析室和分析员们一起对当天的探伤数据进行回放分析。职工们说:“那段时间,白洁的眼睛总是布满血丝,连新买的结实胶鞋都被他穿烂了。”
把每个隐患都“诊断”出来,线路才会“健康”,职工们回家睡觉才会踏实。这是白洁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工作八年来,一直遵循的理念。
(燕都融媒体记者呼延世聪 通讯员马勇、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