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重阳热议:揭秘重阳节背后的秘密

  文/孙昌国

  佳节又重阳。

  虽然年年如是,岁岁如此,但是作为一个就菊登高,尊老敬贤的传统节日,依然神驰魂荡、情难自已,极想为澎湃放飞的思绪写一些文字。

  而等到落于纸面的时候,竟发现上一秒的神采飞扬已然淡了,如这半夜凉初透的秋风一般,吹过去了,不曾留半丝痕迹。

  重阳是什么,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召唤,还是一首婉转动人的旋律?抑或只是一种恬淡与寂静,安定与祥和?都是,都不是,重阳只是一个有着不一样的名字的日子,一如昨天今天明天!

重阳热议:揭秘重阳节背后的秘密

  朋友圈一如既往地五彩斑斓,亦一如既往地乏善可陈,实在不是敷衍,而是不得不敷衍,没有生活的节日,怎么能写得活色生香?君不见,连说相声的博士都开始套公式了吗,何况一个复制粘贴的朋友圈。

  多少同龄人和我有一样的感觉:小时候过的节日才叫节日。过年时扯的粗布的新衣裳,正月十五看收成的萝卜灯,五月端午爷爷砍的桃木人,八月十五那用草纸包的画着嫦娥和兔子的月饼,还有二月二的炒豆子,六月六的凉面,七月七的针线荷包,腊八的粥……现在的节日却只剩一个主题了,铺天盖地的大酬宾、进店有礼,早没有了咀嚼的味道。

  扯远了!

  “从来菊花节,早已醉东篱”,靠着知己陶渊明,菊花终于攀上了重阳节的高枝儿。菊花和重阳节总是不期而至不离不弃的,似乎唯有如此,方能体现出重阳节的内涵,似乎不对着菊花饮一杯,都不好意思说过了重阳。

  山城,没有赏菊的地方,却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红叶,心里想着,且把这红叶当菊花,登高望远一回,看看蓝天白云、大雁南归,品一山红、赏一川秋,附庸一回风雅罢,却到底还是差了几分风味。

  厨房里,老母亲洗了一大盘干枣,淘干净了几斤今秋新收的小米,问她干嘛呢,说重阳节了,糗点黏糕应个景儿,步步登高嘛!心里禁不住一股暖流升腾,总算还有味道可以咀嚼,没辜负了佳节!

  作者简介:孙昌国,笔名大木,济南市莱芜区人,现居淄博市博山区。淄博市作协理事,济南市作协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

  壹点号 大木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