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康妮”惊动上海,学生面临停课危机!

  搜狐科技《思想大爆炸-对话科学家》栏目第93期,对话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马建。

  嘉宾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马建,研究方向为气候与海洋,动力学及变化;海表面温度、水汽、云、降水、大气环流和飓风环境场的区域性变化;利用卫星无人机等观测对海表增温分布、云辐射反馈和气候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涌现约束。

  超强台风“康妮”来势凶猛,半径是约为“贝碧嘉”的1.5倍,风速更强,能量非常高,发生在11月也比较罕见。海面水温在26-27℃以上、环境气流有较强的气旋性水平切变、高低层环境气流之间的切变较小、低压或扰动至少离赤道几个纬度是台风生成的条件。冷空气和台风结合,加强了台风北侧的风速,秋台风更倾向于在西北太平洋较低纬度的洋面上生成,那里海温相比近海海温和高纬度海温更高,能量更充足。全球变暖对台风有影响,未来强台风会越来越频繁,强度也会更大,尤其是超强台风的个数也会越来越多。台风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远离海边、河谷、山区等危险地带;防止高空坠物、注意用电安全。

  作者|周锦童

“康妮”惊动上海,学生面临停课危机!

  运营编辑|王一晴

  这不,还不等人喘息,今年第21号台风“康妮”又来了······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康妮”已于10月30日早晨由强台风级加强为超强台风级,于10月31日中午已在台湾岛东部沿海成功镇登陆,近中心最大风速每秒51米,相当于16级风;瞬间最大阵风每秒63米,相当于17级风以上。

  “康妮”的路径是什么?有哪些特点?又会带来哪些破坏性的影响?超强台风来袭,又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搜狐科技对话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马建。

  “康妮”面积大、风速强、能量高,来势凶猛

  超强台风“康妮”的名字由柬埔寨提供,有高棉传说中的可爱女孩儿和山名两种含义。

  台风“康妮”于2024年10月25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前期其发展缓慢,后期则得益于有利环境条件出现爆发式增强,在29日8时至30日5时在24小时内完成了强度“三连跳”发展为超强台风级,同日达到强度峰值(约60米/秒)。台风“康妮”是近十年来登陆台湾最强烈的台风,穿过台湾后,31日夜间将进入台湾海峡,强度逐渐减弱。

  受冷空气和“康妮”的共同影响,台湾海峡、福建沿海等地正在发生大风降雨天气,雨带一路延伸至上海市。

  对此,马建表示:“台风‘康妮’作为晚季秋台风生成影响时间较晚,将与冷空气结合对台湾、福建等地造成显著风雨影响,目前上海只是在下阵雨。因为预测路径中,它不会像‘贝碧嘉’一样在上海登陆,所以大风和降雨的灾害影响预计没有那么剧烈。”

  不过,据预报显示,10月31日傍晚上海开始雨势增强,强降水将持续到2日凌晨,降水集中时段出现在31日半夜至11月1日白天。

  过程累积雨量大暴雨(120~180毫米),上海市东南部地区雨量更显著(局部可达220~280毫米),可能成为上海市1981年以来11月最大降水过程。

  对此,马建表示,上海7到9月份是梅雨季节,降水量较多,11月的常年平均降水量低于60 mm,一直都比较少,尽管“康妮”可成为1981年以来11月最大降水过程,但绝对降雨量也不至于比夏天多。上海的梅雨季节通常从6月开始,平均入梅时间为6月19日,出梅时间为7月10日,平均梅雨期长度为24.5天,平均降水量为265.0毫‌米。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因为超强台风“康妮”来势凶猛,体型庞大,结构对称,台风眼清晰,半径是“贝碧嘉”的1.5倍。

  “通过图片可以看出,‘贝碧嘉’是子弹型台风,影响范围较小,而且42米/秒的强度峰值只是强台风。这次的超强台风‘康妮’,面积大,风速强、能量非常高,发生在11月也比较罕见。”马建如是说。

  此外,马建还科普了台风生成的四个必要条件。

  首先是海面水温要在26-27℃以上,这也是台风生成的基础条件,“因为热带洋面的水温必须足够高,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以供台风发展。”马建解释道。

  其次,环境气流要有较强的气旋性水平切变,这样才有助于台风的旋转和发展;再次,高低层环境气流之间的切变较小才更有利于台风的稳定发展。

  “因为地球自转偏向力比较大,所以最后一个条件是低压或扰动至少离赤道几个纬度才可以,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马建如是说。

  极端强台风与气候变暖有关,

  未来会越来越频繁

  那么,为什么往往秋台风会比夏季台风威力更强呢?

“康妮”惊动上海,学生面临停课危机!

  马建表示:“首先因为冷空气和台风结合,加强了台风北侧的风速,所以会加强台风的威力,其次,秋台风更倾向于在西北太平洋较低纬度的洋面上生成,那里的海温相比近海海温和高纬度海温更高,能量更充足了。”

  不仅如此,马建称全球变暖也对台风有影响,可能短期内不会出现,但未来强台风会越来越频繁,强度也会更大,尤其是超强台风的个数也会越来越多。

  上图显示数值模拟(a)历史和(b)未来时,热带海表温度(等值线)、降水(彩色)与表面风(矢量)的变化趋势,说明“全球变暖会导致北太平洋水温升高,使得台风更容易向北移动。升温利于台风形成,但更重要的是促进海水蒸发产生大量水汽,其凝结潜热是台风能量的直接来源。”

  “水汽是所有天气现象的重要因子:云由水汽凝结而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组成,高空形成冰晶,低空形成水珠。当水珠较小(微米级)时,会被气流拖住形成云,但如果太大了就会掉下来变成雨。空气越暖,能容纳的水汽就越多,因此全球变暖会导致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增加,这样凝结放出的热量也就越多,超强台风就会越来越多。”马建解释道。

  由于深秋季节天气系统复杂多变,秋台风往往具有更强的破坏力和更难预测的路径。“大风、暴雨、特大暴雨可能会造成城乡的破坏和积涝,甚至部分地区也可能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马建如是说。

  谈及应对措施时,马建指出:“可以储备一些物资,台风期间,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远离海边、河谷、山区等危险地带,也要防止高空坠物;在家要注意用电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