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喷火兵仅占2.8%,歼敌竟达20%,张爱萍高度赞誉!

  作者:铁锤杰克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役结束。但有部分岛屿仍为蒋军控制,沿海仍不平静。1954年1月,总指挥部下令三军联合攻打大陈岛。作战突破口,选在了一江山岛。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台州椒江口东南海面,分为南、北两岛,北岛1平方公里,南岛0.3平方公里。这个弹丸之地,被蒋军“防长”俞大维宣称为“大门的门闩”,称该地的得失,关乎台岛的巩固。

  一江山岛四周地形崎岖,不利于登陆作战,而且岛上还有美国人协助设计的防御体系。土墙、永备发射点、暗堡、雷区、铁丝网等,遍布全岛。同时,各个据点交相呼应,火力密集。守卫该地的,除了“大陈防卫部第2、4突击队大队”各一个中队外,还有一个炮兵中队。总计1087人。在大陈岛,蒋军的重炮、海军舰艇,可实施直瞄火力支援。一旦战斗打响,驻大陈的蒋军还可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展开反登陆。

  如此防御体系,难怪蒋军吹嘘一江山岛是“不沉的航母”。

  一江山岛、大陈岛位置图

  分布于岛上的永备火力点

  8月31日,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在宁波主持召开三军指挥员会议,讨论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构想。早在1952年,张爱萍将军便已着手策划解放闽浙沿海岛屿的作战。一江山岛,是重中之重。

  在此次会议上,张爱萍指出,从大陈、一江山两岛攻入,必然重创蒋军,从而一举解放整个浙东沿海岛屿,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而“逐岛推进,由小到大”的战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次会议后,浙东前线指挥部成立,由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浙江军区代司令员林维先、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和参谋长马冠三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副参谋长王德为参谋长。浙东前指下设三个军种指挥所:空军指挥所(参战的海军航空兵归其统一指挥),由聂凤智任司令员,曾克林、安志敏任副司令员;海军指挥所,由彭德清任指挥、马冠三任副指挥;登陆指挥所,由20军副军长黄朝天任司令员、海军舟山基地政委李志明任政委。突击登陆部队为第20军第60师。

  由于一江山岛的滩头地形、敌军阵地多为永久地堡、半永久地堡样式,而防空阵地则为坑道、自然洞崖式修筑,面对这样的工事,手榴弹、爆破筒、炸药通通失效。张爱萍手一挥:“马上组建喷火部队,准备战斗!”

  有儒将之称的张爱萍将军

  1954年10月11日,20军60师防化主任李立根向防化连长颜初、文玉祥二人传达上级指示,奉命集中全师防化单位精英,组建师属喷火集训队。我军防化兵历史上首个喷火连,在浙江前线诞生。

  仅仅5天后,喷火连组建完毕。全连总计166人,下辖3个排。每排4个喷火班,1个油料装填班。喷火连所用的喷火器,是华东军区从各地收集而来的日式喷火器。由于原来存放保管不善,年久失修。121具喷火器中,尚完好的仅27具,其余的94具中,要么缺零少件,要么漏油不断。

  日本的百式喷火器射程仅23-27米,使用汽、煤混合。一具喷火器装填油料后,总重25公斤。油料装填班装填的压缩气体钢瓶,重达60公斤。倘若没有强壮的体魄,很难肩负如此沉重的器材,与步兵一道冲锋。

  同时,喷火器在我军还属于新奇玩意,步兵的指战员并不了解,就连喷火分队的指战员也是一头雾水,要从头学起。战士们白天训练,晚上修补器材。油料少,就用水代油训练;喷火器少,就用废步枪、草绳做个“喷火器”;负重训练、投掷小包炸药、手榴弹训练、测距、瞄准一个不落。

  18个昼夜突击训练,每名喷火手基本达到了“喷准”的要求。经过一个月的训练,战士们的体能、心理素质都有了很大提升。喷火连的干部还研究了“火力掩护——爆破(让喷火兵借此接近敌军)——喷火——步兵借此机会发起强攻敌阵”的战术。121具新旧不一的喷火器,最终被战士们修复了103具,同时还准备了辅助点火装置,以备战场之需。

  一江山岛作战期间,我军使用的日式百式喷火器

  解放一江山岛,我军投入第60师178团、180团2营共计16个连,喷火连分散加强给上述单位

  1955年1月18日上午8时,我军首次联合渡海登陆作战打响。战鹰率先出动,轰炸、扫射岛上蒋军阵地,随后便是炮兵。

  12时15分至13时20分,登陆部队分乘140余艘各式舰船,从高岛、蒋儿岗、头门山起航,杀向一江山岛。近1小时的航行后,登陆部队7个突击连先后向南、北一江发起突击。

  14时29分,步兵178团5连以伤一人的代价,率先踏上一江山岛的乐清礁。滩头登陆成功!

喷火兵仅占2.8%,歼敌竟达20%,张爱萍高度赞誉!

  3分钟后,178团1营1、2、3连分别在海门、黄岩礁以及山珇村登陆。在作战中,蒋军设在水线上的地堡不断倾泻火力。配属1连1排的喷火组果断上前,射出数条火龙,让蒋军碉堡闭了嘴。

  2连1排在黄岩礁受敌阻击,伤亡颇大。喷火班长成建国与步兵一道配合,用喷火器消灭了火力点。而2排在海门礁东侧登陆后,即被敌军机枪火力压制,进退两难。刘德云喷火组在2排长的火力掩护下,迅速向敌堡杀去,连续喷火灭敌2堡,烧死蒋军10多人。在向纵深突击的过程中,驻170高地的蒋军依托钢筋混凝土地堡,使用双联机枪顽抗。2排被压制在山坡上,数人牺牲。危急时刻,刘德云利用敌军装填弹药时机,猛地扑向地堡,将火龙射入。橘红色的火焰引爆了地堡内的弹药,2排战士则冲上前,将里面的敌人杀得一个不剩。

  经过激战,我第1梯队的3个加强步兵营顺利攻克北、南江的首道堑壕。

  190高地半山腰,敌军地堡密布,气焰嚣张。178团2连在此地连攻数次,因伤亡过大而退下。配属该连的喷火班长成建军主动上阵,在重机枪火力掩护下,时而小跑,时而匍匐前进,运动至距敌30米处时。见目标地形复杂,近距离无喷火位置,成建军急中生智,向半山腰敌暗堡射击孔下方喷射,以火焰、烟尘遮蔽蒋军视线,掩护自己绕到敌堡出口处,出其不意地摁下喷火键,将这个配有轻、重机枪的敌堡烧成了废墟。

  装填完油料后,成建军又向2连指导员请示参战。他从敌地堡左侧迂回接敌,跃进七八米后突然出枪喷火,把里头的2名蒋军吓了出来。他大喝一声,蒋军乖乖当了俘虏。

  随着战事推进,180、190高地先后为我军攻克。203高地,成为一江山岛蒋军的最后顽抗之地。守敌司令王明生下令死守,决一死战。178团7连于15时向203高地展开攻势。配属该连进攻的喷火兵因风向缘故,喷出的火焰未命中目标,反被火焰烧伤。而前来装填燃料的成建军,成了他们的后援。

  在战友们的配合下,成建军跃出堑壕抵进目标,先是威胁性地进行点射喷火,眼见敌人用物堵住射孔,立即转换位置。而他则趁机调整好位置,紧紧瞄准射孔。待敌人一开射孔时,一条火龙立即窜出。

  喷火兵唐永身负数处伤,仍强忍疼痛,配合战友连续灭敌3处地堡,拒绝下火线,前往喷火油料装填点协助,直至203高地升起红旗。

  此次三军联合渡海作战,仅占参战陆军总数2.8%的喷火兵,却消灭了占全岛30%的守备工事之敌,占三军歼敌总数的20%。总计烧毁地堡45个,火力点、防空洞等20个,歼敌200余人,自身伤亡46人(牺牲11人)。

  张爱萍战后盛赞:“正是有了年轻的喷火分队协助,我军才能稳妥地攻下一江山岛!”

  红旗在一江山岛升起